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明正统(空白期)青花鱼藻纹大罐器物特征:明正统(空白期)瓷器画工一般较草率,粗犷有余,细腻不足。而这件青花鱼藻纹大罐上的画面不仅分为5个层次,而且画工非常精细,其第一层画为锦格纹,第二层为缠枝莲,第三层是鱼藻,第四层蕉  相似文献   

4.
正瓷器生产者根据瓷器需求者的特定要求进行瓷器的设计、制作,即被称为"瓷器定制"。瓷器定制古已有之,据今日的瓷器遗存来看,定制主体多为皇室、官府,如唐代邢窑"官"字款器物,宋代汝窑、钧窑的"奉华""聚秀""重华宫"款识器物。元代,部分瓷器是由皇室贵胄个人或官府定制,如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枢府"款瓷器(图1)、元文宗时期设立掌管皇  相似文献   

5.
尹青兰 《收藏》2014,(3):62-66
明正统至天顺年间,千戈不息,灾荒连年,朝野动荡,景德镇瓷业受到干扰。这三朝带有绝对年款的瓷器传世很少,以前人们对这段时期的产品面貌认识不清,故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空白期”。这是从官窑烧造的立场来看,但向以瓷业为生的景德镇,这30年来的窑烟却从未中断过。不仅如此,其时景德镇民窑生产极为兴盛,几可与官窑相执牛耳,否则的话,  相似文献   

6.
宫铁钢 《收藏》2015,(3):86-91
2014年11月18日下午,由比利时籍华人吴培创办,填补国内空白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江苏南通如皋正式开馆,1000多件明、清两代出口销往国外的中国古代瓷器重回国人视线。填补国内研究领域空白吴培创办的明清外销瓷展览馆位于如皋市博物馆二楼,馆内1000多件明清外销瓷器型多样,有盘、瓶、杯、碟、壶等,粉彩、青花、五彩、斗彩等花色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界大开。开馆当日,五湖四海的文物收藏界人士专程赶来鉴宝,尽享视觉盛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浦生与吴培相识于2005年,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8,(6)
浙江丽泽、广东嘉禾春拍定于7月13日下午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本次拍卖会由业内著名鉴藏家麻利等资深专家全程策划,本着"求珍、求精"的征集宗旨,汇集了明清传世精品瓷器103件,明代铜鎏金佛像13尊。着力推出康、雍、乾三朝制瓷鼎盛时期的官窑瓷器,部分是宫廷御制品,囊括粉彩、青花、五彩、素三彩、单色釉、斗彩等主要瓷器品种。拍品中的明清官窑瓷器达到了品高、质精、物稀、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完全成熟,到宋代出现了官窑瓷器。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此时也是我国制瓷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1,(9):15
宝石彩"乾隆款过枝九桃五蝠图"赏月盒合器是官窑中的特殊器型,必须将上、下素胎合在一起烧制成严丝合缝的白胎,十之八九产生变形,成品率极低。"过技"是官窑瓷器中特有的上、下相连图案,仅出现在蝠桃画面中,九五为最高级,是皇帝御用瓷。瓷器规格:腹径26厘米高14厘米  相似文献   

10.
长沙窑瓷器2021年6月首秀"国家名片",《集邮博览》2021年第6期刊登了几篇介绍长沙窑的文章,这些文章叙述翔实,知识丰富,有助于读者对长沙窑瓷器的了解。其中《人间彩瓷今何在长沙窑口觅芳踪》一文说:"到后来元青花工艺成熟,景德镇将釉下彩瓷发展到新的高度,创造了久负盛名的青花瓷器",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创造"一词不属实。  相似文献   

11.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4):38-39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  相似文献   

