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伴随着气体的产生与消耗,可以通过特殊装置测定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可以据此测定细胞呼吸类型。1测定细胞呼吸作用强度测定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常采取U型管液面升降或玻璃管液滴移动的观察法,即在广口瓶或锥形瓶内  相似文献   

2.
例1(眉山)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②向①中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套装置(如右图),常用来研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相关问题,为完成实验,需要两组或多组此套装置对照使用。实验中通过自变量,以刻度管内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反映玻璃容器气体的变化,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呼吸速率、呼吸商和光合作用速率等。下面结合例题来分析此套装置的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简单的装置及药品通过压强法来测定小动物(如蝗虫)的呼吸速率,并可比较多种不同大小的小动物的呼吸速率和动物体型大小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1.实验装置如图,左右两侧的橡皮塞要塞紧不漏气;右侧橡皮塞中央打一小孔,并插一根有刻度的0.1毫升的滴管,滴管右端有一彩色的小肥皂液滴;用一带有若干小孔的软木塞把玻璃管分成左、右两个小室,右侧小室略小并放若干粒氢氧化钠颗粒,左侧小室则用来放置小动物。2.实验开始时先用天秤称出小动物的体重,再将小动物放入左侧小室,并立刻记下小肥皂液滴所在的位置和时间。当小动物呼吸时…  相似文献   

5.
赵建荣 《物理教师》2007,28(5):18-18
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第6章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介绍了“红蜡块的运动”演示实验,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该实验至少存在两点不足:(1)玻璃管水平移动很难保证其匀速运动;(2)蜡块的运动轨迹是不是直线,很难观察清楚.为了丰富探究内涵,提高演示效果,使实验现象与理论分析更加吻合,笔者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6.
解析(1)因固体溶于水,且其中不含可溶性银盐,加BaCl2溶液后生成了白色沉淀A,故白色沉淀A可能是BaSO4或嘲或两者的混合物.由“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同时生成“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可推知白色沉淀A是BaCO3,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查通过)《浮力》一章中新增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内容。其中演示实验暂时没有现成的仪器,且农村中学的课室也没有装设水龙头,我们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利用现有的器材使演示在课室能够成功进行。1器材a.600mL矿泉水瓶1只,在侧面下方开一个小孔。b.大三通玻璃管2支,内径0.67cm;小三通玻璃管1支,内径0.34cm。c.直玻璃管3支,长约30~35cm,内径0.62cm。d.作连接用的硬橡皮管6段,每段长约6cm。e.胶头滴管…  相似文献   

8.
1.实验用品:交直流低压电源(24V),玻璃管,中心穿透细铜丝或细铁丝的橡皮塞2个(其中一个橡皮塞要打一排气孔,电极端绕成圆形);装置见图:2.制备Fe(OH)3胶体.小烧杯中放蒸馏水100毫升加热煮沸,逐滴滴入FeCl3饱和溶液直至溶液呈红棕色,继续煮沸1-2分钟,放冷,渗析除去所含HCl,再加入尿素8克,搅拌使之溶解.另配制0.01%KNO3溶液.3.实验操作(1)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底端塞上电极.(2)把含尿素的F3(OH)3胶体倒入玻璃管高约4cm,然后用吸入KNO3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尖端紧靠玻璃管的内壁缓缓加入KNO3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南阳盆地降水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利用ACE自动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南阳市郊区人工林地进行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探测.结果表明:①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有促进作用,同时会降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在20~30℃和24~34℃温度区间,雨后Q_(10)值均小于雨前.②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单因子回归分析,发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关性都处于低度水平,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拟合的相关性优于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关性,采用决定系数最优法筛选单因子拟合方程,发现幂函数模型效果最好(R2=0.272).③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提高会降低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由0.371(p≤0.01)下降至0.345(p≤0.01),控制土壤体积含水量,计算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297~0.383(p<0.01),且偏相关系数小于未加控制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0.
玻璃管作为实验中常见加工仪器,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1)高温下软化后可弯、拉成需要的仪器(如弯曲导气管、滴管等).(2)长的可以切割成短的,较长的导管可直接用作空气冷凝管或安全瓶中的导液管.(3)无色透明,体积小,可受热,用它代替其他玻璃仪器(如试管等);做实验时有省时、省药、污染小,现象明显等优点.充分利用以上特点,可以使不起眼的玻璃管活跃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例如:在高一化学演示中有下列实验可以用玻璃管进行改进.这些实验中的玻璃管参与了实验的改进,可以使中学化学实验趣味化、简便化、微型化,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28页演示实验制备纯净的氢氧化铝,笔者认为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以大大简化按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一.实验装置取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约15厘米长,在一端距管口约0.2厘米处塞上表面贴有注纸的多孔塑料板,管口用橡皮塞封好。二.实验方法1.在此装置中加入约3mL0.5mol/L的AI2(SO4)3溶液,并向此溶液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2.把底部的橡皮塞打开,就变成了过滤装置.用蒸馏水冲洗沉淀2-3次。3.把塑料板取出,即可得到滤纸上的纯净的氢氧化铝。(可在塑料板下方检一根线以便…  相似文献   

