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当了护士的我,对写写画画仍很偏爱,业余时间经常写写身边的新人新事。记得在石家庄医高专上学时,学校提出的“唱好饭前一支歌”的口号很受学员欢迎,他们重视平时唱歌风气的养成,开展饭前一支歌竞赛。我觉得这个题材新颖。别致,于是前发了写篇新闻的念头。这篇稿子寄到报社久无回音。可是,这么好的题材却久久徘徊在我的脑海中,老觉得不吐不快。-:次,我翻看《战友报》,被各部队丰富的军营文化生活气息所感染。我想,既然写新闻无价值,能不能换个角度写成一篇小体会,把这种好作法介绍给军营的战友们呢?经过思考,我终于把…  相似文献   

2.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仿佛刚刚写过欢迎六届新学员的稿子,现在又要写送别即将结业的六届学员的稿子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年的确是很短暂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学习的学员,一定会对过去的一年不感到失望。翻阅一下剪报本,采访笔记本,以及读书心得笔记等等,是会看到自己已经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果的。有许多学员经过努力,终于使自己多年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手搞变成了报纸上印出的文章,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也有更多的学员,是从对新闻工作一无所知的状况,逐步达到了掌握写一篇新闻基本要领的水平,为自己进入这…  相似文献   

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4.
我是刊院的一名学员,是在我所在部队的干部战士蜂拥般地报名参加刊院学习时,挤进刊院大门的,又是在我们部队学员落潮般地退学风中,坚持继续学习的几个学员之一。一年多时间过去了,退学的学员都有点惋惜自己受了“文凭热”的影响,没有坚持学下来,特别是看我当了“总编”,更都有点“眼红”了。说起来倒算不上什么“总编”。团里结合施工任务办了《筑堤快报》,让我负责,我运用从《报纸编辑学》和《新闻知识》中学到的本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写新闻同托尔斯泰写文学作品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能用得上托尔斯泰的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就是一篇呕心沥血写出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一、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要…  相似文献   

6.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7.
从事新闻工作有些年头了,这稿那稿写过不少。不过,自己最得意的倒是一篇“会议新闻”。这篇题为《不恋“银窝”恋“草窝”银行干部何鹏辞官办起湘潭最大奶牛场》的消息,其实是篇人物新闻,之所以自己还满意,主要是这篇稿子对党报如何改革会议新闻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可以说是本人一篇尝试“跳出会议写新闻”的成功之作。在2000年度全国、全省好新闻评选时,也许是评委们出于对党报会议新闻改革尝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篇消息不仅评上了全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而且先后获得了中国地市报和全国大中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还…  相似文献   

8.
我是退休之后(5年前),60岁才开始写新闻报道的。那阵子,我对新闻知识全不知晓,只凭热情用笔去颂扬老人中的好人好事,一年写了50多篇,篇篇如泥牛入海。可我没有灰心。我想,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钻,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下定决心要多“磨刀”。第二年写了100多篇,仅被区广播局采用20多篇。1991年被聘为北京海淀区甘家口街道办事处通讯员后,“磨刀”更勤了,上稿数也一年年增加。1991年被中央、币、区新闻单位采用48篇,1992年93篇,1993年132篇,1994年175篇,还荣获市区征文奖7次。我是这样“磨刀”的──首先,在学习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我是去年9月从地方高中考入桂林陆军学院203队的一名本科队学员。 在有些人看来,军营生活是非常单调枯燥的。其实,在直线加方块以外的八小时里,军营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喜欢新闻写作和摄影。然而,新闻之路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刚开始,我写了不少自认为很不错的稿件寄到报刊社,但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拍的照片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或是焦距不清一片模糊,结果是只有耕耘没有收获。 去年国庆节,我到图书馆看书时发现了《新闻与写作》杂志,很快我便被文中的“新闻人物”所吸引,知道了“新闻背后”…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1.
光阴似箭,转眼间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即将结束。作为本届函授学员,回想起这近一年的学习历程,心绪难平,真舍不得说“再见”。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参加函授前,我曾多次向媒体投稿,均无奏效。参加函授后,在指导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我已在《解放军报》上稿1篇、《军事记者》2篇、其他媒体20余篇,使我再次激发了写稿的热情,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熊建同志:你好!今编发你一稿,拟发11日军报,寄上大样剪贴,存念。祝学习进步!”这是马厚寅老师于3月7日给我写的亲笔信。捧读来信,令我感动不已。马老师为了一名素昧平生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九八二年进银行工作时开始写新闻报道的。开始,我一度认为要想见报与广播多,就得发稿多,稿子多了可能会“感动”编辑。这篇不行那篇行,于是,我一天到晚埋头写稿,有时一个星期就发十多篇。但由于对新闻业务知识一窍不通,尽管辛辛苦苦,结果广种不收,上稿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五。走了一段弯路,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要想写好新闻,就得学习新闻业务知  相似文献   

