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古文是小学阶段篇幅比较小的文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小古文.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古文的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开展"读—品—悟"三步教学,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受文字的音韵美;在层层递进的品味中,体会语言的意蕴美;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中,体悟文化的厚重美.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精选了浅显易懂的经典文言文,我们称之为"小古文"。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一定挑战的,但"小古文"对于学生的言语生长意义重大。纵观统编版教材中的小古文,都是以故事为主体,体现了鲜明的语法规则,但其情节简单、语言相对浅显,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意趣,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要对比朗读,明晰节奏,品析小古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借情境朗读,渲染情境,再现小古文鲜明的情节内容;借积极体验,深入感知,体悟小古文可感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统编教材中增添了多篇短小精练、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小古文的教学,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通过谈话交流、多元朗读、文白对读、漫画激趣、亲身参与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虽然学习英语年头很长,但在朗读时,常给人以生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英语学习当中,不太注重英语朗读特有的美感:琅琅上口,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婉转起伏。概括起来讲,英语朗读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旋律美。 一、读准音素,感受音韵美 在英语口语发音中,有些音素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属于古文、诗歌阅读欣赏部分,诗歌欣赏暂且不论,现将古文阅读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一、熟读成诵,领悟文意熟读成诵即我们通常说的诵读,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朗读,不但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还能欣赏到古诗文的节奏之美与音韵之美。诵读的要求是: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清句读(dòu),即要正确地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之美、感受语文之美?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作了如下尝试。一、亦吟亦诵,品味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韵律美、凝重美。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写成的文章,声调婉转,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或吟或诵,美感无穷。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甚至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感受文学的音乐美。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这是引领学生感受语  相似文献   

7.
邹丽君 《文教资料》2008,(20):120-121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只有根据汉语音韵美的特性,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和语调的旋律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在朗读中表现文本语言色彩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阵地。让我们走进书声琅琅的课堂,读出语文的美来吧!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陶。一、在朗读中感受美初中语文教材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能让你尽情享受。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美,笔者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语言美汉语是一门极具节奏和音韵美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地体验到汉字铿锵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应彰显文本之美,启发学生通过朗读、细读、体悟,展开审美想象,感受文本中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感情美。帮助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领略这种"美"所蕴涵的高尚情操。语文是一个洋溢着美的学科。它展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良辰美景,书写着"大江东去,浪淘尽,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编入了一些简短的小古文,旨在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由于小古文语言精练,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很大区别,课堂上采用趣引、趣读、趣演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走入小古文的世界,感悟古文的美.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相较于苏教版教材而言,实现了小古文的"从零到有""从零到多",教材衔接下的中年段的小古文学习势必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重挑战。本文旨在智用创新高效的"微课程""微合作""微实践"等方式,探讨部编版中年级小古文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孩子们玩转小古文。  相似文献   

13.
要想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学习中提高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掘美的因素。因为对"美"的感悟可使人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使人的情操得以陶冶、身心得以愉悦。那么,语文课如何教出"美"呢?一、美在对课文的朗读吟诵中语言美是课文的特征之一。美的语言富于音韵美、节奏美、表现美、韵致美。在教学中,我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解读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体味文字的音韵美、欣赏文章的意境美、领略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净化心灵,愉悦精神,启迪智慧,直至引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在此,笔者建构了朗读的三重境界,分别称为“意读”、“情读”、“悟读”,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融入文言语境,与古人作心灵的交流,感知古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我们必须运用“读”这一武器去攻文言这一堡垒,打开了这扇语言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味它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一门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并在思想上受到良好熏陶的课程。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从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引导启发,感悟想象美;引发共鸣,产生情感美;创设情景,融入意境;美挖掘教材,鉴赏内在美;指导作文,创造写作美来实施审美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儿童本位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天性需要,以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发展等来进行教育教学。儿歌因其独特的形式美、声韵美、节奏美等深受儿童喜欢,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材中儿歌的语言相对比较浅显易懂,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是朗读训练的极好资源。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儿童感悟母语之趣、之美,汲取母语之精华,  相似文献   

18.
张冬 《文教资料》2010,(2):57-58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的心走进课文、贴近作者,让学生通过朗读产生共鸣。他在教育实践中,默默地引导学生找到那把“钥匙”,一遍遍地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通过诵读.学生能加深对意象和语言的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同时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让学生一起体验和领悟。  相似文献   

19.
学习古文、古诗词,关键在诵读。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初读感知教材,再经过反复的诵读,达到对课文内容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了,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韵味、"意在言外"的意蕴。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汉语的音韵美,可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验语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