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目的: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一项必备技术,通过对正手拉上旋弧圈球和下旋弧圈球动作中的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明确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动作的发力机制和动作规律。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DELSYS Trigno Mobile,美国,2 000 Hz),采集北京体育大学10名男性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正手拉球动作的表面肌电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正手拉下旋球的总积分肌电值大于正手拉上旋的。两种不同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左侧股直肌、右侧腹直肌、右侧竖脊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两侧竖脊肌、左侧股直肌与肱桡肌的均方根振幅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两种正手拉球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两侧腹直肌的参与程度均较低。正手拉下旋球的动作难度及能量消耗大于正手拉上旋球的。在正手拉球动作中,大部分位于下肢与躯干部分的肌肉激活程度更高,而积分肌电值较小,提示其在动作中发挥维持姿势的作用较大,且正手拉上旋球较正手拉下旋球更加明显。位于肩部和部分核心区的肌肉的...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消防官兵引体向上练习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研究运用遥测肌电和录像同步解析法,对单杠引体向上正手宽握、正手中握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杠引体向上动作主要锻炼的肌肉是:前臂的屈肌、背阔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的力量,对于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动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手宽握动作对胸大肌和背阔肌的锻炼效果好于正手中握动作,正手中握动作对桡侧腕屈肌的锻炼效果好于正手宽握动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预观察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上肢肌肉工作特点的差别。方法:研究使用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同步测量8名国家青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原地正手杀球和跳跃腾空正手杀球动作。结果:运动学数据显示两种杀球动作中各个环节的速度都是由近端到远端依次递增;伸髋角和引臂角以及击球瞬间上肢各个环节的角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杀球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两种杀球动作总体来说相近,但是在两种杀球动作中部分上肢肌肉的激活时序、击球前肌电幅值有显著差异,并且发现在球拍与球接触之前的时相,跳跃腾空正手杀球上肢肌肉的电活动更强。结论:尽管两种杀球技术动作结构很相似,但是原地杀球与跳跃腾空杀球的神经肌肉控制模式不同,跳跃腾空杀球时,运动员的神经中枢要提前激活一些肌肉,并且使一些肌肉的激活水平更高,以便获得更高的球速。  相似文献   

4.
当前,前冲弧圈球已是世界乒坛取胜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国体育院系乒乓球专选班学生重点教材。本文通过施行迎击摩擦法进行前冲弧圈球的教学实验,证明此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手击球是网球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对于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发球方面,而对正手击球研究较少。利用表面肌电技术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优秀网球运动员正手击球动作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1.正手击球动作最先发力的肌肉是斜方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三块肌肉,三角肌前部、腓肠肌、胫骨前肌和斜方肌用力时间比其他肌肉长;2.主要用力肌肉是肱二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前部、肱桡肌以及胸大肌;3.研究结果表明表面肌电测试分析技术可以用于诊断网球击球动作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击球时来球的旋转对于球拍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击球难度,提高击球的稳健性,作者提出了正手挤打弧圈球的技术。并通过实验法对施加此技术训练前后同组队员在以弧圈球的命中率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正手挤打弧圈球是一种较好的相持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需继续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手弧圈技术的动作要领、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第48届世乒赛王励勤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世界冠军王励勤的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战术在发球后反拉段,接发球后反拉段,相持中反拉段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其正手反拉弧圈球技术在三段中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摄影与影片解析技术,对刘国梁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直拍正拉快攻选手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孤圈球技术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显示,该项技术具有动作幅度较小、回球速度快、瞬间发力集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测试与分析胡海龙在掷不同重量标枪时最后用力阶段的肌肉用力变化特征,运用表面肌电和摄影技术对不同重量器械下(700 g、800 g、900 g)的12块肌肉的用力程度、持续时间、RMS以及IEMG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胡海龙在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和下肢肌群用力程度大于上肢肌群。背阔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和半腱半膜肌、腓肠肌是胡海龙最后用力主要发力肌肉。掷重枪对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有一定意义,掷轻枪可以加快出手速度。随着专项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胡海龙应在竞赛期(前)适当加强重枪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中远台拉冲和反手中远台拉冲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转腰和挥大臂,其次为收前臂和甩腕;反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甩腕和伸肘,转腰的作用较小,其主流技术动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正手中远台拉冲之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挥拍速度主要在于其肩部的转动(即转腰的发力)和挥大臂这两个环节明显优于反手;若反手中远台拉冲时稍向非持拍手侧引拍并适当加大肩背部的反转幅度,其在挥拍击球时能更充分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手中远台拉冲的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明柳承敏(Ryu Seung-Min)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连连获胜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三段指标法、数理统计法、单项优势技术与劣势技术分析法,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柳承敏对瓦尔德内尔,决赛柳承敏对王浩的两场共计11局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德国乒乓球选手波尔和奥恰诺夫为例,对二者技术体系中的短板进行深度剖析,指出,无绝对的正手弧圈技术能力、欠缺娴熟的反手台内拧拉技术成为了二者技术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技术短板,此外反手技术过于单一、缺乏精细的控球能力也制约着二人技术发展。旨在明确当今国外选手的技术短板,为今后国外选手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乒坛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教学实验证明,弱势手练习对提高网球技术有促进作用。从弱势手练习对优势手正拍技术的作用、弱势手练习对双手反拍技术的作用、以及弱势手练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在训68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1)我国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达,体质含量少的特征;2)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3)制订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或综合评价标准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