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日剧最近扎堆荧屏的现象,引起了央视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关注,央视《新闻1+1》在4月10日“抗日剧可以这么拍”的专题节目中细数了目前抗日剧的数宗罪:叙事主题言情化,剧情设置天马行空,情节雷人缺乏逻辑,人物形象偏离年代偶像化,对历史缺乏严谨客观态度。抗日剧一直以来作为严肃题材电视剧不乏优秀作品,但近年来呈现出的言情化、偶像化等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文章在探析抗日剧热播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抗日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杨平平 《新闻世界》2014,(5):222-223
近年来抗日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风靡一时,而抗日剧的娱乐化倾向严重,抗日剧一时"泛滥成灾"。抗日剧的泛滥主要表现在其数目之多和其情节之雷人。过多的行政干预、电视剧从业人员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和部分观众的需求是抗日剧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抗日题材电视剧是指中国人民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不论是宏大背景的措置,革命生活细节的描绘,还是战场情景的再现,典型形象的多元化建构,抗日剧都成为民族、国家意识表达序列中不可忽视的一种。近年来,抗日题材电视剧竞相在电视荧屏上绽放,这些电视剧大多以讴歌民族英雄为主题,其中不乏佳作,但也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的跟风剧、闹剧、神剧。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报道语境产生了新的要求,新闻“游戏化”通过模拟新闻现场使受众代入情景获取信息以及在新闻报道中嵌入游戏环节的方法,成为全新的新闻报道传播模式。新闻“游戏化”满足了新闻受众的需求更新体验,也昭示着科技发展引领新闻媒介模式的变革。当前新闻“游戏化”仍面临真实与虚拟、客观与主观等方面的矛盾与挑战,亟须探求新一阶段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抗日题材影视的社会效益在于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是正视历史。由于这类题材目前过于考虑票房,商业化、娱乐化现象严重,内容和情节编造越来越离谱。越来越多的抗战影视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开始把黑道、土匪、恶霸之流的抗战活动作为拍摄素材。要知道这股势力在任何时代都不是社会关注的主流群体,在民族危难时期,这股势力的抗战实力非常可疑。据历史记载,上海的黑帮老大在抗战爆发时纷纷外逃,中国最大都市的黑道势力基本瘫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受众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观看行为来研究人们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并以众所周知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中的片段为例进行调查。将集体记忆与抗日题材影视作品联系到一起,关注在情节夸张、违背史实的"抗日神剧"中,人们的集体记忆是否会被消解与解构,以及是否与原本的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目的相悖而行,以及进行集体记忆断裂与连续的争议的思考。期间在借鉴其他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一份适用于问卷调查的集体记忆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问卷,并最终通过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重构。加强叙述抗日历史的电视剧的创作与审核,尊重事实,推陈出新,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大众媒介产品对人们的集体记忆的消解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针对新生代用户群体对信息检索系统的需求,提出一种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的理论模型,实现激发用户使用检索系统的兴趣,支持用户的信息检索与交互以及鼓励用户持续使用的目标。[方法/过程]基于游戏化基础理论、相关框架及信息检索系统的机制,对不同游戏元素进行组合,在考虑不同游戏元素与规则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模块,实现游戏元素在非游戏情境中的应用。[结果/结论]为构建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的理论模型,确定20种游戏元素,并按其功能进行组合,设计出12类游戏模块,包括5类简单模块和7类复合模块,使信息检索系统具备游戏功能。提出的构建思路和理论模型弥补当前游戏化信息检索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开发游戏化信息检索系统及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祁建 《声屏世界》2016,(3):32-3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而悲壮的民族史诗,面对这段逐渐远去却从未淡出的历史,抗战剧的经典在于在敬仰中传递一份勇气、一种激情。唯有如此,才是对抗日历史最好的追忆,对抗日英雄最好的告慰。  相似文献   

10.
樊拥军 《声屏世界》2014,(11):35-37
<正>受中日关系局势紧张和公众民族情感积淀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抗日剧创作丰盛,电视热播不衰。然而市场化收视率竞争压力逼仄,泛娱乐化风气侵蚀,有导演跨越正剧和闹剧界限,英雄人物神化、恶搞贬低鬼子、剧情雷人夸张等扭曲史实表现,误导观众历史认知,带来社会负面效应,遭遇网民奚落嘲弄、媒体口诛笔伐、管理部门重审、学界一片批评。"抗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声屏世界》2013,(9):17-19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穿皮衣、戴雷朋、骑哈雷,抗日英雄徒手撕烂日本兵,这是抗日剧还是抗日科幻剧?若侵略者可如此轻而易举地消灭,八年抗战怎么过来的?抗日剧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这是爱国还是愚民?2013年4月10日,央视《新闻1+1》节目播出《“抗日剧”可以这么拍?》,顿时将“抗日神剧”现象推向高潮,与之同时步入高潮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质疑与奚落。  相似文献   

13.
近年,业界人员越来越多地将游戏化设计元素应用至实际营销,期望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通过整合以往研究文献,发现随着游戏化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其概念界定、应用领域等研究较多,但在游戏化设计元素应用的"受众心理分析"和"组合应用分析"两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分析游戏化设计元素的心理作用机制,构建"刺激-机体-行为"游戏化营销运作概念模型,探索网易云音乐H5测试、耐克集团Nike+应用、支付宝蚂蚁森林案例的游戏化设计元素组合应用,以期为提升营销活动策划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类型学及涵化理论视角分析反腐剧的文本和传播效果,以及受众对反腐剧的消费,认为反腐题材电视剧既难以对社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廉政教育,也未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篇电视剧是当代叙事艺术的主要载体,其艺术问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对长篇电视剧的叙事特征、生产与传播过程以及长篇化趋势、集剧体制以及题材倾向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贺纯 《视听界》2013,(6):90-93
迷你英剧因其浓郁的文学气质、优秀的制作充满艺术魅力,影响力日益广泛,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名著改编剧获取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声誉,用光影具象了人们对文学名著的文字想象,鼓励着人们阅读名著,丰富了电视剧创作的世界。迷你英剧除对大众输出文学名著外,也传承着大不列颊民族的历史传统,潜移默化中美好了英伦形象,凭借文艺自信在全球崛起。  相似文献   

17.
乔一蝶 《东南传播》2022,(3):137-139
近年来,电子竞技题材成为影视剧创作新的“资源库”。游戏世界的丰富性与竞技元素的互动性使电竞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广阔的创作空间。电竞题材不仅是新兴元素的糅合叠加,更是实现“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开拓地带。在影游融合的推动下,电竞题材影视剧经历着叙事风格与创作逻辑的不断演进,游戏IP植入让电竞题材跨出破圈的第一步,竞技风格的确立使之搭建起游戏主题的故事世界,而跨媒介叙事整合其互文逻辑使之形成新的影视样态。  相似文献   

18.
革命题材的历史剧娱乐化倾向,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近期的电视荧屏上出现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则是以主旋律之名,行商业剧(爱情剧、偶像剧、谍战剧、侦探  相似文献   

19.
滇剧在长期的发展中,先后借鉴了秦腔、贵州梆子、川剧、汉剧、徽剧等姊妹艺术的剧目,结合云南当地的语言、习俗和地方戏曲,进行移植和自创,逐渐形成了题材丰富的历史传说剧、婚姻爱情剧、人生伦理剧、神仙道化剧等繁多的剧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