13.
收获与谢忱     
温建波 《军事记者》2001,(11):42-42
我是二炮士官学校的学员,也是一名业余报道员,今年4月份参加了贵中心举办的函授学习,自从收到教材后,我每天都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不到半年时间,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已有了进步,在采写的30多篇稿件中已有4篇在驻地报上发表,虽然上稿率并不高,写作水平与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点希望。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我已经当了4年兵了,可是直到今年才与新闻“结缘”,以前虽也有过写作的冲动,但始终没有勇气。即使有时真想写,拿起笔时脑海中却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脑海中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4.
在报社编辑部学习两个多月所见所感颇多,尤其有两件不为人知的小事让我“刻骨铭心”,也许这两件小事将会影响我在新闻道路上所走的每一步。编了一篇言论稿下楼找不到“北” 分到理论部学习的第二天,负责带我的编辑就交给我一篇500字的言论,让我编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星火小集”。这是我编发的第一篇稿件。过去总以为编稿子要比写稿子容易,改个标题,删除一些文字就可以了。然而,事实并非自己想的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纸受到诸多因素限制,要想写出好新闻,确有难度,但绝非出不了有影响的作品。历届评山的全国好新闻中,有不少出自县市报,就是很好说明。依笔者所见,县市报欲写出叫得响的好新闻,多写“独家”新闻和“反衬”新闻是条路子。 写“独家”新闻,县市报纸有自己的优势。因它接近基层、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近水楼台先得月,“活鱼”多,可以产生带有泥土芳香的“独家”新闻作品。在全国第八届好新闻评选中,有一篇题为《体育专业户成了大“气候”》的“独家”新闻,说的是一位农家妇女,率队前往贵州参加全国旱冰比赛,这在…  相似文献   

16.
“三八”节前夕,《新闻实践》编辑部要我写一篇短文,向女新闻工作者讲几句话。想了想,讲三点。  相似文献   

17.
去年刚调到宣传股时,为了在“新闻”岗位上千出成绩,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扎在书报杂志堆里,东拼西凑、闭门造车写新闻。结果,两个多月过去了,辛辛苦苦“写”出的百余篇新闻稿件都如“泥牛人海”,没有一篇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8.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19.
欣逢军报第七届新闻函授学员开学,我除了向新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外,想借此机会和学员们谈谈心。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一起来的,这个目标就是:经过学习和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为党报多写稿、写好稿。即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而得到累累的收获。这里,我就顺着这样一个话题,谈谈“耕耘与收获”吧。首先要说的是: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有耕耘在先。种庄稼是如此,学习新闻写作也是如此。许多初学写作者看到一些老通讯员三天两头有稿手见诸报端,十分羡慕。岂不知,那些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解放军报》的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和忠实读者,我从1999年初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已有近400篇稿件被报纸、杂志、电台采用,其中12篇稿件还获了奖,个人也因此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从一名函授学员成长为一名新闻报道骨干,我的切身体会是:《军事记者》是我成功的指路明灯。11年前,一心要做“天之骄子”的我高考落了榜,在经过失意和彷徨的“黑色七月”之后的那个冬天,一脸稚气的我,带着出人头地的鸿鹄之志,跨入军营,开始了我追梦的征程。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像我想象的幸运平坦,考学、提干的机会均遭失败。当年9月底,组织上出于对我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