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民歌《木兰诗》产生于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初的某一时期。产生的地方是黄河流域。到南朝的梁朝(公元502年4月——556年9月),它已传播到江南,被梁王朝乐府官员采辑,列入当时的《鼓角横吹曲》中。陈王朝(公元556年10月——589年1月)一个和尚叫智匠或智丘(《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智匠”,《旧唐书·艺文志》作“智丘”)作《古今乐录》,收了这首民歌。宋朝人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采辑《古今乐录》,收了《木兰诗》。《古今乐录》已失传。我们现有的《木兰诗》民歌,出于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又名《木兰词》、《木兰歌》,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也收有此诗,这首诗大约产生在北朝后期.当时我国北方各民族正混战割据,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北魏为同柔然族作战,在北边设镇御敌.频繁的战事、长期的战乱锻炼了人们的勇武性格.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木兰诗》这首杰出的民歌,出现了木兰这一千古流传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系北朝民歌,最早著录于南朝梁、陈间智匠所撰之《古今乐录》,后被收入宋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中。本两首,流行的是第一首。它与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因此,凡读古诗者,无不读《木兰诗》!凡读《木兰诗》者,无不为其震憾人心的力量所折服。但《木兰诗》中也有一些长期被误解的东西,我们在这里写出来,请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4.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引陈代和尚智匠编的《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木兰是北魏鲜卑族的姓氏之一。我国古代北方民旅有尚武的风习。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初,北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了长期战争。这大约是木兰从军故事的背景。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出:“木兰诗中君主或称可汗或称天子,木兰家在黄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题注源流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兰诗》是南朝陈代以前的作品?或是隋末和唐代的作品?这是一个长期争论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近来,齐天举先生撰文,从分析各家题注源流入手,多方面论证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木兰诗》题注的不可靠,以此否定《古今乐录》对《木兰诗》的著录,最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它是一首成功的叙事诗,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木兰这一形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形象千古流传,家喻户晓.本文试图从<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来具体阐述<木兰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收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巾帼英雄木兰的感人精神也早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正《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歌结构严谨,语言朴素自然,诗风刚健明快,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这首长篇叙事诗历经千百年来仍能脍炙人口,广为传颂,除了故事本身的传奇美、人物的形象美外,诗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修辞,"靓"了《木兰诗》。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长诗之圣",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作为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很早便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并成为精讲篇目之一。但课本对其中一段诗句的  相似文献   

10.
《华山畿》作为魏晋南北朝民歌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华山畿》一文不仅尤其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内涵.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古今乐录》中所保存的"华山畿"相关信息,从南朝巫术治疗、丧葬与婚俗角度分析《华山畿》作为民歌对当时民俗的反应与承载,对文学与社会民俗关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木兰诗》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木兰诗》见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古文苑》等书。《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木兰不知名。”《古今乐录》十二卷在《隋书·经籍志》中有所著录,作者是陈代僧人智匠。如果智匠那时候还没有《木兰诗》,著录乐府诗歌的《古今乐录》怎会提及木兰,而且说不知道她的名字?足见《木兰诗》不会产生在陈以后,陈以后不过有些修改,因而有一两处混入了唐代的制度(如“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官制)与唐诗的风格(如“万里赴戎机”以下四句)而已。  相似文献   

12.
淳朴浑厚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江苏冯为民《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自从产生起至今,花木兰的动人事迹,以及她的光辉形象便广为世人代代流传称颂。在漫长的文学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对木兰形象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以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民歌和叙事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收入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木兰诗》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不朽诗篇,是一首表现古代英雄妇女形象的巾帼赞歌,它和《孔雀东南飞》齐名,被誉为乐府诗的“双璧”,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长诗生动地叙述了木兰女扮  相似文献   

15.
<正>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多次被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从教二十几年来,对这篇文章的教读已有很多次,每次教学都有很深的心得和体会,现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对已有的资料的考证,对涉及本文的几个问题表明我自己的观点。一、《木兰诗》的年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书下注解里提到《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如果把它定为北方的乐府  相似文献   

16.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全诗三百五十五句,一千七百六十五字,是古乐府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此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王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载此诗于《杂曲歌辞》。后人习惯于用诗的第一句作篇名,叫它《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7.
张志国 《阅读与鉴赏》2010,(4):40-40,34
《木兰诗》是一篇优秀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叙事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它和汉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的“双璧”。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其高超的艺术性,常常被历代文人所赞叹。这里仅就其结构艺术谈点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及教参关于木兰形象的定位,认为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笔者对此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与其说木兰是个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还不如说是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孝女。首先,从《木兰诗》的产生背景来看,孝道思想的失落是再造孝女形象的创作动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杰出代表,最早见于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据此推算其产生的时代不晚于陈代。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佛教思想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来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孝道”思想被大大地削弱。许多人由于受佛…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作品,历来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认为在南北朝到隋唐之间。根据诗的浓郁的北朝民歌色彩以及诗中所涉及的历史和地域情况,一般都认为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作品。北方游牧民族崇尚武勇,女子中也有骁勇善战的人,这在北朝民歌中已有反映。这种社会风尚很可能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基础。此外,在公元5世纪中,北魏与北方另一个民族柔然曾多次发生战争。这可能是《木兰诗》产生的背景。根据这一情况,诗中的“黄河”“黑山”和“燕山”等地名,有关专家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