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语言表达具有地域性等特点,其中自然有方言词语的体现.本文就清朝内蒙古土默特契约文书中具有方言特色的数条词语,通过文献比较与古今比较进行考释校勘,以期为文献进一步整理研究与方言历时探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契约文书词汇丰富,同义词语数量可观。以《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等八种契约文书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义类聚"的方法,对贵州契约文书表达"愿意"这一意义的词语进行研究,可以管窥贵州契约文书表情达意时用语丰富性特色之一斑,而利用"套语结构"来考释契约文书同义词语的尝试,则能够为词语考订的方法和理论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近代民间契约文书保存了大量方音,辨识方音成为整理民间契约文书的一项重要内容。道真契约文书所见"还过""还顺""还边"之"还"实为"横"之记音字,"崙坎""岩崙"之"崙"乃"棱"之记音字,在巴县档案、自贡盐业文书等地方文献中都能得到佐证。道真契约文书经汪文学编校,大量方音都得到了精准释读,但仍存在误解或漏校,"还""崙"二字说明通方音在民间契约文书整理中的不易与重要。  相似文献   

4.
徽州契约文书是记录宋以来徽州地区百姓各种交易的文书档案,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而徽州契约文书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尤其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界较少关注。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含有纷繁的俗写讹字、含有大量徽州方言口语词、行文中文字多省略、含有诸多特殊的书写格式等。了解徽州契约文书文本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徽州及其他地方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是指北京大觉寺所珍藏的百余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该类文书真实反映了本寺院与民间的经济往来状况,以及寺内僧侣需遵守的清规戒律。因其大部分为僧俗间交易文书,词汇多具佛教特色,其中"香"类词汇尤为突出。对此类词汇进行考释,有助于相关文献的释读。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常见"■"字,关于其释义和字形,历来众说不一。揆诸图片,"■"之左旁既可为"言",也可为"氵";结合文书上下文,"渠破水",如果将""字解释作"责备惩罚",文意不通。其实,"■"的正字当为"濄",意为"水溢",即"漫溢"义。  相似文献   

7.
回鹘文买卖契约的意项分析及其与现代经济文书的比较李经纬一、回鹘文买卖契约文书资料买卖契约文书是回鹘文法律文献中最常见的契约文书之一。目前所见、经有关专家研究刊布的买卖契约文书约30件,是我们此项研究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它们是:序号文书原编号拟名1TⅢM...  相似文献   

8.
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是指北京大觉寺所珍藏的百余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该类文书真实反映了本寺院与民间的经济往来状况,以及寺内僧侣需遵守的清规戒律。因其大部分为僧俗间交易文书,词汇多具佛教特色,其中"香"类词汇尤为突出。对此类词汇进行考释,有助于相关文献的释读。  相似文献   

9.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校读研究是一项基础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下面从两个方面简要讨论之。(一)可提高契约文书编纂整理的质量,恢复契约文书的原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不断发现和整理刊布,文书的数量十分可观。而契约文书整理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诸多相关学科研究的水平,故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迄今为止,学界整理刊布的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可分为资料汇编、原件录文对照和原件影印等三个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徽州文书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契约文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但是也明显存在着对近代特别是民国以来华北契约文书重视不够的倾向。近代华北契约文书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大量搜集资料,一方面应该借鉴古代历史文书研究的经验。近代涉县申氏契约文书的命名、分类、特点及学术价值的研究,对传承无序的契约文书的研究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考释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中"比"、"合"、"批"、"花利"、"收花"、"两造""二比"、"两身"、"两下"等语词,可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亦可丰富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提高大型语文辞书编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无得反悔"是契约文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石仓契约》中"葛(割)藤"类词语进行考释,来说明其来源、发展及演变。  相似文献   

13.
宋元以来契约文书数量巨大,其中以徽州为最,但福建(包括台湾)契约文书的数量也不可小觑。我们有必要对已经刊布的宋元以来福建契约文书作简单的梳理。已刊布的福建契约文书汇编整理本主要有:杨国桢整理的《闽南契约文书综录》[1],收集了宋至20世纪50年代共1000余件契约;1997年由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整理的《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2]共收录了上至建文三年(1401)、下迄宣统三年(1911)4750件契约文书;2006年由陈娟英、张仲淳编的《厦门典藏契约文书》[3]整理了上起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下至1954年1117件厦门契约文书。  相似文献   

14.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整理出版的清朝土默特契约文书是研究清代内蒙古晋语历史的珍贵材料。其中保存的别字现象反映了当时内蒙古晋语的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来自中古的知庄章组与精组字合流,读精组音;韵母方面,深臻摄合流到曾梗通摄;声调方面,舒声调与入声调基本不混,舒声调之间无规律可循,反映了书写别字时不关注声调的异同。这些文书最早写于200多年前的雍正年间,但从内蒙古晋语人口迁移历史来看,这些现象应出现于明代后期或明末。  相似文献   

16.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主要系记录明清以来云南省各地的土地、田产、山林等各种交易的原始记录,具有独特的民族学、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价值。结合全国各地明清以来契约文书,校勘、释读《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录文中10则误识和未识的文字,以期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提高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6,(6):53-58
敦煌契约文书卷帙浩繁,包括借贷、买卖、租佃、放书、分书等,系研究唐五代宋时期的民事契约行为、习惯之第一手重要资料。中外专家学者以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敦煌契约文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已初步显现出契约文书之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笔者从敦煌契约文书的刊布情况、通论性研究以及专题性研究等方面,对近五十年的敦煌契约文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以探求敦煌契约文书近五十年来研究之特点和未来研究之取向。  相似文献   

19.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出租中永佃权是普遍存在的,出租土地者主要是蒙古族。出租的土地在契约中称作户口地。地契反映出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户口地的实际运作与官方史料记载是不同的。地契中土地出租价格的变动反映了蒙古族地权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这类词是指形成契约关系的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