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齐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的分析,分别从以鳖和蛙为代表的水族类动物、以鸟和狐狸为代表的林野类动物、以牛马鸡为代表的蓄养类动物三个维度上,深入解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意象,旨在能够进一步探究齐文化中的思想精神与文化内涵对莫言创作的深远影响,并透过各种动物意象,剖析其中的文化象征含义,充分体会莫言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特色,深切感受莫言小说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区域魅力引发了读者的兴趣,本文从创作素材、人物品格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作家的创作。在故乡齐鲁文化的影响下,莫言的作品显示出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既有齐文化的自由浪漫,又有鲁文化的保守严肃。同时,齐鲁民间文化的现实载体——高密文化也为莫言的创作注入了活力。《蛙》作为莫言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中描写的风俗艺术、文化观念、各式人物形象都显示出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以及二者凝结成的高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受齐文化影响,莫言小说写到了几类动物:一是以鳖、蛙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二是以鸟、狐为代表的林野动物,三是以马、牛、鸡、狗为代表的蓄养动物。这些动物意象,作为文化原型反复出现在莫言的小说中,具有文化象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相似文献   

6.
莫言小说的创作基础是历史观。历史观不仅决定了莫言的英雄崇拜情结,而且使莫言小说的历史叙事传奇化、人物塑造英雄化。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给新时期文学注入了强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结合莫言的几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从母亲的体貌、母亲的命运、母亲的命运等三个分论点出发,对莫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其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文中通过分析对莫言小说中刻画的母亲体貌以及表现出来的母亲宽大、无私、坚毅、智勇的精神形象,母亲必然会经历的宿命式的悲剧,以及母亲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无畏,探究母亲角色在莫言创作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得出莫言对于母亲形象塑造的独特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的作家,他深受南美魔幻小说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以中国传统魔幻因素与现实生活内容相结合,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空灵特性。《生死疲劳》是莫言魔幻现实小说中的代表作,以生死轮回展示不同人与动物的视角体会。从莫言小说的魔幻元素形成,独特的语言叙述,魔幻色彩与现实生活三方面解析,有益于理解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莫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短篇小说,从叙事视角、历史情怀和个体生命三个层面可以发现其小说的独特魅力。评论界给了莫言很多称谓,但莫言本人始终坚持着自我创作,通过他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努力地实践着自我的艺术追求、努力地去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莫言小说的内在生命,也是作家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莫言在小说《蛙》中植入了别具特色的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地方文化与民风民俗。人物的取名、关于"蛙"的传说与象征以及书中描述的民间艺人捏泥娃娃的高超技艺等地方文化的植入一方面暗示了书中人物命运,刻画了人物精神与心灵,另一方面为小说增添了民族特色,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小说创作最初是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莫言开始以民间立场的姿态进行小说创作,这一时期莫言的小说在恪守民间立场的同时,并未和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传统和批判精神发生对立。《檀香刑》是莫言小说民间立场的一次大的转折,莫言站在了民间消极性的一面,站在民间和知识分子传统对立的一面,结果使莫言追求的民间立场写作因为道德的缺失而显得暧昧含混。  相似文献   

13.
西部小说中的"西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中国当代西部小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新时期,西部题材的小说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当代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从文学文本中发现和开掘西部文化精神,关注的重点就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一是研究生命意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二是按地域文化的分布特点研究西部小说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及其审美表现;三是探讨西部小说创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如作家身份与西部小说创作、西部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小说具有一种西方酒神狂欢气质,同时又具有一种出自中国本土的民间品性。两者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共存相生,文章试图发觉中国民间本土艺术经验对莫言创作中狂欢情结的影响,寻找中西文化品格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张炜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纯美的注视、文化批判到文化坚守等三个富有逻辑意义的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专注于发现和表达自然乡土的自在之美;在第二个时期,他的视点转移到了文化批判,揭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人性的矛盾和痛苦;在第三个时期,他又一转现代文化立场,而开始了对颇具保守色彩的农业文化的歌颂。在文化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张炜小说内容、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变化之路,也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来看,莫言有着独特的女性世界观,他的作品以男性创作视角来观察记录身边的事物,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小说《蛙》重点在于彰显其中女性角色的生命张力所在,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莫言创作《蛙》的主要原因。而《蛙》中对于女性生命张力的书写更是体现了莫言对于中国文化的追寻和其独特的女性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8.
伍丹  朱渝 《文教资料》2010,(26):20-21
莫言,中国20世纪80年代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在文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莫言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较多.作品中充满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本文从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三方面出发.对魔幻现实主义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一个简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但对社会文化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不同表现方式作品的影响下,我国的作家在作品创作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结合目前我国文学领域整体的发展形势,可知莫言的文学作品对很多作家的创作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言的小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作品中有着浓厚的魔幻主义及意识流色彩。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来源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威廉·福克纳的相关作品。但是,莫言在深入了解这些作品文化内涵及表达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及我国传统文学的相关理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魔幻现实主义。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魔幻表现方式,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学对于各种奇异故事的特有表达方式。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国内外的不同专家学者对于莫言的作品标上了各种标签,如"幻觉现实主义""寻根文学"等。这些标签的出现,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莫言小说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影响着莫言文学作品思想的良好表达。基于此,在比较文学视域下对莫言小说的独创性进行必要的探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莫言的小说,从而拓宽读者在阅读中西作品过程中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02-108
福克纳与莫言的比较研究历来备受学者关注,他们的创作带有强烈的酒神精神,这与他们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在写作上,他们注重叙述的狂欢之美,在人物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人性的自然之美。酒神精神在他们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与《红高粱家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彰显了福克纳与莫言在生命与艺术上的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