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像是唐墓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安地区大量唐墓壁画、陶俑、石刻的出土,一批女像也被揭露出来。本文试图分析初唐墓葬女像的艺术风格及成就,并探讨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這是一九五一年在河南白沙水庫建設工程中所發现的一座北宋時代墳墓壁画的一部分。原晝高三尺,寬四尺,是我国宋代坟墓壁画重要遺跡。內容包括死者的家庭生活、日用器物、樂舞、僕從、狗馬,和建築裝飾彩繪。它的發现讓我們具體明白了北宋時代中原地主階級的墓葬制度,明白了坟墓壁畫和人物故事畫的發展性和現實性。由汉墓壁畫、唐墓壁画,到白沙的宋墓壁畫,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貫串着,一方面是在表现方法上掌握住現實主義的技巧,另一方面是這種藝術的成就,健康素樸是它的本色。用它和传世的畫幅比較,壁画筆墨一般雖然都顯得粗糙一些,却格外活潑、自然而又富于生命。历史進入北宋階段,在生產上的發展,如矿冶、農業、造紙、製礬,從膽礬取銅,燒瓷器、製茶、織锦和印染采帛、造船及海外貿易,無一不得到普遍而顯著的提高。但是,勞動生產者依然忍受着嚴重的剝削,過着極為痛苦的生活。例如这个慕主‘趙大翁’,大致就是一个宗室地主,墓中除奏樂壁画外,还有作新戚送禮的,作佃戶横子送禮的。總之是反映宋  相似文献   

4.
刘心韵 《红领巾》2004,(4):126-127
宋代音乐文化和唐以前的音乐文化相比较,其显著特征在于音乐走出宫廷和庙宇,下移至民间,并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宋代皇家贵族对民间音乐艺术的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大曲是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就现存资料看,唐大曲和宋大曲在表现的内容和具体的艺术形式上都存在差异.其中,宋代大曲中,以歌舞的形式,演述故事的特征,尤为明显.本文试图描述宋大曲演述故事的种种情形,并注意这种以成套曲子演述故事的方式,与北杂剧套曲以歌舞演故事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宋代选举用人制度虽沿袭唐制,但由于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朝廷选官的需要,致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科举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有了诸多变化,考试规定更为严密.宋代科举取士数量远大于唐,举士身份也日益向中小地主阶层倾斜,反映了宋代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宋代的"恩荫之滥",也促使"冗官"大量产生,造成吏治败坏,影响王朝统治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材料入手,分析山西宋墓壁面不同题材类装饰下的女性形象,探讨宋代不同身份女性群体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家庭处境,并回归到墓葬空间本身,论及女性形象在该地宋墓空间营造中的功能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5年,苏联学者阿尔巴乌姆出版了《阿弗拉西阿勃绘画》一书。在论述康国古都宫廷中央正厅北壁壁画(图一)时,指出壁画上女性形象的发型具有七——八世纪的中国特征。将头发“用发?加以固定,此象七至八世纪中国女性头饰的特征,此点可由敦煌绘画来加以确认”。这是将敦煌壁画与粟特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1982年,宿白先生在《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中,肯定了康国古都  相似文献   

9.
宋武举制度体系的发展较唐时期相对完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崇文抑武的异化特征。该文通过资料法,对我国宋代武举体系进行了探究。分析表明这种异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宋代武举考试内容表现出以文为主;宋代封建皇权重文治不重视武举选拔;武将人才的补充和晋升渠道不以武举选拔为主;宋代理学思潮崇文抑武的特征对其武举科考的消极影响;以及宋代政治腐败都加剧了宋代武举崇文抑武的这一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宋传奇的研究远没有深人,在人物和生活的市民化以及道德和情感的市民化两方面,唐传奇相比宋传奇在题材上都更具有市民化特征,而形成宋传奇市民化的社会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1987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发掘隋代史射勿墓。该墓葬壁画以侍卫、武士持仪刀为主,所绘侍卫形象所表现的北魏旧制武士持仪刀的作法,明显承袭了北周。这类执刀形象在隋朝初唐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武士形象。同时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实物资料。1986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发掘唐梁元珍墓葬。壁画主要分布在天井、过洞、甬道及墓室。该墓壁画以牵马图为主,其内容与以往的唐墓出土的壁画完全不同,这一差异丰  相似文献   

12.
宋代特定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决定和产生了这一时代特殊的社会心理、文人的艺术观念及艺术趣味。时代的忧患意识、都市的繁荣、市井阶层的壮大、理学的兴起、诗文革新思潮等,都是宋代词文学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皈依瓶是东南地区宋墓中特有的一种丧葬明器,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体现了当时的陶瓷制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及宗教文化等特点。江西宋墓出土的皈依瓶,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繁缛的纹饰、较多的数量在该地区宋代丧葬文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宋代江西地区皈依瓶的发展脉络,并对其象征意义、宗教功能及贴塑内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诗与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诗画互证的可行性。诗歌语言与绘画语言都是文本的构成要素,同时作为独立的文化符号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意义与内涵。尤其是唐代壁画诗,以文字描摹画面,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而敦煌壁画,以绘画的物质材料与艺术结构来展现佛寺等场景,同样也赋予了写实与想象的双重空间。《全唐诗》中的壁画诗,蕴涵着能够与敦煌唐代壁画形成映照互鉴的主题思想、物象特征等要素,其中李白壁画诗以及敦煌盛唐壁画中的佛寺题材具有典范性,体现了唐代壁画诗与敦煌唐代壁画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尚武精神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因在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表现不明显,故易为人所忽略。在宋代之前,古典诗歌对尚武精神的抒写与传承一直绵延不绝,《诗经》肇其始,经汉魏,至盛唐而臻于极境。唐以及唐以前的古典诗歌对尚武精神的传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汉民族文化在诗人心中的投射和沉淀是文化渊源;社会风气的潜在影响和塑造是社会基础;对建功报国、守土开疆的追求和崇尚是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8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洛南新区翠云路发掘清理了唐睿宗李旦为安国相王时的孺人唐氏和崔氏墓,两座墓出土了大面积的壁画,内容丰富,气势恢宏,作为唐代绘画艺术的实物载体,再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为唐代壁画的上乘之作。同年7-8月,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对壁画进行了揭取保护,并于2006年开始进行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以崔氏墓墓道西壁门吏壁画(编号为M50.08#)为例,论述在壁画保护修复过程中对壁画碎裂、错位、缺失处的拼对和填补,以及后期画面的美学修复工作,以期不断提高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歌成就在四学士中仅次于黄庭坚。其创作除了受苏轼兄弟及苏门的影响外,还善于学习前人,尤其是师法唐人,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两个层位的结合:自然清新与气韵雄拔的结合;"唐音"与"宋调"的结合。因此,张耒的诗歌在宋代诗人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固原出土的北周,隋,唐墓壁画,因库房条件了而出现病变,壁画裂纹栈碱起甲,保持良好的通风,控制一定的湿温度,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修复工作是在保护基础上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北宋宦官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学名家柴德赓发表《宋宦官参预军事考》,已是50年前的往事。此后,宋代宦官问题,很少有人问津。人们偶尔涉及这个问题,有的采用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奄宦上》里的见解:“奄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因无已”,认为宋代宦官问题同汉、唐一样严重;有的沿袭近人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的论断:宋代“抑制宦官,没有奄祸”,甚至将此说引申为宋代宦官与政治无关。两种说法截然相反,究竟谁是谁非?有宋一代到底有无所谓“奄祸”,其原因又何在?本文试图略加辨析,范围限于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