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民初,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开办医疗事业协助传教工作,尽管其初衷是为了服务于传教事业,但在近代东北历史发展进程中,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教会医院的创办及其传教活动 开办教会医院,是基督教在东北早期传教活动之一.1900年以前,在东北开展医疗传教活动的传教上来自爱尔兰长老会、苏格兰长老会和丹麦路德会三大差会.  相似文献   

2.
自利氏1583年来华到清政府禁教、耶稣会解散,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了二百年左右.传教士一般都采取利玛窦确立的知识传教方式,在传教过程中向中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3.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裨治文(1801-1861),180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彻城,大学期间即有志于海外传教.裨治文是早期来华的最重要的新教福音传教士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上.他受美国海外传教部总会(以下简称"美部会")派遣,于1830年到达广州,在那里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文化,以期为将来美国传教事业的扩展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仞,人批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传教,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了传教,他们动用了一切手段,有些耶稣会士甚至扮演了不光彩的间谍角色,这在中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艾儒略在闽二十五年,广交青衿儒士,以社交促传教,他与福建诗人及诗人团体的交游成为这段历史的缩影.艾儒略积极践行“自我儒化”的路线虽然赢得诗人的普遍好感,却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负,从而为传教设置了一定障碍.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的安徽,地处内陆,跨长江、淮河与新安江。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必然成为西方侵略的主要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可自由入内地传教"打开了西方传教士向内地传教的大门,洋人、洋教涌向中国内地,包括安徽。姑且不论传教士传教的目的何在,从传教士进入安徽传教开始到20世纪初期反教斗争就没有停止过。纵观近代安徽教案,其参与者有知识分子、地方官绅、普通  相似文献   

8.
新教在马六甲的传教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六甲传教的开始与中文月刊报纸的发行1815年,马礼逊与米怜在认真时论了当时中国传教状况后,就此后的传教方针给伦敦送去几条计策。其中,关于良好根据地的获得这样写道:“从出版和其它几种传教方式的辛劳看,现在中国的状况是非常困难的,连传教者个人的住处都没有保证。因此,理想的是,选一个在某个欧洲新教国家的政厅管辖下  相似文献   

9.
试论基督教入闽传教策略的演变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唐、元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不同差会曾三度传入福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使整个福建福音化,均采取了各不相同的传教策略。这些传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教的成败,同时也对福建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基督教入闽的传教策略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阐述,并就其功过得失以及对福建的影响作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10.
瑞典是个十分注重儿童文学出版和青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国家.根据瑞典政府官网的数据显示,瑞典每出版十本书籍,其中必有一本儿童文学.2012年共出版1761种儿童文学,其中有54%是瑞典作家所写.瑞典设立诺贝尔文学奖已有上百年的传统,每年颁发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图书奖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纪念奖(ALMA,the Astrid Lindgren Memorial Award)、北欧青少年儿童文学奖(The Nordic Children's and Young People's Literature Prize)等众多奖项,既促进瑞典的文学推广事业,也为瑞典人提供了大量阅读的机会,培养了民众的阅读习惯.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瑞典政府、图书馆、社会企业组织积极努力,多方面协作支持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事业.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逐步踏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历史一页国主义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通向中国的门户,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耻辱的现实。列强通过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和自由传教的特权,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了在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教堂”的特权。西方传教士凭借特权纷纷深入中国内地设立教堂进行传教活动。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二环路与宣内大街交会处的东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它就是天主教南堂,这是我市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据记载,北京地区从元朝时就有欧洲的传教士来传教.十三世纪,意大利的奈斯特留斯教派和佛朗西斯哥教派先后在华北一带传教.当时,佛朗西斯哥教派的教士蒙特·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传教士在福建的出版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峰 《出版史料》2005,(1):113-121
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早在鸦片战争以前,许多福建人就远走南洋,在马六甲、新加坡、巴达维亚等地谋生。1814年,当嘉庆帝颁布“禁止西人传教,查出论死,入教者发极边”的禁教令后,早期东来传教士失去了在中国本土传教的活动空间,福建侨民众多的南洋便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鸦片战争后,福州、厦门被定为通商口岸,在中国传教的禁令也已被废止,  相似文献   

14.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一、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规矩”与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后,随着其海外殖民事业的拓展,西方天主教会输出宗教的热忱空前高涨.为了扩张势力,天主教建立了传教组织"耶稣会",转向东方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到中国东北的基督教传教士郭实腊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传教,而是侦察情报.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浸礼会属于基督教新教差会浸礼宗的分支,该会要求教徒必须受洗而得名.成立于1792年.1845年,英浸会总部派传教士哈德森、吉若姆来宁波传教,但10余年间发展不大,遂将教务转交英国圣公会.1861年,该会义派传教士来山东传教,开辟山东教区.1952年,随着新中国成立,英国浸礼会撤出中国.本文将回顾英国浸礼会在华活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活动,以求管中窥豹,重新审视西方新教差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亨利·鲁斯,一九六七年去世了.在他生前,已有一本题名为《伟大的一对》描述他的身世的小说问世.前年又有人写了他的传记,题目很俏皮:《鲁斯的时代、生活、幸福》——《时代》、《生活》、《幸福》正是他亲手创办的,在美国发行量很大的三大杂志.出生于中国,发迹于《时代》在甲午战争后,美国曾派了很多耶稣教牧师来中国传教;这些牧师中有鲁斯的父母.一八九八年鲁斯也就在他父母的传教地区——我国山东潍县呱呱落地了.鲁斯幼年在中国受教育,因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岁左右他才回到美国读  相似文献   

19.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20.
1813年7月的一天,伦敦布道会的年轻传教士米怜带着新婚的妻子漂洋过海来到澳门,协助早在1807年9月就已奉命到中国的马礼逊开展对华传教事业。此时的马礼逊虽然熟识中文典籍、精通中国官话和粤语,但布道工作却颇费周折,局面难以突破,米怜夫妇的到来,使得一心要建立对华传教基地的马礼逊看到了希望。他们辗转于南洋群岛,四处寻访适宜传教之地,最终选择落脚在马六甲,编印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