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有其特殊的概念内涵、思想主题与艺术形式,通过比较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可知,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个体自我内心世界的重塑与再现。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对“真实”的不同认知,体现着二者对文学本质属性和涵义的不同诠释。由此形成的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交融,反映着20世纪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文学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各种文学并存,相互渗透,文学出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非洲文学,近十年来,已有三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表现出色的是拉美文学,从1967年到1982年,拉美就有三位文学大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授予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时指出:“拉丁美洲文学很早就表明,它具有其它地区文坛上少有的活力,并且已经占有受到当代文坛特别关注的地位”。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动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文学潮流的交叉。许多现代主义作品是现实主义题旨与意识流手法的结合,既进入心理意识之内,又步入社会现…  相似文献   

4.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文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性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传统现实主义,采用以再现性为主体的艺术手法。随着近年来的改革、开放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在我国一度兴起了一个现代主义文学热,这类作品则采用表现性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个别对现代主义文学感兴趣的作家和评论家却大肆鼓吹,说什么现实主义早已过时, 现代主义即将取代现实主义等等。我国文学的发展趋势真是这样的吗?这恐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罢了。  相似文献   

6.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论述了文学转型中的三个“主义”及其基本流变: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的归去来兮。并结合有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从Aptronym的渊源、类型及功能视角,探讨英美文学中人物命名从拟人化到标签式、象征型、戏谑性的艺术演化过程,发现拟人化命名同寓言体文学,标签式命名同现实主义文学,象征型命名同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戏谑性命名同现代主义尤其荒诞文学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学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基础上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一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仍对文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出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文学,形成一股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学潮流。与此同时,在欧美文坛上,沿着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这条线索,相继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汇成一股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在它产生不久,即对我国有过影响。“五四”以来,它们中的一些流派陆续被介绍到中国,由于中国的社会条件和西方不同,中国正在进行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10.
一种后现代:语言寓言--兼论东西的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是三种重要的文学形态。现实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社会状态,表现社会的共同性;现代主义关注的是人的内心状态,表现人的共同性;后现代关注的是人的文化状态,表现文化的差异性。陌生化的语言既是后现代文学的形式,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内涵,东西的小说由于具有对后现代精神深刻独特的理解而被认为是后现代时代的语言寓言。  相似文献   

11.
福楼拜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其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现代色彩。本文将从内容风格、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体现出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代之争"对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之意义。  相似文献   

13.
狂悖与务虚:20世纪西方文学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原理可以为宏观界定20世纪西方文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这三个部分论汪20世纪西方文学的总特征是狂悖与务虚。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是处于英国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点上的作家,他的小说既具有英国传统文学经典气质的沉淀,又融合了锐意创新的现代主义特点,现实主义成分与现代主义成分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及不同的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重,趋向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在《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达到了最佳稳定状态,两种成分交相辉映,营造出完美的平衡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分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相互汲取对方的长处,从而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了充实、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笔者以巴尔扎克为参照,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的作品作为分析的例证,比较作品中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差异,并以此观照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学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现代主义在30年代中国小说中有一种综合化的倾向。论文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以及小说文体等角度分析了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这种综合化的走向,是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变异,也是中国文学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景观。现代主义小说体现出寓言化特征。这种创作对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影响显著,中国新世纪小说也强化了寓言化并产生不少典型文本。寓言本质是寓教于乐,寓言化小说的“教”与“乐”的内涵和表现更为丰富复杂,有独特的“叙述结构”。寓言化小说显示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觉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