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师德建设的道德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说是一种道德建设,具有道德性,即:师德建设既要合乎道德本性(简称合道德性),又要遵循道德律(简称合道德律)。师德建设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以教师身心和谐、人格完善和理想价值目标追求的实现为旨归,以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建立科学化、人本化的学校文化制度,科学合理地重建教师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问题。当前尤其要重点解决:(一)提高学校制度建构的伦理合理性,追求制度公正问题;(二)增强师德教育的切实有效性,培育新型师德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阐述了道德在今天社会各领域仍有存在的价值,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在师德建设中提出教师必须自己先学会做人,才能教学生做人,必须具备学高、身正人格背景,必须将师德的养成纳入制度建设轨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伦理及制度构建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在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重视制度伦理的内化作用机制,才能深入地把师德规范渗透融合到教师的内心追求中去。高校管理制度构建必须彻底摒弃工具理性,充分发挥制度的伦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才能推动师德建设更好地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当代中国奋发进取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伟大复兴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基本策略,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人格传统;三要借鉴国外优秀道德人格培养的经验;四要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大学生自治组织的功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功用、培育大学生道德自觉等重要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教育的功能和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明确高校师德的内涵,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师德,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社会主义大学师德应  相似文献   

6.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
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师现实道德的缺失,使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然的师德建设与应然的师德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迫使人们超越固有的思维定势,在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去找寻师德建设创新的路径。本文选择的路径是制度伦理。一、制度伦理的内涵与功能关于制度伦理(也有人称为伦理制度、道德制度、制度的道德等),理论界的说法见仁见智。大致说来,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体现在社会基本制度,如经济、政治等制度的道德精神和道德理念,强调的是社会基本制度的管理合理性;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王忻昌  王宏  杨玲 《江苏高教》2007,(3):126-128
伦理制度与制度伦理在社会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功能.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长期依赖伦理制度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情况.今后应深入研究、着力贯彻以制度伦理为主要杠杆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关键、核心及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徐特立认为:“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建设良好师德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及高尚的人格,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形成是师德建设的保障。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统一于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一、教师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高尚的人格力…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同时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自我统整理论能够对师德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对分析高校教师师德的养成原理及实践路径具有良好的价值潜能。基于自我统整的理论,高校教师师德的形成实际上是教师对自我层面、职业层面和环境层面的道德矛盾和分裂统整的结果。而要促进教师师德的养成,在具体的实践路径方面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强化统筹”,即“强化德性伦理和制度伦理的统筹,促进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的融合;强化教师‘重要他人’关系的统筹,以‘共同体’确保教师地位的平等性;强化理想角色与现实生活的统筹,允许教师接纳表达真实自我;强化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筹,鼓励构建‘知行合一’的师德信念”,由此,教师才能够形成清晰稳定的道德自我。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和谐道德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他们自身健康成长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借助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也随之面临严峻的考验.高校道德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伦理教育,注重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健全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强化大学生的反省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和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德建设是现阶段式的培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而音乐作为的艺术形式对于道德建设也有相当不错的作用,就通过对高校师德建设的概念进行解析,并梳理出音乐与道德建设的关联性。以此二者为基础,总结出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具体作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论实践,能够有效弥补音乐在高校师德建设中的功能研究的不足,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建设良好师德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及高尚的人格,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形成是师德建设的保证。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统一于师德建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高校师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先进生产力,培育“四有新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教师的职业性质和教育的功能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对于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特点进入新世纪,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环境和国内外形势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带来深刻的影响,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高校师德建设任务的紧迫性。新的时期,无论是…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道德考量.党和国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在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基础上,从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操、形成严格的教育规范及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四个方面探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师德建设问题是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 ,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强调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 ,做人楷模 ,真正实现师德的“知行统一” ,实现教师以身立教的作用是当前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制度伦理第一层含义指的是制度道德精神和道德理念,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制度化、法律化的道德规范。制度伦理既具有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又具有道德的内在自觉性、示范性、批判性、超越性等特点。制度伦理是师德建设新的路径依赖。制度伦理安排包括师德的制度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也要发生相应转型,从停留在经验、习俗层面向伦理理性的方向发展。显然,教师伦理理性的内涵及培养就成为达成此指向的重要议题。本文围绕教师伦理理性的内涵及培养途径展开论述,并提出应丰富教师的道德及伦理知识、关注对教师道德行为的静态"规约"与动态引导、培育相结合,凸显教师在道德成长中的主体性,激发教师的伦理意识,形成教师的伦理思维,最终促进教师伦理理性发展,提升教师的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基点定位的偏失是导致目前高校师德建设不理想状况的主要致因,对师德建设制度体系中忽视对人性、时代特性与实践性的关注等不良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新时期高校应该从道德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目标要求的层次性与实践运作的可行性三个角度,来准确把握师德建设制度设计的基点与定位,并以当下高校教师普遍能接受的道德取向为基准.提出了师德建设的三种创新思路,即通过规范标准引导、考评监督约束、行为养成提升等制度设计与建设的新路径,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师德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