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技领域的业内人士看来,未来25年,互联网将进入的新时代——场景时代。这个时代是建立在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这五大原力之上的整合式体验——它可以是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服务,还可以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私人助理"。在歌德的巨著《浮士德》里,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约定:梅菲斯特作为浮士德的仆人,会满足他生前一切愿望,到浮士德死后,梅菲斯特可以得到浮士德的灵魂。浮士德开始了他的世俗追  相似文献   

2.
椰树与家园     
马得 《教书育人》2004,(2):51-51
几年前,父亲走完人生六十六个春夏秋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生前有着很浓的故乡情结,他原以为在他生前可以完成两件事:造一片椰林,建一幢新居。可惜病魔摧毁了他的强烈愿望,新居只留在他生前的想像中,不过,他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小椰林。  相似文献   

3.
"最强大脑"节目中的速拧魔方高手一定让淀粉们惊叹不已,那手速简直惊为天人,但是天外有天,"人外还有机器人"!如今,咱们的机器人也可以拧魔方了,最重要的是,它完成的速度要远远超过人类,就连那些魔方高手也望尘莫及。一款能够在1秒钟之内将一个魔方复原的机器人绝对让你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正>杰克是一个外星球的机器人。他看到人类拥有聪明的大脑,创造了许多奇迹,很想去看看。机器人王国的人劝他不要去,因为他会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可杰克不听。就在大家为此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一个机器人说:"不如让杰克到地球上走一走,住上一段时间,学一学人类  相似文献   

5.
愿望水     
悦悦子 《小读者》2013,(10):41-42
有一位大法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发明出了一种药水,这种药水可以满足人的三个愿望,他把它叫做“愿望水”。  相似文献   

6.
琼花 《成才之路》2012,(9):98-I0015
正俄罗斯媒体大亨伊兹科夫近日披露正组织科学家研究一个"阿凡达"的高科技项目,计划在10年内将人类大脑思维下载到机器人身上,以使人类"永生"。伊兹科夫表示,该项目是一条通往"永生"的道路。但他承认,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7.
椰树与家园     
几年前,父亲走完人生六十六个春夏秋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父亲生前有着很浓的故乡情结,他原以为在他生前可以完成两件事:造一片椰林,建一幢新居。可惜病魔摧毁了他的强烈愿望,新居只留在他生前的想像中,不过,他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小椰林。父亲是我见到的最普通的人之一。他不懂得从高度上去认识种植椰树的远大意义,但他却认定养在一方水土上的椰树也能养一方人。儿时,他常常向我们兄弟几个描绘这样一幅家园美景:在椰荫掩映中坐落着红砖黄瓦的家居,鸡在树下扒食,鹅在院里信步,有客从远方来,捧上甘甜的椰子水。在他的心目中,这才是…  相似文献   

8.
生化机器人: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各国科学家都纷纷表示,人类和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所谓"生化机器人",是指由微电子和生物体组成的机器人,它具有机器人和生物体的各种优势.生化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人类大脑的机器人;另一类是具有人类肉身的机器人.如果按照意识来划分,前者算是人类,后者算是机器;如果按照身份来划分,前者算是机器,后者算是人类.这么看来,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将没有特别严格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正>他病了,病倒在工作岗位上……他走了,带着大家的不舍和抱憾……伟大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人说,他是因工作累死的;有人说,他是为了职工、乘客和企业的利益病死的。他就是死了,还"活"着的人。他虽已离开人们80多天,可到他办公室或到他家里寄托衰思的旅客、同事、朋友依然不断。有他生前认识的,有他不认识的。在他走后,集团公司或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分别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追思他生前的  相似文献   

10.
三个愿望     
有个人本来已经很富有了,可他总与那些比他更富有的人比较,因而总是生活在痛苦烦恼之中。有一天,他遇见一位神人,神人见他愁容满面,顿生恻隐之心,问清原委后,神人对他说:“你我既然相遇,也算有缘。这样吧,你可以提出三个愿望,我将满足你。”他谢过神人后,心想:我真幸运,我将会比那些人更富有、更幸福!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中国作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绝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双腿残疾,身患重症,总以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自嘲。他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他总是在探求人为什么要活着,正如他所说:我其实未必适合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路上来了。他是一个令人感动、令人敬佩的人,在这个冰冷的冬季,据他生前的意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且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相似文献   

