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以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拳为例来探求内家拳拳法所蕴含的道教思想及道教养生文化,探求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及道教养生文化之间的关系,启发和树立现代人正确的养生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3.
王春华 《武当》2008,(1):44-45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讨武当山的内丹理论,既是深入了解道教武当山内家拳奥秘的基础,也是认识与发掘道教养生文化遗产的一项不可忽略的工作。鉴于此,笔者拟就张三丰的内丹修炼理论作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顾燕冲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4-1096
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体系结合的产物,它在拳理技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道教的核心思想,尤其是道教的教理教义对内家拳的拳理核心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道教思想精华指导习练武术内家拳,有利于人们更好把握今生,长生久视,实现人生梦想;继承和发扬道教教理教义的精髓,对构建和谐社会,以"道"为核心,实践"道法自然"也有作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八桩概述 内家八桩(拳)(以下简称八桩、八拳)是古代内家拳家以秘授形式留传下来的一套拥有技击、健身、疗疾、养生、益智及开发人体潜能功效的气功桩法和拳法。 八桩(拳),平正朴实,源理精邃巧妙,林茂古奥,古法荡然,而且有非常强的技击性。其基本原理以阴  相似文献   

6.
心意拳功理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华 《体育学刊》2003,10(4):77-79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它还总括了诸多拳派养生与技击的要义。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5,(1):83
本馆位于武当山太极湖东头,茂林修竹,溪流潺潺,田园风光。由武当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唐理龙亲传内家系列拳械。拳理与实用结合,令你顿悟玄奥,直登内家正道。随到随学,任意选学,包教包会,精练精进,朝夕苦练,达健身养生、防身自卫、表演自娱、艺术理趣之目的。修炼内家,悟阴阳之理,懂刚柔之道,察动静之变,知进退之机,终身受益,其乐无穷,继承传统,以武入道,以武修身,以武养生,阴阳互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刚柔相济,轻灵松沉,浑圆无滞,应物自然,美哉内家拳。世代传承,文武双修,德艺并进,同享武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同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刘德增 《武当》2007,(11):20-21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国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由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07,(5):5-5
一、时间地点:2007年10月18日—21日在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举行。二、征文范围和题纲(一)武当内家拳功理功法挖整1、各门派新整理传统套路(包括拳、械、功)。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和散手的同步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05,12(3):77-79
通过对传统太极拳、散手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太极拳与散手的同步教学符合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能提高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太极拳和散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养生观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而产生的。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起源和发展的养生观点,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及其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并对佛家、儒家、道家等养生之道的观点进行剖析,目的在于给人们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养生理念,以及传统养生观给予现代人正确的引导、促进与预防与治疗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易鹏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8-579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项极富魅力的项目,它以丰富的哲理内涵、医学原理及优美轻柔的形体动作吸引着海内外广大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由于太极拳运动具有与其他拳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因而太极拳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湖湘文化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对湖南最具代表性的3个拳种进行全面的解读。研究认为湖湘文化是湖南武术拳种的一种外延表现。这些地方拳种的内涵之中带有极为明显的湖湘文化中的勇敢尚武、浓烈爱国与自强不息等重要文化属性,同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湖南武术拳种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内核重构。  相似文献   

15.
道家健康养生文化以及对休闲体育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家养生文化对人体健康的解读,发现其蕴含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除了体育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之外,养生和生存环境、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了解道家养生文化,合理应用到今天的休闲体育中来,可使我们从容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资料文献法,就道家养生文化,道家文化的重新认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家先哲朴素的养生观与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基本一致,道家独特养生文化加以开发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将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指导我国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文 《搏击·武术科学》2011,8(11):34-35,77
现代拳击训练中存在大量的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拳击技战术训练,而对于拳击运动的放松训练不够重视。针对这种现状,文章从多角度就放松训练对拳击技战术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说明拳击训练中的放松训练是拳击训练体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拳击运动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并介绍了几种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拳击放松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P<0.05),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P<0.05或P<0.01),其中太极推手组还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P<0.01)。结论: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腰推和前臂及跳绳对前臂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