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其中长崎有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是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他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当时,"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在用一颗原子弹轰炸广岛之后,美国又积极地进行了轰炸另外两个目标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对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错误判断,过分相信美国可以长期垄断原子能秘密,而1949年苏联原子弹的成功试验打破了美国决策者的幻想,杜鲁门政府开始调整其核政策,做出了研制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的决定,从而促使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的出台,则为美国大规模扩充军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实行法西斯专政,疯狂迫害知识分子和犹太人,使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纷纷逃离德国。其中有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和杰出的原子物理学家迈特纳、特勒、西拉德等。鉴于希特勒为了侵略扩张,正在加紧研制原子弹,许多迁居美国的正直的科学家十分不安。1939年8月,西拉德和特勒请爱因斯坦出面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美国务必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第一批原子弹。罗斯福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批准了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管理区”的大规模研制计划。此项计划高度保密,连副总统杜鲁门也是在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脑溢血病逝,他接任了总统后才获悉的。到1945年7月15日,美国第一批三颗原子弹制造出来了。为了保密,分别叫“瘦子”、“胖子”、“男孩”。7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美国社会在原子弹轰炸日本后的心理反应,担心美国成为下一个原子弹的受害者成为美国民众的主流心态。在恐惧中,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美国公众提出一些设想以应对原子弹的威胁,包括建立世界政府、通过国际社会控制原子弹等。美国社会还预想了原子时代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担心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与独裁。在无力破解原子弹威胁的基础上,一些人甚至希望科学发展的脚步能够停滞,以便社会的精神能够跟上。  相似文献   

5.
拿破仑教育了罗斯福●霍家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都考虑到一种最新也是最厉害的武器——原子弹的研制问题。其中纳粹德国也在加紧研制原子弹。美国的科学家们知道后就四处奔走游说,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他们找到了当时迁居美国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6.
一言救世界     
1939年初,德国已经悄悄开始研制泵子弹。一批流亡美国的科学家得知消暮后,无不忧心忡忡,如果纳粹德国抢电研制出原子弹,那么人类就将面临史毛前例的核灾难!而阻止这场灾难的唯一办法,就是反法西斯国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为此,爱因斯坦等科挚家到处奔走,呼吁美国尽快开始研制票子弹,但是美军高层难以理解这个新主事物,反而把...  相似文献   

7.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这颗原子弹哪里去了?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的回忆录,对此有详细的记述。  相似文献   

8.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因此美国史学界长期重视探讨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本文论述了美国史学家的观点,并分析了使用原子弹决定的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都考虑到一种最新式也是最厉害的武器——原子弹的研制问题。其中德国科学家考虑得最早,但由于希特勒有令:一切武器的研制必须在6个星期内能投入使用并取得战果,否则,不准研制,因而此项研制被耽误了。美国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听说德国有可能研制原子弹,非常着急。他们找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求他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赶紧开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信递上去了,但石沉大海,不见回音。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使用了世界上第一批核武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研制计划的提出及实施,到使用原子弹的争论,再到之后的反思,美国主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由于出发点不同,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态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鲍耶的著作《原子弹的初光》。顾名思义,是一部新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著作。全书采用了极其丰富的资料重新构建了1945年至1950年美国人对原子弹的看法、心理与思考,且使用资料之全面,编选之精细,态度之严谨,使得本书让人读起来犹如观看一幅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原子弹的国家,正是因为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然而,在朝鲜战争中,尽管美国损失惨重。却一直未使用原子弹,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以原子弹影响国际政治,是核垄断时期美国原子外交的宗旨。从对日本最后一战,到战后短暂的和平喘息,再进入冷战,美国没有放松以原子弹牵制乃至改造战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策构思。这种外交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其矛头必然指向主要对手——苏联;同时,美国以共享秘密、有限开放和提供保护为交换手段扩大原子弹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历来流行的观点是:一,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在军事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并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忙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把仅有的两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人口稠密的广岛和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带领他的团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于1945年7月成功试爆,他因此被世人誉为"原子弹之父"。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了一颗叫"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了数十万人伤亡。奥本海默震惊了,陷入了深深的苦闷和自责中,对于自己的成功有些惊慌失措。从此,他极力倡导反对核武器。当美国又向长崎投放了一颗叫"胖子"的原子  相似文献   

16.
赵学功 《历史教学》2006,29(1):34-3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研制原子弹,英国政府决定与美国进行合作,共同垄断原子能的秘密.由于种种因素,美国政府的政策出现了几次反复,但最终通过一系列双边协定,实现了美英的全面合作,为原子弹的早日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美英的政策也确定了双方对原子弹的共同垄断.  相似文献   

17.
李胜凯 《历史教学》2004,14(3):24-29
多年以来,杜鲁门政府的"原子外交"一直是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主要从原子弹的使用、原子能国际控制以及原子外交与冷战起源的关系等方面,择要介绍和评述了美国历史学家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研制原子弹,英国政府决定与美国进行合作,共同垄断原子能的秘密。由于种种因素,美国政府的政策出现了几次反复.但最终通过一系列双边协定,实现了美英的全面合作,为原子弹的早日研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美英的政策也确定了双方对原子弹的共同垄断。  相似文献   

19.
1945年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后,美国杜鲁门政府着手构建原子能文官控制机制,美国国会对原子能由文官还是由军方掌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在原子弹诞生一年之际,国会通过了修正后的马克马洪议案,即《1946年原子能法案》。在杜鲁门任内,文官控制原子能机制成功经受住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的考验,成为指导战后美国核战略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0.
美国研制高中课程标准缘于美国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和提升高中毕业文凭质量的诉求。美国研制高中课程标准的经验包括:以升学和就业为理念研发高中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内容与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以"实证方法"研制高中课程标准。美国课程标准研制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中毕业标准的研制应体现升学与就业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研制应强化实证性研究;研制高中课程标准应立足于本土化;课程标准的研制应发挥社会课程专业团体的审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