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3.
"A的A,B的B"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一种常见格式。本文拟从句法结构、语义、句法功能、语用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进行历时的考察,归纳出该格式的格式意义、特点及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原型语法格式"X不是A,是B"前后分句之间具有并列或者转折的语义关系,其中A、B词项属于同一语义范畴,具有一致性。演变后的一些"X不是A,是B"格式前项中的"不"是假性否定,意在强调前项所陈述事实的基础上,推出后一分句表达者的真实意思。"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正是"X不是A,是B"原型语法格式演变后表示假性否定的一种,学界对这类表达格式的辞格归属曾争论不休。由于前后分句语义上密切相关,又有基于因果关系联想的心理基础,且词项A、B与同一个动词分别构成正常、超常的语义搭配关系,因此判定为拈连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表人的"A兼B"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讨论的是现代汉语中表人的“A兼B”格式,章从格式构成、语义分析和相关格式比较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通过考察,章认为:构成表人的“A兼B”格式的认知基础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人物角色的多重性,语义基础是指人名词A、B在语义上的互补兼容性、同指性和同时称呼性等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9.
“有A无B”是由动词“有”和“无”前后呼应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进入“A”、“B”位置的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者短语;该格式能够充当谓、定、状、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从语义角度看,“A”、“B”之间有着不同的语义关系,“有A无B”格式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10.
从作家作品中搜集到的例句来看,又A又B这一格式不同于不A不B,也A也B,越A越B,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运用描写的方法,就进入又A又B格式中A、B的材料、又A又B格式的句法功能、又A与又B之间的构成顺序、又A又B格式中A、B之间的语义关系四个方面对又A又B这一格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格式,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格式来传情达意、写景状物、叙事述怀.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没A没B"结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没A没B"结构的语用修辞价值。"没A没B"结构所表达的具体语义内涵随着它相配合的A、B两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在语用修辞价值上,"没A没B"结构具有概括性、开放性和能产性等特点,具有比喻、夸张义,带有说话人或褒或贬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2.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13.
"现A现B"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框式结构,它由两个固定常项"现…现…"和A与B两个变项组成,变项多由单音节动词语充当,而且结构对动词语在语义上有一定的选择性。"现A现B"分为顺序式和倒序式两种语义格式,分别有不同的格式义,前者A、B所表示的动作相继发生,语义上有逻辑顺承关系;后者A、B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与前者相反,在语义上是目的——行动关系。两种不同的格式在选用时除了受格式义的制约外,还受主观评价倾向和具体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四音节的"-A-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A-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固定格式是语言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达力式之—,而“又A又B”(包括“又A又B又C……”)又是现代汉语中运用广泛的一种固定格式,但至目前为止,尚缺乏对它作多力面的研究.本文力图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能进入“又A又B”格式的词语的构成形式、特点,A和B的概念关系,“又A”和“又B”之间的语义关系,“又A又B”的句法功能、表达功能等等,作一定的探索.为了便于讨论,本文的“又A又B”格式限制在短语身份出现的范围,例如.  相似文献   

16.
伍艳  王晓敏 《文教资料》2009,(36):29-30
四音节的“一A一B”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常见的固定格式.而且这一格式还在不断发展中。本文试图在对大量“一A一B”的固定格式进行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讨论哪些词语可以嵌入这一格式.A、B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并总结出这一固定格式的语用、语义与修辞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选择复句的研究成果很多,在综合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围绕选择复句在复句系统中的归属和选择复句自身分类展开;个案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等多角度对选择复句中的具体格式展开分析,研究也更加深入,但多集中在“与其A,不如B”和“宁可A,也不B”这两类格式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讨论"加"表加合义的"A加B"格式,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1、格式构成和句法功能;2、A、B的位序与格式义;3、"A加B"和"A加上B";4、相关格式比较;5、余论.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X"作为固定格式,"越来越"是该格式中的不变成分,X是可变成分,多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根据对BCC语料库的考察,X为形容词(A)的占85%。本文着重讨论了"越来越A"的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否定用法。  相似文献   

20.
冗余否定格式"不要太A"使用否定表达的方式传递肯定的内容.在句法特点上表现为:A只能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格式中"不要太"省略后句艾不变;该结构用于感叹句中,句末常跟语气词"噢、哦、啊、哪"等.在语义特点上表现为:该结构包含了一个肯定的强程度的语义预设,再用否定形式转喻肯定的意思.在语用特点上表现为:该格式的表达效果是强调感叹语气的作用:该格式焦点和强调成分在"太A":该结构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