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各种各样的茎》是二年级《自然》教材中的一课,过去在教学生认识常见四种茎的形态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难点,故将四种茎的不同形态分别画在黑板上,同时写上名称,让学生反复去念,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抓住每种茎的特点记牢。接下来就让学生辨认一些常见植  相似文献   

2.
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空气中洋洋得意。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道: “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是多么高,你们是多么矮小!”细草们没有回答。寄生树又自言自语地唱道: “啊哈哟,我是大自然中的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育抗旱性与耐盐性强的园林观赏草本,本研究以粉黛乱子草、画眉草、狼尾草、细茎针茅四种常见观赏草为材料,测试种子生活力,不同温度的种子萌发特性;同时,采用不同浓度的复盐溶液(NaCl∶NaHCO3为1∶1)和PEG溶液对种子萌发和苗期进行胁迫实验,以探究温度、盐胁迫、旱胁迫对四种观赏草种子萌发和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羽绒狼尾草和画眉草的最适萌发温度为30℃,粉黛乱子草和细茎针茅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2.随着盐溶液、PEG浓度的增加,四种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逐渐降低。四种观赏草种子的耐盐性由强到弱分别为:画眉草、羽绒狼尾草、细茎针茅、粉黛乱子草。耐旱性由强到弱分别为:画眉草、细茎针茅、羽绒狼尾草、粉黛乱子草。3.在25℃环境条件下,粉黛乱子草、画眉草在PEG浓度为10%时生长最好,狼尾草、细茎针茅在PEG浓度为5%时生长最好。在盐(1氯化钠:1碳酸氢钠)的胁迫下,粉黛乱子草、狼尾草、细茎针茅在浓度为0.3%生长最好,而画眉草在浓度为0.9%时根系生长最长,生长状况最好。4.低浓度的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幼苗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幼...  相似文献   

4.
<正>Q有个问题一直很费解,地球上是先有树还是先有草?为啥要探索这个问题呢?这缘于一篇文章提到陆地上先有树再有草,我总觉得不合逻辑,是作者写错了,因为这与生物课上学到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论相违背。我觉得应该是先有草后有树,毕竟树比草高级,就好比是先有猿猴后有人一样,因为人比猿猴高级。  相似文献   

5.
破碎的美丽     
乔叶 《中文自修》2012,(Z1):50-51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的活过。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我喜欢断树残杆枯枝萎叶,也喜欢旧寺锈钟破门颓墙,喜欢庭院深深一蓬秋草,喜欢云冷星陨月缺根竭茎衰柳败花残。每当我看到这些零星琐屑的事物时,我总是很专注地凝视着它们,直把它们望到很远很远的境界中去。我深深相信:破碎的东西比完  相似文献   

6.
巴根草     
我家住在机关大院里,门前有一片巴根草。 巴根草,名字并不雅致,形状也不迷人。灰白色的茎,又细又长。虽然纤细,却也坚韧,不易折断,里面还含有带一丝甜味的汁水,我曾亲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不少精彩的杂技表演吧?空中飞人,口吐烈火,人蛇共舞……多么惊心动魄啊!可你们见过有趣的昆虫杂技吗?蚱蜢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表演家”。傍晚,我和伙伴们在草丛中玩,发现了一只大个儿的蚱蜢“先生”。它身披绿色盔甲,站在一棵狗尾巴草上,昂首挺胸,两根触须高高地竖起,还不时地转动着。微风中,它看见两米外有一根草茎在晃动。它蹬了蹬双腿,轻轻一跳,稳稳地落在了草茎上,用一只又细又长的脚钩住草茎,头朝下,脚朝上,上下晃动,仿佛是在甩单杠,又仿佛是在荡秋千。这时,它又伸出了一只脚钩住草茎,另一只脚便缩了回去。就这…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茎》一课,我认为教学要从引导学生认识茎的本质特征入手。茎的太质特征是什么?上面有叶、有节和芽,叶长在节上,芽长在叶腋里,这就是茎。 教学时,首先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茎,包括地下茎,都交给学生观察,学生通常都认为树枝、树干、  相似文献   

9.
一、再现形象:这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之后能够摹声摹色摹形描述课文内容,这样才能把课文内容中的形象树起来,形成立体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地。二、扩展句段。扩句本身就是培养想象力。如:“我扫地”,要求学生扩充这个句子,就可先让学生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我什么时候扫地?我在哪里扫地?我怎样扫地?我为什么要扫地?最后连答成句成段,想象力便得以培养和训练。段的扩展,是把已有的内容细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发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我认为凡是涉及到动植物类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农作物等都是我们制作教、学具的好材料。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很好地珍惜和利用大自然这个宝库。我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学《植物的茎》这课前,我发动和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采集了竹子、桃树枝、梨树枝、蒲公英、狗尾草、节巴草等各种各样的茎。在课上,我让学生把各自采集的茎放在一起,让学生逐个…  相似文献   

