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文科实践教学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规划,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环节管理,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改革论文选题指导等,努力探索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措施,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理工科高校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技能实训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我国理工科高校文科教学要加大改革力度。要结合理工科高校的特点,确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与评价,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实践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拓展人才能力训练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科的研究创新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解释或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创新人才之一的文科大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担负起培养文科创新人才的重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对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一是努力建设文科大学生实践基地,创造环境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二是切实加强文科大学生科研工作和毕业论文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志;三是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考试改革和学分制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个性。  相似文献   

4.
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坚定国家文化自信的需求。新文科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项目的开展推进了新文科建设和发展。融合升级、创新发展成为新文科建设的主要特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要坚持价值引领,强化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守正创新,教材融入国家意识;赋能新科技,教学模式多元协同;与时俱进,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传统文科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文科教育改革应以教育创新为核心。高校文科教育创新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灵魂实现高校文科教育的综合创新。高校文科教育创新的内容包含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创新,其中观念创新是先导,模式创新是关键,内容创新是核心,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民办二级学院文科开设高等数学的时间不长,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文科与理工科高等数学的差异、高校民办二级学院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认为教学改革要从教学内容提要、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陕西省高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情况,调查了70所高校(包括普通高校、军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高校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改革情况,包括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估改革以及是否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改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对其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新文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守正创新,新文科建设聚焦人才培养,以其创新性和融合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超越传统文科。新文科范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产教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培养职业院校人才的重要举措。基于新文科视角,从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着手,践行新文科理念,探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内外复杂环境,以一流人才需崇德尚能为价值导向,形成一套与理论教学相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国内外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前瞻视野的人才,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9.
曹姗姗 《教师》2023,(9):117-119
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其中,新文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文章作者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围绕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进行阐释,分析了历史学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随后从挖掘思政元素、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课程思政教师团队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文科类课程开展工程实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目前文科教学特点以及社会人才培养需求,通过借鉴工程实训模式,以培养"基础厚、技能广、创新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技能以及综合素养四大平台为支撑的综合实训教学体系,为高校文科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文科高等数学的教育价值及其实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如何使文科数学教育真正地融合于文科专业教育,渗透于文科学术研究,切入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轨道,并从数学教育、人文教育的一致性与相容性出发,共同构建起完整的价值体系,实现二者之间互动发展,从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角度进一步探究高校文科数学教育价值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循环互动"理念来探索高校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手段。高校双语教学除了受到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材选取和教学模式选择等因素的制约外,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国际政治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创新实践,总结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具体做法,以期发挥对文科为主的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不断地探索中,明确建设思路与目标,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以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为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服务于全校性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综合实验教学平台,为文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北京市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附近社区居民和相关行业有良好辐射作用。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开发文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健全文科实验室开放与共享的机制,确保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引领全国文科实验教学工作,发挥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协同创新理念是高校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基础.在阐述协同创新内涵及其与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基础上,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为取向,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的高教改革大方向业已形成。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许多理工科高校纷纷开设文科专业。理工科高校文科的发展应依据学校的学科群特色、优势,选准主攻方向,定位为应用文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验室建设作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针对理工科高校文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实验室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从分析文科与理工科实验教学差异着手,探讨了文理渗透,以学科群为主的文科实验室;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验室;文科实验教学平台等理工科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理工高校文科发展有服务通识教育文科依附、特色文科独立发展和交叉创新一流文科三种模式.从纵向看,理工高校在文科发展的各个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模式;从横向看,不同类型的理工高校的文科发展模式选择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与政府和社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还在于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勇于和善于承担起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性责任.本文从明晰高校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与政府和社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最根本的还在于高校自身的努力,高校应勇于和善于承担起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性责任。文章从明晰高校定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目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葛涛  陆萧雅  马莉 《大学教育》2023,(19):53-56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途径,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内容广泛,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新文科建设的提出,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外贸人才。文章以N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为例,深入剖析其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与主要成效,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