12.
愿望     
我们四人正在专心致志地下跳棋,小军突然说眼前有一怪物晃了一下,不见了。他说,那怪物说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让他选择。他说他不下棋了,要好好想一下。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丈夫     
美国女子科普去年与丈夫斯图尔特结婚,可惜新婚才3个月,丈夫便被诊断出患有脑瘤,并将不久于人世。科普的父亲不忍心新婚燕尔的女儿成为寡妇,决定制造一个机器人与她双宿双栖,科普和丈夫欣然应允。 科普的父亲巴比特博士,退休前曾是为美国政府制造机器人的专家。他利用女婿斯图尔特生前的半年时间,对他细心观察,将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全部输入机器人的记忆系统。斯图尔特还  相似文献   

14.
科技趣闻5则     
“汇童”舞刀弄枪我国自主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不仅会打太极拳,还能表演刀术,在国际上率先突破了仿人机器人复杂动作设计。“换脸术”将成现实美国克利夫兰诊疗院将选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其实施世界上首例面部移植手术的对象。手术过程是从死者脸上剥离皮肤和皮下脂肪覆盖到被实施手术者的脸部。这次手术非比寻常,危险不得而智能机器人头美国机器人展览上,一个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研制的机器人头具有人类大脑的一些功能。它可以模仿人的一些动作,还可以注视周围感兴趣的东西。与人对视注视颜色鲜艳的手套知,但仍有面部畸形及毁容…  相似文献   

15.
消失的男孩     
金乙整理着文件。雇它的欧阳先生是位历史学家。他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所写的书籍完整地传上网络,供喜欢历史的人阅读。他猝死后,金乙接着在做这件事。毕竟欧阳先生已支付给它足够多的佣金。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发生了什么事?金乙探出脑袋。一个中年男子,穿着能精确管理动作的服装。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对于"机器人"这个词语早已不再陌生,多年来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正是这样一个孕育梦想、实现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位老人,他不但实现着人们对于机器人的种种梦想,也实现着自己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理想,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老一代机器人专家、研究所名誉所长蔡鹤皋院士。  相似文献   

17.
渴求美食的身体我们为什么对美食总是缺乏抵抗能力?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于美食有着强烈的需求。那种从基因、神经、大脑细胞中散发出来的对美食的渴望,是我们做为人本身最基础也是最强烈的欲望。美国科学家德鲁诺斯基认为:"食欲很多时候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譬如舒缓压力和平复焦虑。"他的研究发现,当人的大脑产生某种情绪时,海马体、脑岛以及尾核这三个区域就会异常活跃。当人们在面对压力或者产生焦虑的时候,它们就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在智力综艺节目《最强大脑》中的出彩表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魏坤琳一举走红。外形帅气的他,被不少女粉丝称为"科学男神",由于秉持"科学是唯一评判标准"的理念,魏坤琳又像是一位严格的"科学判官"。短短几期,《最强大脑》节目就获得了巨大反响。在魏坤琳看来,这一节目的最大成功在于展示"人们身边曾被忽略的天才"。正如他所说,许多在节目中呈现非凡与神奇的人,并不是人  相似文献   

19.
对死的态度是对生的态度的延续,死后的葬礼也可以看出生者的精神世界。许多生前作出了伟大成就的人们,对死后的安排却是简朴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代伟人,他生前立下了遗嘱:“不要富丽堂皇,只要去科隆贝——双教堂村(他的出生地)的小墓地举行一次简朴的、不惊动人的仪式。”1970年11月9日,这位拯救了法兰西的英雄去世了。人们按照他的遗嘱,买了价值仅为72美元的橡木棺材将他安葬。他的灵柩由村里的一个乳酷制造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屠宰工人的助手抬着,送到村里的墓碑地。他的墓上写道:“夏尔·戴高乐,1890午至1970年。”一点也没有对他生前丰功伟绩的宣扬,一点也没有与他伟大业绩相应的豪华陈设。  相似文献   

20.
试想几十年以后,几百万人都买了家务机器人、性机器人、教学机器人、育儿机器人、伴侣机器人、友谊机器人等等,并且这些由人工大脑控制的机器人,可以很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并与人类交流,它们和人类智商的差异会越来越小。人类这一种族,看来会被人工智能机器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