11.
(一)“潜知识”讲授完了《植物的茎》,问学生:“在这一课里,你认识了几类茎?”学生回答,“认识了六种。”(木质茎、草质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从这种回答来看,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是熟悉的,但他却没有掌握本课内含的另一部分知识——“潜知识”(茎的分类)。这一部分知识没有写入课本,却贯穿在课本内,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对茎的分类采用了两种方法:①按质地(软、硬)来分,茎分为:水质茎和草质茎。②按茎的生活习性(形态)来分,茎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要学生掌握过一“潜知识”,  相似文献   

12.
童年与故乡     
1我四岁的时候,草比我高得多。别的东西我看见的很少,草里面却是很好玩的。草里面有鸟儿。它们把草茎连拢来做巢。小鸟们还没有眼睛。我用我的手指触着巢的时候,它们以为它们的爹娘来了,便把嘴巴张开,我就把我的唾液涂在草茎上面,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包括识字音、懂词义、明句意的局部阅读能力,又包括概段意、明主旨、懂篇章和作评价的整体阅读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呢?我认为应从下列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全册纲目结构着手进行宏观阅读训练 著名的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要求初一学生通读初中六册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画出初中阶段“语文知识树”,把语文知识归纳为4部、18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进行整体阅读训练的经验总结。我在教学时,就是采取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的阅读方法。如光引导学生读书名、册次、目录说明,再读内容,最后读具体课文。读具体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带领学生在野外采集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上草下竹”的奇特植物。它的植株细长,达2米。在制作标本时,简直让人难以忍痛割爱。因为从根、茎到枝叶、花穗,若去掉任何一小部分,都将破坏它的奇特性。最后,我终于设计出“折叠式”标本,解决了这一难题,展示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发现     
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我和妈妈来到东洲公园。我们走在湖边的小道上,又细又软的柳枝时不时轻抚我的脸。突然,我发现不远处的草坪上黄一块绿一块的。咦,这是怎么回事呢?好奇心促使我向草坪走去。我走近了,蹲下身子,眼睛一眨不眨地  相似文献   

16.
白千层     
<正>在匆忙的校园里走着,忽然,我的脚步停了下来。“白千层”,那个小木牌上这样写着。小木牌后面是一棵很粗壮很高大的树。它奇异的名字吸引着我,使我感动不已。它必定已经生长很多年了,那种漠然的神色、孤高的气象,竟有些像白发斑驳的哲人了。它有一种很特殊的树干,棉软的,细韧的,一层比一层更洁白动人。  相似文献   

17.
一、先入为主是中学生学习时常犯的错误所谓先入为主就是把先有的印象或先听进去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因而不易改变原先的印象或耐心听取后来的意见。可见先入为主是一种成见。生活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常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这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把粪便排出的过程叫排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后代为不高不矮,啄木鸟的长舌是为啄食树缝中的害虫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不加考虑地将这些错误答案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8.
一、先入为主是中学生学习时常犯的错误所谓先入为主就是把先有的印象或先听进去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因而不易改变原先的印象或耐心听取后来的意见。可见先入为主是一种成见。生活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常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这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把粪便排出的过程叫排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后代为不高不矮,啄木鸟的长舌是为啄食树缝中的害虫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不加考虑地将这些错误答案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9.
20 0 3年《考试说明》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两点 :1.思想深刻 ;2 .语言要有文采。比之于 2 0 0 1年 ,对文章思想的要求删去了“透彻” ,“有文采”这一要求中新增了“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这一细点。那么 ,怎么理解和应对这样一种变化呢 ?新的《考试说明》颁布后 ,我看了一些反应作文考点变化的论文。有些文章认为删去“透彻”二字意味着降低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我不太赞成这种看法。我认为 ,开放性的话题作文确实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但学生作文表现出的思想之于材料必须是正确的、准确的乃至于深刻的 ,“深刻”是审…  相似文献   

20.
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就会被那优雅的环境所吸引。那洁净的地面,整齐的绿化带,美丽的花草树木,都令人陶醉。篮球场的四周整整齐齐地种着四条小叶女贞树绿化带,小叶女贞树四季长青,郁郁葱葱。可是去年夏天,大片大片的女贞树突然枯黄了,我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是女贞树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找它的根部想连根拔掉它,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它的根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顺着女贞树的根部往上找,忽然在女贞树的中上部找到了这种植物的茎,这种茎和女贞树的枝条连在了一起。再往上看,这些茎是一节一节的,茎的颜色白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