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世界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信息,20世纪中叶以来以其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信息理论探讨和实践,为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诸多的助力。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三大理论自诞生之初即成为了传统科学理论范式和学科框架的颠覆力量。本文主要以早期香农著名的从信源到信宿的"五W+噪音传播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信息理论,以及控制论的相关模型和概念对传播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晓莉 《英语广场》2016,(12):29-30
奈达将香农的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冗余对等是"动态对等"的重要动态维度。要实现"动态对等",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翻译策略平衡译文的冗余信息与原文的冗余信息,使其能够适应目的语信息接受者的信道容量,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无疑为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基本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文学的文本间性以及文学文本的意义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讨翻译的忠实与通顺、原文中心论以及异化翻译策略等问题,思考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提出的质疑和挑战。然而,在承认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怀疑式的哲学视角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解构主义的局限性及其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简论信息科学与现代地理教学□张鹏娟(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系)自从香农于1948年提出信息论后,信息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获得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且较完整的新兴科学——信息科学。它包括了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核心及其延伸内容,以研究信息的产生、采...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冲破了结构主义的藩篱,并渗入翻译学研究领域,冲击着传统的翻译观。解构主义从崭新的视角来探讨文本的意义、"可译"、"不可译"等传统翻译问题。针对解构主义的颠覆性观点,中国学者们的接受态度可分为赞成派、反对派和保留派,这些不同派别的观点竞相纷呈,达到了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与中国的翻译研究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否定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和意义的确定性,消解了原文的原创地位,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翻译研究走向广阔的天地。很多人认为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带来了"胡译"、"乱译"和不负责任的译者,这是对解构主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中,忠实原文、忠实原作一直被认为是评价译文好坏的标准。然而,在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传统的翻译理论受到了新的质疑和挑战。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的"解构观"为视角,阐述这一理论对传统翻译"忠实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解构主义的出现彻底动摇了传统翻译研究范式下的"作者中心说"和"文本中心说",它强调译者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阅读过程的开放性,与当代盛行的各种翻译理论构架有直接理论渊源。通过分析解构主义范式下当今翻译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出翻译研究不能只看到解构主义颠覆、拆解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解构之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阐释哲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几个核心问题上对翻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心的确立及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总体把握、原语文本的研究范式、译文文本的关注点以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达的理论。此理论提出了信道、噪音、信息负载等概念。其中,信息的冗余现象为翻译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方法。翻译即语际交际。为了使目标语读者读到原汁原味的文章,信息难度就要适合信道容量,译者就要谨慎地对冗余信息进行增加或删减,即减少信息负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批判性阅读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实践需要破除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包括结构主义及二元论的羁绊。本文研究解构主义理论为批判性阅读提供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方法。论证解构主义理论从文本意义的本质属性的视角肯定读者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论述运用解构式双重阅读观来设计批判性阅读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可行性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关系密切,其批判性和开放性为反中心、关注边缘的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阅读的、修辞学的、边缘研究的理论资源。女性主义批评实质是对传统男性中心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误读"。新历史主义以文本论对抗真实论、以修辞论反对模仿说、以解构论反对客观论、以新历史代替旧历史,都有解构主义修辞性误读理论的痕迹。同时,解构主义误读理论中的"他者"观念对后殖民主义文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翻译研究注重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实践层面的研究,追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和对等。而译介学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之一,涉及其他诸多因素。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否定中心、否定意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原则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与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对比,阐述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造成的重大冲击,以及其对翻译研究提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对于信息本质及其影响的研究逐渐从香农范式走向更为广阔的视域,传统的学习框架研究少有关注信息视角及其不同层面,在实践上难以支持e-Learning系统分析与架构。本文从信息这一基本概念出发,以广阔的学科视角重新审视信息化条件下学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机制;从统一信息理论的视角提出协同进化学习模型,以期为e-Learning提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忠实,作为衡量译文的标准之一,对翻译实践具有规范作用,对翻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忠实"不等同于"绝对忠实"。借用解构主义理论解构"忠实",只能证明解构主义自身的无逻辑性和虚无性。本文从以下视角来阐释"忠实"的合理性(1)从模糊语言学的视角看"忠实"的审美意义;(2)从论理学的视角看"忠实"的包容意义;(3)从预设理论看"忠实"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初,解构主义经由国内文学、哲学以及艺术领域研究逐步进入语文教育视野。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著名学派,教育界对解构主义的理解始终不够深入,简单地将解构主义视为对文本阅读活动的开放,而事实上“解构”是一种解读与创构的思维形式,它是理性的不是理论的,是思辨的不是机械的,解构主义阅读具备语言、时空、功能、价值等多维度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8.
忠实与背叛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中长久争论的话题。传统翻译论中的忠实与背叛都是在原文本具有确定的中心意义的条件下探讨的。解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理论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却是在否认文本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拓宽了我们对忠实与背叛的认识,解释了为何在不同的时代甚至在同一时代都有各种译本存在的事实。在从解构主义的视角说明绝对的忠实只能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梦想,而翻译只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叛逆存在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观照韩东的小说《爱与生》,发现这部小说在一定程度初具作者解构思想的雏形。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爱情与金钱、爱情与性、此岸与彼岸这三对主要的二元对立有着不稳定性,以此为文本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从而证明作者对爱情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20.
李波 《林区教学》2013,(5):47-48
翻译是信息的转化与交流。解构主义倡导多元、动态、模糊的翻译策略。旅游英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把旅游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准确,生动地展现出来成了翻译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翻译中的文化迁移是中外探究的热点。基于此,从解构主义翻译观角度探讨旅游英语翻译策略,以期为旅游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解构观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彰显了合理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