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遵循以下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基于这三个理念,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开展。一、以融合的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必将提高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的能力,有效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在小学数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更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实施地理活动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加强地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地理活动的设计应注意体现以下六条。1.实践活动原则。地理活动要以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活动”为载体,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活动过程离不开内化的思维活动,同时还必须具有外显的行为活动,使学生处于“活动”状态。通过“参与、体验、内化、显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效果。如“地球公转”活…  相似文献   

4.
学生领导能力培养,具有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意义,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与就业。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一种尝试,有助于推动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实践探索表明,实践活动与教师指导对有效发展学生的领导能力同等重要。要积极转变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传统观念,尽可能将学生领导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要设计系列主题,形成实践活动与理论反思相互交替的课程模式;要混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面对现在的学生心灵上过于脆弱,身体上过于单薄,思想上过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进等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雨挫折、艰辛坎坷、荆棘磨难,让他们强壮起来,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但是,在我国农村,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师资力量的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上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丁文萃 《教师》2021,(8):51-52
跨界学习是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重要内核之一,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之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立足学生整体认识和完整的生活世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时空多维性。教师可以从四个统整策略入手,实施跨界学习:关注个体发展,开展生活化教学;开阔课程视野,加强学科间融通;引发深度思考,协调理论和实践;培养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了活动的便捷,文献资料查阅、网络资料查找成了使用最多的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使文献、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资料,最完整的资料来源仍然是人.所以,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让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使每次活动都是真实情景下的真实学习过程,真正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文章通过对增城市四所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课程资源、教育经费、内容与形式、评价制度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实施策略,旨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艳 《教师》2014,(28):42-42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题为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怎样收集、整理信息,同时还要进行分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三、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养。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观察、操作、猜测、调查、统计、分析、归纳等等,学生的观察、注意、计算、思维、实践、创新、合作和交流等多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大连市4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发展水平及实践能力与实践兴趣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五大类:生活能力,工具、产品的使用和维修能力,交流能力,娱乐、体育运动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存在性别差别;实践活动与活动兴趣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蔡悦茹 《考试周刊》2014,(32):183-183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增设的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国家人才素质结构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落实这门新课程,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功效呢?笔者就这方面内容谈谈看法。1.面向学生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对学生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啊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必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5.
臧诗文 《小学生》2023,(2):64-66
在扼要梳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明晰培智学校开展生活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分析培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现状,提出综合实践课程与培智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价值追求;并从构想实践主题、构思活动形式和构建实践综合体三个层级开展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6.
沈森晨 《辽宁教育》2023,(19):90-93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出发,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综合性跨学科课程。教师在课内课外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主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标志。以“跟着节气去探究”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起始课阶段的课内指导课上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合作和实践的机会,以了解节气所蕴含的智慧,提高学生考察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应当把生活和实践当作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活水,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数学实践活动是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理解、探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提供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论:(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要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和活力;在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探究、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在课外作业和活动中要体现生物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让生物更贴近学生生活。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1.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首先,在活动内容上是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广阔性特点,着眼于儿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从活动主题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等基本问题。其次,在培养目标上是综合的。它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