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人教版""康轩版""singlee版"三版教材对"负负得正"内容的设计及对比分析,得出三版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探索数学规律,揭示运算法则;第二种是通过引入实际情境,探索运算法则.通过对比分析,帮助教师在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数感"与"符号意识",进而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融合多学科知识,为学生创设"人""数"结合找规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将"找规律"引申至"万物皆数"的哲学层面,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完整、全面的认知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白钰玲 《新教师》2019,(12):49-50
不少教师认为数感是无法描述的,只能靠学生"悟"出来;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考试中又不考数感,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去教?对于教师们的这些看法,笔者并不认同,数感作为学生必备的十大核心素养之一,要在教师清晰、深刻的认识下,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中。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二下"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做一做,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四个计数单位,完善亿以内计数单位的系统结构及十进关联。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位顺序表",并能据此解读数的意义、描述数的组成。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计数单位的"发现"过程,在观察、实践、思辨、表达中锤炼逻辑思维、发展推理能力。同时,借助基于情境的数量推测,丰富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一课的教学,围绕"大胆整合教材,以凸显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优化过程,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进行思考。由此,突破教材编排的束缚,设计出"通过实验和实例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通过比较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书写""通过焓变、键能、活化能理解反应热原理""通过中和热测定理解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燃烧热计算认识盖斯定律的运用"五个重点环节。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强化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建构牢固、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全过程。以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为例,通过"关键问题""交流互动""数形结合",让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断走向清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数学知识是有结构的,知识的相互联系首先体现在整体性。教学"数的认识"时,教师对自然数、分数、小数采用整体性认识和结构化教学策略,可避免单课教学带来的知识碎片化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在整体的数学样貌下,通过学习和思考发现知识的联系,促进认知结构的整体化,让思维走向自主建构的结构化,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6、8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特点,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方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万""十万""百万""千万"与已有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并体验计数单位和整万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开放题的解题方法或答案不唯一,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的广阔空间。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常态教学中融入开放题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探求多个解决问题的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复习课作为提高学生知识系统性的一个过程,地位十分重要。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剖析导致复习课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提出"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复习"等改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真正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数感一词对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是人们对它却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等的感知,感觉甚至是感悟。《数学课标》中将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标准,本文就对认识数感和发展数感提出了明确想法,数感的认识和发展要以实践为手段,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为关注主体进行。数感的建立是一个建构过程,需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上进行补充,因而这是一个持续性、长期性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更好地认识数。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听专家讲座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教学观摩课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的认识"学习中效果很好,因此得出结论是此次研究对提高学生在"数的认识"的学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数形结合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或"数""形"相融,使抽象的数学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更有判断力,更具深刻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数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估算能力等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与数的意义,我们在教学实践采取的对策是利用多种数学模型"点睛"数的认识,从而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起始能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状况,读懂学生的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确定位置"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第二学段学习"在平面内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  相似文献   

16.
以往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教师通常会强调学生"说"的训练,通过单独说、相互说、小组说、指名说、集体说等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倍"的含义。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关键是要实现从形到数的抽象。于是,我把精力花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力让学生体会、掌握"倍"的内涵,即"几倍"是指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一份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借助于媒体演示来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缺憾,这当中也反映出了一线老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对"数感"培养存在的共性和困惑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出现的缺憾过程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愿与同仁共探讨.  相似文献   

18.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后续学习更大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怎样让学生学好呢?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有效的数  相似文献   

19.
张晞 《天津教育》2020,(4):81-82
期末复习时,教师恰当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查漏补缺,沟通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儿童大讲堂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百数表可以成为100以内数的知识结构的支点,巧妙地通过"理与练""讲和议",能让学生在大讲堂中进一步辨析概念,形成知识网络,同时也能感受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审辩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接近整百整十数拐弯处的数"(简称"拐弯数")的数数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难点.尤其是像"189"一次进位的拐弯数,往后数一个数容易数成"200".这表明学生尽管有着"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进位意识,但究竟向哪个数位进一还是模糊不清的.产生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一""十…‘百""千"多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整体结构缺乏认识,造成学生"拐弯数"进位一时无所适从.为此,要突破"拐弯数"的数数,在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各计数单位表象和各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关系表象的建立与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