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趣味诗谜     
宋朝有个女诗人叫朱淑真。相传,她曾经创作了一首《断肠诗》,描写了一位纯情少女失恋后的悔恨心情和断绝相思的决心。这首诗的每一句都是字谜的谜面,每句打一个字,谜底恰是"一"到"十"10个汉字。下面把诗的句  相似文献   

2.
于永正老师说过:"孩子们的童年应当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情趣的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品评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诗……这首美丽的诗是由老师构思,师生一起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曾说:“几乎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段舞蹈、一幅画、一个剧本、一个游戏。”如此富有创造力的心灵,面对老师给出的习作题,为何举笔维艰,行文枯涩?我认为主要是孩子们缺乏自觉的表达愿望、宽泛的表达资源及和谐的表达氛围。如何不失时机地过渡到书面表达,让孩子们写出文通字顺的习作呢?  相似文献   

4.
晚清著名诗人莫友芝一生创作诗歌千余首,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那就是生日诗。自道光十六年26岁始至咸丰十年50岁止,莫友芝一共写了24首生日诗。其生日诗创作的主题有三:一是抒发事业无成、时不我待的怅惘;二是表达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和关切之情;三是表现友人间诚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是编者对古诗进行的"再创作",课文对古诗的解说虽有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过于片面和单线性。这篇课文仅仅是学习这首千古名诗的一个参考而已,但绝不是全部。这样一篇文包诗课文,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四季”,本单元选的文本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作品,诗歌《秋天》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是现代诗人何其芳20岁左右时的作品,何其芳写诗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关的节奏,并注意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所以他的诗作具有华丽和细腻的特色。《秋天》这首诗也能明显表现诗人的创作风格。诗歌三节三幅图画,  相似文献   

7.
锄禾日当午     
在教学《锄禾》这首诗之前,我就担心教学效果会不好。因为孩子们对这首诗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诗,人人都会背。怎样才能打破孩子们原有的思维定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打造一个精彩的古诗文课堂呢?我思索着。  相似文献   

8.
每迎接一批新同学,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上,我都会带领孩子们深情朗诵狄金森的这首著名的诗。我总以这首诗为源头,开始书写一个班级阅读经典的历史。经典阅读制度一直是我的班级的核心制度,而我班也有着很多关于班级图书馆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臧克家改诗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对创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每写一首诗,都注重修改。 一次,他在写诗时,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憔悴的难民形象,他满脸皱纹,饱含辛酸,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于是,臧克家便满怀悲愤,酝酿出《难民》这首诗。诗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里还扇动着归鸦的翅膀。”  相似文献   

10.
唯一的腿     
马雅可夫斯基已经整整两夜没有合眼了,他正在创作一首诗。为了在诗中描写一个孤独的男人是怎样的钟情和疼爱着自己的妻子,总是寻找不出一个恰切的词语和比喻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本课属"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创作的佳境。"文包诗"这一类型课文教学时一定要突出核心目标。《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进一步体会诗人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周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断章》一诗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这首诗创作于1935年10月,全诗共两节、四行,仅35字,却成为卞之琳最富盛名的一首小诗,也是新诗中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人曾云"这首短诗是我生平最属信手拈来的四行,却颇受人称道,好像成了我战前诗的代表作"[1]。  相似文献   

14.
唯一的腿     
马雅可夫斯基已经整整两夜没有合眼了,他正在创作一首诗.为了在诗中描写一个孤独的男人是怎样的钟情和疼爱着向己的妻了,总是寻找不出一个恰切的词语和比喻来形容.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曲家黄虎威的充满中国民族风情的代表作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享誉海内外,“每一段曲子都像一首精致的小诗或一幅淡雅的小画。”他创作的三昔小而精致的儿童歌曲,把民族音乐文化和科学理想融入童趣世界,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展开理想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17.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春天,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首写春天的诗。诗很精彩,孩子们更精彩。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五月的雨滴像熟透了的葡萄一颗,一颗落进大地的怀里到处是蜜的气息到处是酒的气息我没有把诗句一下子都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让孩子们逐句品味诗句,或者故意留有空白,让他们猜猜诗人会怎么写。  相似文献   

19.
《父母必读》2010,(9):156-156
《打开诗的翅膀》 这是一本选自台湾十位作家的经典童诗集.再配有那深深浅浅不同风格的插画.使得每一首诗就像是一对载着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可以任意翱翔。  相似文献   

20.
一、舞蹈的创编过程1 选择题材、确定主题选择舞蹈创作题材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选材 ,另一种是间接选材。直接选材是指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到的事件。感受得深 ,表现得就深 ,所以才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间接选材是看到、听到的和客观存在的事物。一幅画、一首歌、一首诗、一个寓言故事 ,都可以创编出一个好舞蹈。无论是直接选材 ,还是间接选材 ,都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喜爱、感受及印象最深的事件。因为它容易激发自己的创作欲望和热情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灵感”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主题是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