12.
初三物理课本<焦耳定律>实验是电热转换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要证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课本原来实验是利用煤油受热膨胀的原理.在两个烧瓶中装满煤油,各放入一根电阻丝,甲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比乙烧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低,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油封闭问题.当煤油受热体积膨胀后,并不能完全按设计的实验目的只从玻璃管内上升,而是会从橡皮塞和烧瓶口的结合处以及玻璃管外壁溢出煤油,由于煤油的溢出会影响实验效果,污染了实验环境,为此,我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13.
1 托里拆利实验法 器材:长约1m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银槽,水银,刻度尺 步骤:(1)将开口向上的玻璃管内装满水银;(2)用手指堵住管口,将其倒立在装有适量水银的水银槽内;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本题共25分)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致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就会制造青铜器,就会冶铁,就会炼钢。3.A、B、C、D四种元素,A元素单质可在电解水时,从插入负极的玻璃管内收集到;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C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是D元素的原子核内含有10个质子。试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1)A、B、C、D各属于下列哪类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元素。(2)写出A与B组成化合物的分子式。(3)B与C组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写出…  相似文献   

15.
1原演示实验方案(《科学》教材) (1)实验器材 如图1所示,2只装有煤油的烧瓶、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烧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滑动变阻器、电源、电流表、开关等。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波长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空气柱的长度L=λ/4,如果玻璃管足够长,继续提起玻璃管,当空气柱长度L=3λ/4,L=5λ/4……时,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长L,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  相似文献   

17.
刘利  薛永红 《物理教师》2005,26(10):58-59
“分子间有间隙”演示实验中,中学教材中采用的是一支长试管倒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观察其体积减小来演示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这样做的效果较差,不易明显观察到液体总体积变小的现象,难以令学生信服,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也有一些中学采用1m多长的空心细玻璃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通过用滴管往长玻璃管中滴满等量的水和酒精,之后用大拇指按紧开口端,  相似文献   

18.
例 1 某同学用图 1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 (预先固定好 )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 ,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 ,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 ,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 ,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2 )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为 :①白磷 (足量 ) ;②活塞先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实验结束 ,恢复到常温后 ,活塞应停在约cm处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 0 0 0年山东省初赛题 )解析 实验中白磷足量 ,足以使玻璃管中密封的氧气反应完 .白磷燃烧后生成…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上,由于有大气层(图1)的存在,地面上的大气压就“无处不在”。可是人们却感觉不到大气压。因此,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图2左)用实验才揭示了这一客观存在。在托里拆利实验(图2右)中,玻璃管水银柱上方是真空。管内的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何建文 《物理教师》2006,27(5):52-52
1原来的实验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中有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②.p.35).该实验分2步演示:(1)将玻璃管倒置,可以显示红蜡块能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2)再次将玻璃管倒置,在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合)运动的情况.2实验的不足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