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个影响较大的先进典型报道之后,能否做到“墙里开花墙里红”,对于典型的采写人来说,恐怕不失为是对其采访的一种实际的检验。我们采写的合阳县马家庄保宁村的系列通讯,《希望,在这里闪光》、《路子,是这样走出……》、《驾辕,靠这匹骏马》以及《学保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论,去年12月上、中旬在《陕西日报》上陆续刊登后,从典型生发地合阳县很快有信息反馈:刊登保宁村事迹的报纸由县上同志一带到保宁,就被争抢一空;有个当了几十年村干部的老人找到马光行说,“我们过去把村上没搞好,你还是行!”县上有位在职干部看了报道,流着泪说,“现在农村就需要保宁村这样的经验,需要马光行这样的书记……”不久,又有消息传来:雷北的党支部书记张有耀带人专程去保宁参观学习;渭  相似文献   

2.
据《陕西日报》8月29日报道,陕西省4位市委书记不约而同要求,五种 新闻不报道。这就是:“我们正干的事不报道,正想的事不报道,会上研讨的。面上汇报的,干扰中心的新闻不报道。”为什么不报道呢?榆林市委书记马铁山说:“地方领导的天职是为人民干事,所以我们做事,不是新闻。如果我们不干事,那才是新闻。”这几句话,道出了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值得搞新闻宣传的同志们深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正想的事没有事实,干的事没有结果,事干成了是好是坏让人民评说。人民说好就报道,人民说坏就批评,就追查,这样的新闻受…  相似文献   

3.
郭军 《中国记者》2012,(9):95-96
气象报道服务大众 十年前,气象只是《陕西日报》新闻部里一个很小的口子,没有专人,跑其他口的记者捎带着跑.当时报头上有当天的天气预报,记者只是一周一次报道下一周天气.经过几年努力,《陕西日报》天气报道受众越来越广.读者关注天气报道,还因为相比过去,现在的预报准确率提高了许多,尤其是短期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3)
讲科学·开心智·重实用——评《陕西科技报》文/张羽与一些打扮的花花绿绿的报纸相比,《陕西科技报》显得有些“土气”:没有过多的与内容无关的大幅图片,也没有粗黑线、大标题给读者以“视觉冲击”。与一些扩版到18版、24版的日报大报相比,《陕西科技报》也显得...  相似文献   

5.
(一)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从1994年3月起,在早晨的《新闻》和晚间的《联播》两个重点新闻节目里,开设《三秦星座》专题,报道三秦大地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从开办之日起到今年1月底,先后有99名先进人物上了《星座》。他们当中,有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和营业员,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也有山沟里的民办教师;有在贫困乡村苦斗的基层干部,有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也有私营企业主;有军营里的战士,有公安战线的人民警察,也有医院里的“白衣天使”;有民间奇人,有党政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科技工作者。报道触及生活层面之宽广、涉及人物之众多,在广播人物宣传中可以说是前无先例的。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8.
魏野畴(1898—1928)陕西省兴平县人。原名凤标,号明轩。中国共产党陕西党团组织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陕甘区党委宣传部长,陕西省军委书记、皖北特委书记。1928年4月领导阜阳暴动失败牺牲。是我党早期著名的社会宣传活动家,著有《中国近代史》,毛泽东同志曾说,这本书我看过,“写得有水平”。从1920年起到1928年2月,他办了不少有影响的刊物。是陕西和西北地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者,是最早把马列主义传播到陕西和西北地区的代表人物。1920年1月20日,魏野畴与杨钟健、刘天章、李子洲等人在北京发起改组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创办了《秦钟》月刊。该刊的宗旨是唤起陕西人的自觉心,介绍新知识于陕西,宣布陕西社会状况于外界。魏野畴发表的《潼关之外新思潮》一文,明确提出陕  相似文献   

