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电视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成为他们童年生活中的好朋友,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怎样才能掌握和适应儿童心理,播好电视少儿节目呢?在这方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发展“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注意。而无意注意则是指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孩子们在家看电视,基本上属于后一种状态。儿童的大脑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心理学注意规律原理出发,系统阐述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基本理论及在儿童图书馆的运用,强调儿童图书馆工作者应在阅读指导实践中,经过自身的努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以激发儿童的读书热情,提高儿童的读书效益,真正发挥儿童图书馆寓教于乐、以书育人的作用,对于社会变革时期进一步做好儿童图书馆阅读指导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总会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特别敏感,就象建筑师对于房子,驾驶员对于道路。同样的道理,记者也对新闻特别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种种事物密切注意的结果。注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大脑皮层对于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记者才能撇开其他事物,专注地、清晰地、比较正确地反映周围环境中的特定事物。注意可分两种:一是有意注意,二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怀有预定目的、自觉加以坚持的,一般记者都知道它的重  相似文献   

4.
江凌 《新闻传播》2007,(6):31-31
儒学家苟子在谈到注意力的重要性时曾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我们知道,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是编辑主体培养发现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这一步,一切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提起报纸、刊物上的差错,真令读者、编者、作者均感伤心痛肺。什么“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之类的话,流传广泛。这话又似乎成了某些报社编辑们特别是老总们的“挡箭牌”,人家一提“贵报的差错不少”时,总是拿这句话来“挡”一阵子:“老兄,错字误句,谁都不愿出现。但是,在所难免。防不胜防啊!”言下之意,报刊上出现差错,谁来也没办法治。真的是“防不胜防”,还是没有着力去防呢?一般来说,出了文字差错责任在校对。校对工作重要这不是套话而是实情。这是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手眼耳并用,一个个字地校,…  相似文献   

6.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众传播中,受众在受传过程中的主体性日益明显,这表现在受众对视听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上,也表现在他对所选择的内容的审辨、加工、记忆上。这两个过程都以受众注意为起点,并自始至终伴随着受众注意的参与。这使得受众注意成为编辑实践和理论研究者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受众注意是传播活动中重要的心理资源,在媒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更有效地开发、更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谁就握住了获胜的一个关键筹码。编辑对受众注意的开发媒介对受众发生作用,正是从引发受众注意开始的。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可把注意分为无意…  相似文献   

8.
科学小品是科技传媒中的载体之一。它是以各类科学技术为题材的散文小品。它篇幅短小、信息量大、传播迅速 ,顺应了现代大都市人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短文。它除了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知识性之外 ,还必须具有艺术情趣。“艺术情趣”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趣味性”。在教学上 ,它又被称为“文艺性说明文”。   一、趣味性的心理效应1 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据某杂志社的一位编辑的调查 ,约有 85 %的读者是在休闲活动中 ,以“随便翻翻”的心态在阅读各种书报杂志的。科学小品大多刊载于各种专业类的科普报刊…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宣传中,引发读者无意注意的因素很多,我认为,不仅版面、标题、题画、插图等,能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就是内容的丰富性和长期形成的群众基础,也能引发读者的无意注意。人们往往以为只有形式才能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文章的内容除特强的刺激性外,它的其他方面则无此功能。因为报纸上的文章要逐字逐句去读,其间运用的是有意注意,而不是无意注意。我以为,不否认在读文章时运用了有意注意,但也不能忽视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读者为什么要看这一则消息、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文抄公”的新花样陈升钧“文钞公”原只出现在文坛上,可如今在新闻领域也时有此“公”出现,且玩的花样令人瞠目。那未属“辑”的东西,在署名后未出现此字。这本来不好,因为报刊给作者和辑者的稿酬是不一样的;且把“辑”抹去,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缺乏起码的投稿常...  相似文献   

11.
高发学  张文 《青年记者》2007,(10):52-52
据《咬嚼字》统计资料显示,常用字词的差错占了报刊差错的60%以上,编辑、记在常用字词上下点工夫还是有必要的。现就将一些在报刊上出错频率比较高的字词作一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报纸差错大致可分为政治性差错、政策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三大类,其中最常见的还是技术性差错。在技术性差错中文字差错又占较高的比例。这种现象在地方报纸中存在,在中央一些颇有名气的大报上也时有所见。因此,讨如何减少报纸差错特别是文字差错这个报界的“永恒话题”,实有必要经常提醒,引起报界同仁的重视。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要减少报纸文字差错,首先要提高报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当前,“无错不成报”或“无报没有错”似乎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这恐怕与报界一些人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以为报纸出些差错特别…  相似文献   

13.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发表这篇读者来信,并非有意责难辽宁日报,只是因为类似这样的差错,近来在报刊(包括本刊在内)上经常出现。读者指出这种差错的来信很多,这里选登一篇,愿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5.
差错现象形形色色,其中,文字差错最不含糊、最为普遍,有人把它描绘为“像瘟疫一样,席卷出版界,各种出版物几乎祸及无遗”,简直构成一种社会公害。切勿掉以轻心。要处治文字差错这个病害,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审慎地分析其病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产生文字差错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的。本文试图探讨一个问题:就编校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道散见于中央和地方报刊上的“方程式”: X无情党有情=新闻解题之后即可发现,这个“方程”虽属“一元一次”,但它却有无数个“解”。请看: X=地震、洪水、火灾、旱灾、涝灾、车祸、歹徒、儿女、野兽、战争……笔者无意搞文字游戏,也不敢在这里挖苦新闻界的同行。实在是这种文字“方程”让人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报刊很多都刊登征婚广告,报刊编辑有必要把好征婚广告的文字关。比如,有的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公然宣称要征“有海外关系”“家境富有”的,有的男性在征婚广告中宣扬“父母双亡,无负担”;有的还把“工作轻闲”作为自己的一大“优点”;等等。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刊登在报刊上,与报刊编辑对  相似文献   

18.
新闻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虚构捏造,这当然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然而,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想象作为虚构捏造而拒之门外,鲜见有人敢于理直气壮地“离经叛道”。这也是不符合新闻写作的实践存在价值要求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即对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头脑中保留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的目的,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要以别人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为依据,创造想象则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意志是指记者根据采访的目标,在采访过程中自觉地实施、调节和 控制自己的采访行为,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以完成预定采访任务的心理过程。对任何一位新闻记者来说,采访都是一个艰苦、细致、持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过程,要求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采访意志的体现 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总要从言行上表现出来,心理学上“称意志行为”。坚强的采访意志是实现意志行为的根本保证。一般来说,在采访过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是记者对采访目的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投入采访活动,以…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上的《究竟信谁的?!》专栏,颇受读者欢迎。因为读者在报刊上遇到“究竟信谁的”这一类事是常有的。《究竟信谁的?!》能为读者解惑释疑,它还能促使报刊注意审核,防止差错。这个密切联系读者的好专栏,曾一度停了,后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