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马相如《大人赋》之题,“大人”并非专指帝王,而是指得道之人。今观《大人赋》内容.可知其叙写的是大人由求仙而至得道的精神历程。再结合《史记》所述司马相如的一生的政治遭际对其心理的影响,可以认为《大人赋》是一篇从传统的“悲士不遇”的主题中游离出来的游仙兼思玄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相如《大人赋》借鉴了《远游》原作的首、次韵而自铸伟辞。  相似文献   

5.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成都人。汉武帝时被任为郎,曾奉命出使西南夷,沟通汉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巩固西南边疆起过积极作用。他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他的赋流传到今天的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等篇。其中以《子虚》、《上林》赋为最著名。  相似文献   

6.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原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知《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10.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如《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11.
黄焱 《现代语文》2010,(1):157-158
从庄子的《逍遥游》到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再到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这个形象从单一走向饱满。古代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梦想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在黑暗的现实下,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借“大人先生”这样一个虚幻的人物形象来抒发理想,批判现实,抒写愤懑。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是西汉武帝时众多汉赋作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共作赋二十九篇,现存题为司马相如赋尚有五篇,即《史记》、《汉书》本传所载的《子虚上林赋》(《文选》亦载,分为《子虚赋》、  相似文献   

13.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艺评论家刘熙载《艺概·赋概》论及司马相如赋时说:“相如一切文皆善于驾空行危。其赋既会造出奇怪,又会撇窅冥,所谓‘似不从人间来者’此也。”所谓“奇怪”“窅冥”云云,无非是说相如之赋运用了奇丽梦幻的神话素材,写的是非人间的仙界神境,故武帝谈其《大人赋》,竟“飘飘然似游天地之间意”。早在汉代的司马迁也说相如之赋“多虚辞滥说”,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也批评相如赋“假象过大”,说的都是艺术夸  相似文献   

15.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16.
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其文字在司马迁、班固、《文选》编纂者与注者等不同时代人手中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该赋使用了当时域内不同地区的方言,并包含有域外传入的文化信息,说明司马相如此赋的知识来源较为广泛,且汉王朝境内各地区之间、汉王朝与域外各国家或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文化、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17.
汉代游仙诗的产生过程和楚辞有密切的关系。楚辞中的《远游》篇已蕴含了游仙诗的基本因素。至汉武帝时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在承袭中将宣扬道家思想的主题改变为永生不死的愿望。以后的汉乐府游仙诗则体现了道家与方士思想的融合,从而形成及演变出汉游仙诗表现仙人自由安乐的生活、表达长生不死愿望及企望超脱尘世的思想形态。  相似文献   

18.
自古至今,对题名为司马相如的《美人赋》,聚讼不已。本文试图由小及大,借助对赋中之“金鉔”以及与之相关人物丁缓的探索,进而考察《美人赋》的流传,从而,考定司马相如《美人赋》的真伪,考定其《美人赋》产生的大致时代。  相似文献   

19.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者到作者、由仙气到文气的变迁。回归历史,从制度来看,相如赋之所以能惊动汉主,既与武帝好赋有关,也与当时的献赋制关联;从文人情怀来看,其中“奴颜”与“风骨”隐含着历代士大夫的无限甘苦。回归赋体,以相如赋为代表的“凌云气”与以徐寅赋为代表的“锦绣堆”,又呈现出汉大赋与唐律赋创作的不同审美,从而成就了一段文学史的佳话。  相似文献   

20.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特点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其赋中的大量语词皆有其来源,包括《楚辞》、《礼记》、《诗经》等著作.文章重点论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语词大多来源于汉以前的经典著作这一现象,因而得出《子虚赋》受楚文化、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论,并且指出其铺陈博物的作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