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曾艳 《海外英语》2011,(13):281-282
基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社会文化背景,张力理论的视角中对《傲慢与偏见》中艺术与自然之间、人物之间的张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张力结构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月 《林区教学》2014,(11):27-28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深受全世界读者的认可和喜爱。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部小说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基于此,从人物塑造、叙事角度、情节结构和舞台场景四个方面着手,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傲慢与偏见》所具有的戏剧性特色,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体会奥斯丁在其作品中体现出的伟大、绝妙的戏剧力量。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陈玲  刘玉霞  李健 《海外英语》2012,(11):237-238,252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该文尝试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的形成以探讨小说中偏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傲慢与偏见,两个贬义词,却让简·奥斯丁闻名遐迩,使《傲慢与偏见》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7.
朱豆豆 《海外英语》2013,(23):256-257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必有简·奥斯汀一名,而简·奥斯汀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非《傲慢与偏见》莫属了。婚姻与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是如此。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也同样是因为她的这篇小说中所阐述的婚姻与幸福的联系。该文基于对《傲慢与偏见》的阅读和研究,简要探讨婚姻与幸福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读者欢迎,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文章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博弈,以阐释奥斯汀在该小说中对人物婚姻的布局和意图。  相似文献   

9.
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结局充满了喜庆色彩:最终喜结两段良缘,似乎既满足了读者,也达到了作家的意愿。然而,作家在作品中达成自己的愿望时,真的能够如此轻而易举吗?本文从弗洛伊德“梦的改装”的精神分析角度入手,揭示《傲慢与偏见》结局的具体达成方式与该小说中心思想的不符现象,以及该作品中作家隐藏的另一愿望的达成,从而探讨作家在创作作品时遭受的来自内外界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以1940年改编电影《傲慢与偏见》(Robert Z·Leonard导演)中的三个场景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影利用他的多模态特征——语言、图像、声音、视频和非语言符号,对简·奥斯丁名著《傲慢与偏见》浓重喜剧元素的再现与构建。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一直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小说中机智、幽默的对话以及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巧妙对白背后的隐含意义正是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就为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简·奥斯丁的写作风格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赏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以期获得对小说中人物性格和作者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张奚若和金岳霖是好朋友,但有的时候也吵架,有一次话不投机,争论起来了。金岳霖说张真是充满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女作家简·奥斯丁的著名小说),张奚若马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作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人物的语言艺术张力。文章解析《傲慢与偏见》中几个重要人物的成长逻辑,探讨作者简·奥斯汀使用的人物塑造语言艺术:通过其语言模式的前后对比,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带有偏见的少女伊丽莎白形象;通过描写对待旁人先后性格上的转变,讽刺了达西的傲慢;利用在不同环境中的语言对比,凸显出了班纳特夫妇的愚昧无知;通过前后的言行反差,一步步夯实了威科姆的虚伪狭隘。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手于反讽翻译方式的发展与定义,通过对反讽翻译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傲慢与偏见》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素进行探究,总结出反讽翻译方试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在时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时《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婚恋模式的比较,揭示了造成其结局一悲一喜迥异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红楼梦》中的婚恋悲剧是由封建制度及畸形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造成的,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喜剧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成功秘诀之一——滑稽人物的塑造。探索了奥斯丁能将喜剧人物描绘的栩栩如生的原由和喜剧人物在书中的作用,并简要概括其中三位的个性特点。指出《傲慢与偏见》遵循了文学作品的创作原理,即文学作品应当寓教于乐,从而具有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9.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文章试从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对反讽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琼 《文学教育(上)》2008,(15):103-103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