12.
霍华 《收藏》2008,(8):94-96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官窑瓷停烧,加之缺乏明确年代的陶瓷实物,故在古陶瓷史上被称作“空白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根据对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玉带河出土瓷片的研究,初步提出了“空白期”瓷器断代标准,这些在他的遗著《学瓷琐记))中有记载:近20年来,也陆续发现有正统纪年墓葬出土的青花瓷,南京博物院所藏南京南郊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5件青花瓷和1件龙泉窑青釉瓷盖罐是最早一批有确切正统纪年可考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1,(9):175
洋彩之冠,被博物馆列为"瓷中极品"洋彩被誉为"彩瓷之冠",这一工艺的出现,将我国的瓷器艺术上升到极精妙的境界。清宫洋彩的名贵,不仅在于宫廷御制的身份,更在于它存世极少。据史料记载,洋彩瓷器用料珍贵,工艺要求极高,与本品器形和图案类似的洋彩瓷器,全世界目前  相似文献   

14.
杨俊艳 《收藏》2021,(1):34-39
有田烧,是指江户时代(1603~1867年),以佐贺、长崎一带为中心的肥前地区所生产烧制的瓷器。当时肥田瓷器主要是从伊万里港运往日本全国各地或输往海外,所以称"伊万里瓷",也叫"肥前瓷器",但瓷器的中心产地是有田,销到欧洲的瓷器也基本是有田烧制的,故又称"有田烧"或"有田窑""有田系"等。青花五彩瓷器是有田烧重要彩绘品种之一,盛行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相当于中国清康熙及雍正、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15.
杜文 《收藏》2015,(5):60-65
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据四川研究者初步统计,四川、重庆地区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主要有:1972年什邡县窖藏出土的宋代瓷器280余件,分别为影青、龙泉青瓷、耀州青瓷等(《文物》1978年第3期)。1974年简阳东溪园艺场古墓出土宋代瓷器500多件,其中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20,(6)
正龙纹图案出现在古代瓷器上的时间比较早,大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风格类似当时青铜器、玉器等装饰。东汉以后,随着瓷器的发明,极具文化内涵的龙纹图案,结合着刻划、贴塑、模印、彩绘等工艺技法的娴熟而成为了流行题材。与此同时,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的发展,至宋、金、元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图案逐渐形成了多种系列,夔龙纹和螭龙纹即为其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分支,但因这两种龙纹图案在形象上极为相似,故常常被大家所混淆。下面就让我们以宋、金、元时期各大名窑瓷器、标本为例,聊聊两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刘渤 《收藏》2015,(10):60-69
民国(1912--1949年)瓷的生产在中国瓷器史上仅有38年时间。这一时期制瓷业是承继古代、开启未来的过渡阶段。民国精品瓷中,又以带有堂名款的瓷器为代表。有总统定烧的,有名家精制的,还有一些只知堂名,不知作者,但也很精美的堂名款瓷器。现选择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陈康 《集邮博览》2013,(4):26-28
千年前唐代诗人陆龟蒙看到越窑青瓷,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来形容它奇幻绝妙的色彩,青瓷开创了瓷器的时代。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是对世界文明极大的贡献,他们将土与火的结合,生产出完美的艺术品和最实用的生活用品,这就是瓷器。说到瓷器,现在人们最热衷的是: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但过去人们所推崇的是越窑、邢窑、南青北白。翻  相似文献   

19.
熊寰 《收藏》2013,(7):37-41
17~18世纪是东西方瓷器贸易的繁荣时代。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制瓷国,是当时东西方瓷器贸易中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这一时期,日本随着瓷业的崛起,也加入到了外销欧洲的行列中,与中国形成竞争,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伊万里"与"中国伊万里"之争。  相似文献   

20.
张天琚 《收藏》2012,(17):66-68
仿生瓷也叫象生瓷,是指仿制生物形态的瓷器或者说是好像某种生物形态的瓷器。这类的瓷器究竟起源于何时?2006年11月,考古人员对位于浙江上虞东山边的尼姑婆山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三国两晋时期的虎头罐、鸡头罐、牛头罐、马头罐、鹿头罐仿生瓷器,瓷罐上的各种动物头首的形态逼真写实、活灵活现,"前所未见"。这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最多的一批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