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学反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关注才出现的。先圣孔子说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可见,自古以来,为师者就有反思的传统。在轰轰烈烈搞课改的今天,反思已经绚烂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地,在这条热热闹闹的路上,反思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
李士亮 《山东教育》2005,(35):29-29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教后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后反思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1教与学反思的意义以及目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与教学两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反思是数学学习的翅膀,在当前风风火火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实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既要教的反思又要学的反思.只有两者的协调和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教研相长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今天套用为教研相长。也就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研究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8.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9.
张媛媛 《考试周刊》2014,(99):171-171
<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指教师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并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然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究竟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一、课前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一种自我查验、自我审视、自我促进的良好精神自省行为.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了反思的思想,例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名言,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言中的“自反”一语,正是从教育活动方面提出了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礼记&#183;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被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住。最近。我就遇见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  相似文献   

14.
谢云花 《课外阅读》2011,(4):112-11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回顾教学过程则会感受到其中的得失利弊,产生豁然开朗之感,而点点滴滴的不断反恩,正是教学经验不断积淀不断积累的源泉,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5.
新《英语课程标;隹》强调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从新课改的理念来看,当代英语教师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过程后的反思者。可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似文献   

16.
杨静选 《陕西教育》2009,(1):101-101
新《英语课程标;隹》强调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从新课改的理念来看,当代英语教师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者,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学过程后的反思者。可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的根本工作是教与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的客观规律,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古代的教育著作《学记》上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从师学习后才知道自己  相似文献   

18.
《礼记·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教师而言,每份教案后的教后反思就是教师研究自己该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如何在学中教。  相似文献   

19.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广大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知困而自强”,如何让学生“知不足而自反”?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又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同时还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事元认知的研究,并由弗莱维尔首先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与控制.它包含(1)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代的《学记》中,曰:“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数学为先”。又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要进行教学,就要讲究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纵观历史几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