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985年4月第一版)第20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教学参考资料讲,这道题的答案很多,可以用凑  相似文献   

2.
贵刊1990年第二期载文(《一道思考题的探求》,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985年4月第一版)20页的思考题:“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通过对题目中所要求的三个数的位数分析入手,采用分类凑数的方法,逐步探求出问题的解答,这对帮助教师掌握教材和如何指导学生分析解答类似的一类组数思考题均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它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15页有道思考题,内容是“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其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把这道题改写成竖式计算,就是一道填充题,形如:□□□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新修订的五册通用教材,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解答时,不少师生采用硬拼乱凑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难找出正确答案。现将该题解析略述如下,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2页第17题思考题是这样的:“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教学参考书》上说此题“有3种答案……”而我们在教学中却找到了7种答案。 解这道题,可先将9个数字进行分组,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进行尝试,找出答案。用9个数字(每个数字用一次)组成相等的3个分数,按每个分数所用的数字个数来分,有以下3种可能。 (一)3个数分别用2、2、5个数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道思考题的探讨合肥钢铁新村小学刘松恒广控制小学课本数学第订份第20to第13题:一用0,l,2…9十个数字,组成三M数,(目个数字P用一次,目必须用一灰),合中两数z和等干第三个数。”教参中,指出了结果的两种清形,即:“回应数十两位数一四位数”...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1983年4月第1版)第9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例如:3/6=9/(18)=(27)/(54))  相似文献   

10.
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课表(人教版)第七册P_(62)最后一道思考题“用3、4、5、6、7、8六个数字组成两个三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应怎样排列?”此题有的学生觉得这道思考题太  相似文献   

11.
一道思考题的完整答案有一道思考题是:“用0、1、2、……9这10个数字组成3个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一本教学参考资料上指出只有8种答案。其实本题有72种答案,现分析如下。本题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有两种情况:一是...  相似文献   

12.
提起排列与组合,人们就会讲这是高中的数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没有关系。其实,小学数学中就有一些思考题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本文就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的两道有关思考题作点初步介绍和教法探讨。 1、第58页,练习十六,第8题: 用3、6、4三个数字卡片,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写出其中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 这明显是一道3个相异元素的全排列问题,排列数列成算式应该是  相似文献   

13.
用给定的一组数构造等式,作为思考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能见到。例如; [例1]把0、1、2、3、4、5、6、7,8、9分别填入方框里(每个数字用一次),使以下三个算式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136页有一道思考题如下: (1)把右图(一)中的上边两行的每两个数相减,左边两列的每两个数相减。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吗? (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把下图(二)、(三)中的空格填满。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六册17题是这样的: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使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这道题按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用探索的方法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数就行了。但是作为教师则需要知道符合题意的数组究竟有多少?探索出符合题意的数组的成功率有多大?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本文中用字母a、b、c、d、e、f、g、h、i表示九个数字。用abc=100a+bc=100a+10b+c表示由a、b、c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研究》1996年第5期上发表的《小学数学第四册思考题选析》一文,探讨了三道思考题的解题思路,文中有几处失误,特别是其中两道题的答案都不对,故写此文就教于广大同行及原作者。原文第二题是:把1、3、5、7、9、11、13填进7个空中,使每个圆里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五年制新教材第四册第14页)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基础训练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页上,有这样一道换方思考题:把3、6、9、12、15、18、21、24、27这九个数填在右图1中的方格内,使每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它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解:由每横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可知这个相等的和数为(3 6 …… 27)÷3=45。先确定中心格内应填上什么数,暂记为“?”。由覆盖原理可知,中间横行、中间竖行及两个斜行,这些数的和应为(3 6 …… 27) ?×3=45×4(中心格内的数重复了3次),由此可得?=15。此数正好是这九个数的平均数,也…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思考题共安排了35道。内容丰富、新颖、形式活泼、开放,贴近教学内容,趣味性浓厚,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一般地,思考题在教学参考书上都给出了解答思路和方法,本文就其中的三例(教参未给出解析)思考题给出解析,供参考。 1.在下面的九个数字中间添上几个加号,使计算的结果得99。(相邻的数字可以组成两位数)。1 2 3 4 5 6 7 8 9=99  相似文献   

19.
小学通用教材《数学》第八册第92页上,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这题共有多少个解?怎样得到它的所有解?这是很多教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把具有分数形式的整数也算在内,这题的解共有14个,两个解组成一对,它们互为倒数,共有7对。把这7对全部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20.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03,(31):41-41
小学数学课本中安排了一些思考题,在教学中可启发学有余力的学生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九义教材数学第十一册第84页的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用以下七种不同的方法求解。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解法一:设所需饭碗个数为“1”,则所需菜碗个数为“12”,所需汤碗个数为“13”。一共需碗1+12+13=116,于是,饭碗个数为55÷116=30(个)。因为一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