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批判施达克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理解。恩格斯在正式评析"费尔巴哈哲学"主题之前,先讨论了"黑格尔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原因在于,恩格斯要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澄清和阐明两个层面的前提:第一,深层的批判前提,费尔巴哈为什么需要施达克保护,为什么施达克通过"唯心主义"的定性就能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二,批判的直接前提,既然施达克用来"保护费尔巴哈"的根据是"唯心主义",那么施达克意义上的"唯心主义"是什么,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真实内涵又是什么。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前提,就能明白恩格斯《费尔巴哈论》的批判逻辑。  相似文献   

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全面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本文拟就第四章的内在逻辑结构做一初步探讨.潜心研读《费尔巴哈论》第四章可以清晰地看出,恩格斯是沿着一条主线,围绕三  相似文献   

3.
《反杜林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哲学部分专列一章论述了平等思想。在这一章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关于平等问题的研究方法及其平等观,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指出了平等不是"永恒的真理",而是"历史的产物"。《反杜林论》中关于平等思想的论述,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价值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老子》从本体论的思考中发展出了一套以"自然"、"无为"为中心的政治理论。在五千言、上下八十一章的论说中,老子有九章直接涉及"身"的问题。这些有关"身"的谈论主要属于《老子》政治论的范畴。但由于第十三章既提到"贵身",又提到"患身",这种纠结的态度历来为解老者所争论。因此,宜重新审定《老子》的身体概念,考察《老子》关于身心关系的主要态度,重新思考《老子》中关于"贵身"与"患身"的争辩。理清其对于身心关系的认识,思考其身体论的最终指向,是理解老子如何看待身体问题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九章》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存在,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楚辞》一书的校辑者刘向,在其《九叹》中曾说:“叹《离骚》之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东汉时代的史学家班固也说:“(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历史观的高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直接理论来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实质是从抽象王国走向现实世界,因此,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是《费尔巴哈论》一书的真正主题。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一提到费尔巴哈的伦理观时,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和伦理学教科书,都无一例外地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对于这个问题所作的几段著名的评论:“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关于道德,费尔巴哈所告诉我们的东西是极其贫乏的”,“在现实世界面前是和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样软弱无力的”,“费尔巴哈的道德完全是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等。应该指出,恩格斯的这些论断,无疑地都是非常正确的,是切中要害的,它为我们正确理解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提供了一条线索。但是,我们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是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伦理思想的全部评价,从而断言费尔巴哈的伦理观点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笔者认为,费尔巴哈的伦理思想和他的本体论观点,他的建立在反映论基础上的认识论一样,在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应该是有它的位置的,尽管它同时还有着许多的唯心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8.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赞尔巴哈论》)是恩格斯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并不多见的专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它全面地闸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文献。自从《费尔巴哈论》问世以来,它一直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它仍为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汪超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41-145
《唐六典》是唐代遗留给后世的一部重要典籍,其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文章主要是围绕《唐六典》是否施行这一问题而展开的。重点分析了《唐六典》为何没有"明令施行"及如何被"参照施行"这两个方面,概括出《唐六典》在唐代并非一部成文法典,而是在唐代行政上成为一种便于征引之典籍。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6,(5):53-56
《断章》第二人称表达形式隐含了三个"我"的存在,即"我"与"你"构成了三种存在形式。对这三种形式的分析表明,《断章》在某种意义上支持"哲学关联说",然而人与人之间实有不平等之因素存在并发生作用,这难免使人产生某种悲哀之情怀,同时却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联,但最终又不能确定"我"之外的"你"到底是谁。因此,《断章》乃是对人类个体存在命运的诗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总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四十年来哲学思想成果和哲学斗争经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崭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在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中得到了“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章的题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是阐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论述。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另有论述。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之嫌,也可以把这一章的题目改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论述"。一、本章设置的思路和内容选择在教育部原社科司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没有第八章。我们考虑,首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专著(他…  相似文献   

13.
《因式分解》这一章是初二代数的重点之一,学好这一章对于今后的代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学习《因式分解》这一章呢?学习这一章时应着重抓住那些问题呢?我们认为,学习《因式分解》一章时.应着重抓住下面三个问题:一、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学习数学,首先要理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因此,学习《因式分解》这一章时,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例如把变形为(X+y)(X-y),即就是把多…  相似文献   

14.
屈原自沉汨罗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九章》与屈原自沉有无关系,屈原于《九章》中是否反映了自沉时的诀绝情绪。我们认为是没有关系的,而旧释者的回答则是肯定的。自汉以来,屈赋的研究者依据一条并不十分可靠的传说——屈原放于江南而复作《九章》,(1)便极力的在《九章》中寻求屈原的临诀之辞。于是,司马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革命》第五章第三节讲社会主义阶段时,说国家正在衰亡,因为阶级没有了,已经没有什么阶级需要镇压了。过去有不少人对这句译文表示怀疑,认为译文的提法不符合列宁的思想,因为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五章明确讲到,无产阶级专政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而那里的共产主义在一些辅导材料里大都理解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根据我的理解,译文是符合列宁的思想(的译文正确无误),因为二、五两章所说的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第五章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第五章的标题是《国家衰亡的经济基础》,在这一章里,列宁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16.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在《立法法》已有的立法监督规定的基础上,专设一章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作了规定.这一规定在中国法治社会建构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监督法》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试图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提出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钱锺书先生在《卷耳四章·章四句》中提出了"话分两头、双管齐下"的诗歌意境,并否定孔颖达对《卷耳》这一章的《正义》与毛《传》所提出的"思妇一章而劳人三章",以此来佐证确有这样的诗歌意境。传统文学中这一意境确实存在,高中阶段的古诗文选读中就有,但钱先生似乎举例不妥。孔《正义》与毛《传》对篇中之"我"的判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周龙田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6):20-22,44
赵树理的创作因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被誉为"赵树理方向",成为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然而,赵树理的创作却不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从如何对待"生活"这一观念出发就会发现,赵树理创作中对《讲话》里"文学艺术的来源是生活"观点的理解出现了悖反现象,显示了政治诉求与个人独立思考之间的矛盾。这对思考当下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硅》一章的教学实验补遗重庆市巴蜀中学(630036)刘怀东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一、二、三册,共19章计有106个教师演示实验和27组学生分组实验,其中高二《硅》这一章,既没有一个学生实验,也没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验,从硅这一章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