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8年1月19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那曲地区出现了2008年首场全地区性的降雪天气过程.针对这次过程,我们利用500百帕天气图、物理量图、风云2号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表明:咸海-巴尔喀什湖之间稳定少动的横槽不断分流下来的冷空气与南支槽源源不断地向高原输送的暖湿气流在高原腹地交锋,造成19日那曲地区出现降雪天气过程.物理量场上显示藏北一线到林芝地区南部为10~20×10-5S-1的正涡度和-10×10-5S-1的负散度的较强辐合中心,与高原上的南支槽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500hpa天气图、FY2-2C卫星、物理量场、地面气象要素等资料对2012年12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那曲地区大范围降雪过程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及漏报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来临前露点迅速上升,低空水汽辐合上升,孟加拉湾的水汽顺着西南气流输送到高原,而南支槽(短波槽)的快速东移,是此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和降雪漏报的原因;降雪发生时那曲位于0~20×10-5S-1的正涡度区,0~-4×10-5S-1的负散度区。  相似文献   

3.
2019年11月30日,那曲中东部出现了一次中等强度的降雪,由于预报员主观判断失误以及前期高空和地面形势发展均不利于此次降雪的发生,导致了这次降雪过程的漏报。文章分析了降雪发生时段的高空500hPa填图、500hPa位势高度、500hPa风场、降雪发生时的云图、物理量变化等资料。结果表明:(1)此次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为南支槽东移过境时携带的暖湿气流在那曲市中东部与北部冷空气相遇;(2)日喀则亚东县西南面的云系北上高原后在东移过程中利用风向辐合及地面弱对流等有利条件的影响下发展成了较深厚的降雪云系;(3)降雪发生前地面要素变化不一定明显,并且会有不利于发生降雪的错误指示来干扰或误导预报员对未来天气发展的研判,此种情况在以后的预报工作中要引起重视;(4)在预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判断高原西南面(尼泊尔北部、印度北部)的零散云系是否会配合系统的发展北上高原或减弱消失,并注意北部冷空气对南部暖湿气流东移过程中的催化和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hpa天气图,FY2—2E卫星资料、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10年5月8日至9日那曲地区初夏一次全地区性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对那曲地区强降雪产生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此次那曲地区强降雪过程为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证实了强降雪产生与风速减弱,雨雪天气来临前本站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且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对2013年2月出现在日喀则地区西南部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点,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特征。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叠加,在高原西侧堆积、加强东移上高原,阿拉伯海、孟湾不断有水汽向高原输送是造成这两次强降雪天气形成的关键。这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都是北部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高原上交汇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FY2-2C卫星资料,对2009年5月29日-30日那曲地区西部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来临前两站的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地面风比较弱,低空水汽有辐合上升运动,500百帕环流场上分析出高原上有低涡风切变形成,此系统是造成这次高原大部大到暴雪(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湖锢囚锋造成的大到暴雪特征,做好降雪天气预报,减小降雪对设施农业生产的灾害。利用常规气象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6年3月21~23日青海东部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是初春青海东部的大到暴雪,伴局地大风,沙尘天气,降水时间长,范围广,相态复杂,降温幅度小;②此次过程中,高原涡与短波槽是此次大到暴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500hPa蒙古冷槽东移引导槽后冷空气南下,与高原涡东移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青海东部交汇,产生了此次大到暴雪天气;③西路柴达木盆地冷空气和东路从河西走廊东灌进入青海东部冷空气在青海湖形成的青海湖锢囚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地面辐合线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月19~20日发生西藏南部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对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原南部区域性大到暴雪过程500hPa环流形势为南、北支槽型,北支横槽底部偏西风携带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与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辐合抬升,形成降雪天气;南支槽及其槽前西南暖湿气流是产生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于南支槽强度较强和稳定维持,槽前强盛的西南气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有利于大到暴雪暴雪天气的产生,落区主要位于南气流移向的左前方(高原南部);高空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强辐散,抽吸作用加强,有利于中、低层水汽辐合上升,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也有利于南部强降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20~21日青海东部地区出现了区域性大雨、局地暴雨天气,对这次过程从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附近冷空气与中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高空冷涡打通为这次大降水天气形成提供了冷空气来源,西太平洋副高压西北侧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是造成局地暴雨的主要成因,物理量场上高低空的合理配置、700hPa高原暖涡为低层水汽辐合为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V-3θ诊断对这次秋季大降水预报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4年3月19日那曲地区500hpa高度场与风场、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那曲上空的高原低涡;物理量场图上降水区域表现为正涡度与负散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4日~6日我区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物理量、卫星云图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压的加强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使环流径向度加大,咸、里海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位于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明显南压到沿江,印度半岛低压云团加强北抬,为高原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400hpa增湿明显.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6日拉萨市区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2011年7月6日夜间(21时至7日08时)拉萨市区出现了40.3mm大到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本文根据环流场、物理量场以及卫星云图等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是造成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印度低压北上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正涡度区,低层负涡度区的涡度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散度场以及从低层到高层的强上升运动为强降水出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处理系统(MICAPS)提供的500百帕天气图、物理量图、风云2号卫星云图等资料针对2009年11月16日至18日我地区嘉黎县境内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单站气象要素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咸海低涡和南支槽是导致此次日我地区中东部出现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由于嘉黎县处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形对天气系统的抬升作用,造成了嘉黎县此次暴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500hpa高度场、物理量客观分析场、风云2号气象卫星云图以及地面要素资料,分析了2006年7月4日~6日我区大范围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地面气象要素变化以及物理量、卫星云图的发展和演变等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伊朗高压的加强北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使环流径向度加大,成、里海冷涡分裂冷空气南下影响高原,位于高原北部的切变线明显南压到沿江,印度半岛低压云团加强北抬,为高原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400hpa增湿明显。通过分析对今后我区夏季降水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17日阿勒泰机场遭受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天气背景、物理量等进行分析可得出,低涡减弱并东移,中层辐合、低层切变以及西南气流、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阿勒泰机场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水汽通量散度、动力条件、热量条件以及θse值等均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19.
从9月17日凌晨一点开始,我地区大部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本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局地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尤其是申扎县降水强度较强,24小时降水量达21.9mm,为此本文利用500百帕天气图、物理量图、卫星云图等资料进行天气学诊断分析表明:影响高原的天气系统为南支槽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强云系;此次强云系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并沿着南支槽槽前西南气流不断输送到高原,给高原带来充足的水汽条件造成此次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高度、温度、风场资料及Micaps实况降水、积雪资料,对2010年2月13~14日浙北地区出现的暴雪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上西南气流的加强及北部冷空气的渗透导致的冷暖空气交汇是产生暴雪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低层发展东移的低涡与地面倒槽的北上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天气系统,对流层中低层逆温层的出现,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云顶亮温和雷达回波的分布则反映了降雪区的移动。等熵位涡分析表明,降水区域集中在高低位涡区域的交界处。随着位涡高低中心的东移,降水区相应东移,当高位涡区一旦加强南压,降水将趋于减弱直至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