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状 《当代传播》2011,(5):37-40
20世纪末以来,视觉文化研究源发西方并随即入土中国.然而,视觉、视觉文化、视觉文化研究、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纵贯古今、兼涉中西、因缘相承、互为涵构的系列命题.那么,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在国内兴起发展不越十年的研究领域,有必要在“泛语境”下对其进行文脉爬梳、理论反思,以明晰本事,鉴照来者.  相似文献   

2.
在传播学的发展脉络中,贯穿着视觉文化研究的谱系。这一理论判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传播学的演进中,关于摄影、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介的研究都有自己相应的理论位置;二是依据英国社会学家伍迪维斯(Woodiwiss)的观点判断,传播学是一种具有视觉性的学科体系,因为视觉是大部分现代媒介得以有效传播的感觉基础。  相似文献   

3.
鲍仕莲 《新闻世界》2011,(6):244-245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视觉性的资料和信息,并由此衍生了特有的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本文对国内视觉文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视觉文化研究的总体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视觉文化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图像或影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视、广告、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媒介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传统语言文化带来了深层冲击和全方位挑战,并催生了一种新型文化——视觉文化。美国文化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什么是视觉文化》一文中曾指出:"视觉  相似文献   

5.
文化转移:申奥陈述片的视觉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视觉文化传播有关的理论框架下 ,从分析申奥陈述片的制作过程和文本入手 ,试图从文化转移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化参与全球化、全球文化在中国的本地化 ,以及这一过程对弘扬中国东方文化的意义。研究认为 ,北京申奥陈述片是一次成功的展示中国文化的案例。陈述片的制作和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合璧 ,具有文化转移的特征。陈述片大量使用了视觉符号、视觉形象 ,充分彰显了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转移过程中的独特性 ,这使跨文化传播非常有效和容易。  相似文献   

6.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本文认为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 :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 ,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当下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 ,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显然 ,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 ,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 ,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 ,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 ,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 ,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 ,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 ,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这一新的传播理念 ,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 ,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 ,但未必在质量上 )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其中  相似文献   

7.
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化传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进行文化大省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要进一步通过视觉化传播采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还需开拓思路和领域.  相似文献   

8.
何煜 《新闻世界》2012,(2):136-137
视觉文化在今天的艺术生产和文化消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它们成为当前绝对性的文化范式时,其内部的文化逻辑就具备了一种强大的辐射和吸附功能。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下,新闻的生存状态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种视觉转向的趋势,如新闻的图像化、新闻的去深度化、新闻的震惊诉求等。  相似文献   

9.
彭扬 《报刊之友》2014,(9):168-169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都被构想成为图像的现在,城市的发展优良也越来越以受众视觉的体验为评判标准,图像变为重要的非物质性生产资源。观看的同时成为了一种行为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良好的运用视觉元素以及文化元素的强大能量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本文也详细解释了城市规划、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西安市为例详细说明了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在图像霸权时代如何更好的在视觉规划中运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都被构想成为图像的现在,城市的发展优良也越来越以受众视觉的体验为评判标准,图像变为重要的非物质性生产资源。观看的同时成为了一种行为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良好的运用视觉元素以及文化元素的强大能量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同时,本文也详细解释了城市规划、视觉文化的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以西安市为例详细说明了文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在图像霸权时代如何更好的在视觉规划中运用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文字文化之后出现的视觉文化,以其突出的媒介特性对整个文化的特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视觉文化是一种创造性文化,用视觉语言传递信息,内涵丰富,促人浮想联翩,较之文字语言有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它具有运用视觉意象操作而利于发挥视觉想象作用的灵活性,而视觉想象正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原动力,这一功能体现了视觉文化对创新思维之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苗苗 《东南传播》2014,(12):39-41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时代。在这一时代中,视觉文化凸显出其直观易感、内容丰富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缺乏理性思考、视域相对局限等不足。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反思视觉文化,使其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3.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传媒的观察视角,对西方备受关注的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媒介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文章认为,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新形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影像“而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正是影像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表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章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汤劲 《新闻界》2007,(1):97-98
一视觉文化“是视觉性占主因的当代文化”,它“指一个文化领域,它不同于词语的或话语的文化”,是“经由视听媒介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它与单纯由文字媒介传播形成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相区别”。视觉文化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一个被图像把握的世界,图像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景观。医学影像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兼具视觉价值:审美价值和医学价值。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医学影像带来的影响进行展示,并从视觉传播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于秀 《传媒》2014,(20)
随着社会进入视觉文化传播时代,文化与传播领域涌现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形式浪潮。视觉文化开拓了人们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去缓解此负效应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是一个"图像拜物教"的社会,各种各样的视觉文本刺激着我们的眼球和大脑,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视觉文化现象,学术界由此展开了各种层面的视觉文化研究。本文从视觉文化的一个侧面横切,以人的感觉器官眼睛即观看为出发点,分析电子监控设备是单纯的人眼延伸,以及延伸背后所隐匿的权力规训。  相似文献   

19.
许笑松 《青年记者》2006,(16):82-83
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因此  相似文献   

20.
周宪先生《视觉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一书直面中国当下不断变动、纷繁复杂的新的文化实践,采用批判文化社会学方法,将视觉文化置入到它所衍生的社会学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形成了本书以“视觉”“空间”“文化”和“装置范式”四大转向的基本构架。作者力图以多视角对当下社会和文化思潮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并尝试对当下中国各种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该论著开创了在视觉文化棱镜烛照下文化研究的新格局,成为在全球化现时代极具地方性特色,同时又有着广阔跨文化视界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