9.
“这组报道组织得好,是把领导意图和群众的愿望相结合的好报道。谢谢省报编辑部和有关记者同志。”——这是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2005年5月17日的《河南日报(农村版)》报头上的批示。徐光春书记在批示里直接把箭头画到了两篇稿件的上方——评论《把实事办好》和消息《书记郑重承诺厅局积极响应十件实事件件有着落》。2005年5月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路国贤也批示:农村版这组报道写得好,应当表扬。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在他的批示中特别强调:农村版是河南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薛倩 《新闻世界》2011,(7):196-197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陕西日报》2003至2010年来有关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陕西日报》农民工报道的特征。研究发现报道数量显著增加,报道体裁多样化,在对农民工形象建构方面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但多从政府的视角审视农民工现状,忽视了农民工自身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孙冠捷 主任编辑,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36年出生陕西长安,1955年走出学校门,进入机关,被分配到县委搞宣传通讯报道工作,曾做过公社党委书记、被送到西北政法学院进修两年,后做西北局《社教报》记者,继而办《支部报》,1969年初被调入《西安日报》做记者编辑,负责政文部、总编室、党政办公室工作。1982年调陕西省标准局主持办公室工作。1985年调任陕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月17日,中央各大媒体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对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原党支部书记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报道。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心碑》,《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太行村魂》,《经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他的名字闪耀在太行山上》,《光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山村好支书许东仓》……全国近20家新闻单位集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报道一个山村的普通党支部书记许东仓,使这一典型先进人物形象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选取许东仓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较好地反映了这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精神风范,有力地配合了…  相似文献   

13.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以来,报道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新闻不时见诸于报端。《陕西日报》4月27日头版头条刊登的通讯《问计果品经销大户》,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匠心独具、灵气生动的佳作。通讯以“困扰农民也困扰政府”的“卖果难”问题为切入点,介绍了蒲城县委书记张建华4次登门走访,向一位普通的青年农民——果品经销大户李明虚心求教,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也是党报宣传报道的一大优势,是同级党委利用报纸指导方方面面工作的最得力的工具。不难想象,《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以及其它省、市、自治区党委的机关报,如果没有充足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评论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不成其为党报了。因此,不仅仅是报社的老总和编辑,连党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委的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报纸的评论。毛主席生前不仅指示要精心写作社论,还曾多次动笔为报纸撰写社论。前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手写的那两百字的社论还在全国获了大奖,成为当今评论写作中不可多得的范文。  相似文献   

16.
8月21日新华社的通稿,首次报道习近平同志“8·19”讲话。但各家媒体主标题的设计很不一样。新华社通稿的标题是“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采用的是“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受新华社通稿标题的影响,北京的《北京青年报》和《京华时报》的标题为“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工作”,显然是新华社标题的简化表述。诸如“某某工作很重要”之类的话语,基本等于没有说。因为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就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情形,就说什么是重要的,这没有错,但也没有特别的意义。采用这样的主标题报道习近平的讲话,没有真正抓住习近平讲话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4,(Z1)
范惠萍同志 1959年 10月 6日出生,1983年7月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日报社。她先后担任《陕西日报·经济特刊》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三秦都市报》副主编,《陕西日报》记者部副主任、《陕西日报》编辑策划部副主任,现任《陕西日报》编辑出版中心主任。范惠萍曾荣获陕西  相似文献   

18.
现在,西安市大街小巷新修起一批公厕,各路口也竖起醒目的“公厕”牌子,人们上厕所方便多了。看到这些变化,有人一定会想起《陕西日报》在去年年底所抓厕所问题的连续报道。上厕所问题,说起来是“区区小事”,好象不足挂齿。但对具体人来说,急着解手而找不见厕所,那可真成了“大事”,还关系到城市文明建设。所以,《陕西日报》从十一月十六日起,到十二月十六日止,连续登了七篇报道(其中有该报记者荀元虎同志采访的六篇)。从批评西安市厕所脏而少开始,到西安市  相似文献   

19.
赵娜 《东南传播》2013,(4):37-39
媒体对突发性事件展开报道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心绪。本文选取陕西两份具有代表性的报纸《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文本,以两报对陕西境内发生的"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为例,进而研究党报、都市报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不同媒体表现。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得出党报、都市报在突发报道中策略各异,彰显其各自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足。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月5日下午四点,我和高峰、刘鹏三位参加十六人报道的记者从台里出发到省委集中,跟随出席大会的陕西代表团一道进京采访。从广电中心到省委,从省委到火车站,从西安到北京,十几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谁也没有多说话。沉默的空气让我触摸到明显的紧张与兴奋。尽管我们多次报道过全国“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