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先秦孔子以"诗"为教,言修身当先学诗,强调诗的政治教化作用,即为"诗教". 后世推尊儒学,奉《诗》为经,"诗教"思想遂传承久远. 探其广传之根源,其一,"赋诗言志"[1]对春秋时期"诗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极好的推介作用;其二,"独尊儒术"是"诗教"思想极盛于汉的重要原因;其三,封建科举取士制度是隋唐及此后"诗教"思想在士子阶层广为传承的根本原因;其四,宋元明清时期话,本小说、杂曲百戏等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样式,也使"诗教"思想得以在市井细民之间广泛传承. 及至近代,虽因读经之衰落而致"诗教"思想沉寂良久,但今人若能在继承古之"诗教"传统基础上,假之现代科技之条件,丰富创新"诗教"之传播方式,必将有利于"诗教"思想之复兴,有助于"诗教"兴国之大业.  相似文献   

2.
传统"诗教"的现代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梳理传统"诗教"理论,对传统"诗教"性质、目的、原则、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为传统"诗教"的现代转化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其次,选择"诗教"经典文本,建构当代"诗教"文本体系.最后,探索当代"诗教"的实践路径.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3.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5.
"兴于诗"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诗教经验交流(淮安现场)会议"开始,由"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发,论述了诗与诗教的重要性.本文从诗对人的内部精神世界的功能:立德、启智、健心、育美、燃情五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又从诗对人的外部世界的功能:观、群、兴、怨四个方面作了简扼论述,并在此两功能基础上,强调了诗对内对外的创新功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研究,探讨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产教结合、工学融合的问题,产教结合、工学融合问题解决的质量和程度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文章提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三位一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希望有助于完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教”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如今,诗歌不受重视,诗情消融,应试教育只重视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理想、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进行诗教,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沈德潜"温柔敦厚"说继承儒家诗教传统,并加以具体化."温柔敦厚"说涉及人格、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方式三个层次:主张人格为先,这是"温柔敦厚"说的前提与基础;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补于世道人心;在诗歌表现方式上,主张含蓄蕴籍、渊涵婉曲.沈德潜提倡"温柔敦厚"说,是清初以来诗坛重倡诗教、重整儒家诗学传统的必然结果.此种学说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9.
自居易的<琵琶行>一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笔者曾多次教过该诗,对"寻声暗问弹者谁"一句一直没有过多注意,直到今年再次执教该诗时,学生提出了"自居易到底在问谁"的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要打造出这样一种唯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着眼于一个"情"字,也就是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情"而生诗意,让澎湃的诗情促进语文课堂的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