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个人叫苏轼,就是那个站在船头吟唱着"大江东去"的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诗人、词人。这些妇孺皆知,可真正了解他的人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词的鉴赏,如果少了"当代柳永"——林夕的作品,怎么着也是种缺憾.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并称"北宋四大家".到目前为止,华语乐坛恐怕还没有谁敢称是"当代辛弃疾""现代李清照",哪怕在文坛上,敢以"苏轼""李白"自诩并能服众的,目前尚未有所闻.  相似文献   

3.
在内容方面,苏轼以宽广的生活视角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在风格方面,他以"豪放"的自觉追求和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此外,深厚的诗文修养和改革词律的努力等都使苏轼成为宋代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潜隐在旷达超脱背后的是词人感叹"人生如梦、虚幻不实"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苏轼的贬谪创作中反复出现,而这种心态恰恰是禅宗的精神内蕴.即用一种"寓身物内,超然物外"的冷静态度去反观宇宙人生,将自己的心灵、视角超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界之上.宋朝文人的佛老之风以及苏轼的人生遭遇,对苏轼贬谪期间词作创作的精神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轼的词风,历来说法不一。但从古至今,很多学者皆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其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从苏轼对词的认识着手,系统地分析了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从而得出苏轼是多种词风兼具的词人,以求人们对苏轼的词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后人常常把苏轼看作豪放派词人,但在苏轼的词作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婉约词。与宋代早期的婉约词相比,苏轼的婉约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又独辟蹊径创造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他不仅拓展了婉约词的题材,并且打破了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在技巧上他以诗为词,给传统婉约词注入活力,为词的雅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恒 《文学教育(上)》2014,(23):123-123
词至苏轼手中“亦自是一家”,不重复前人.在苏轼之后影响了很多词人,本文拟以黄庭坚为例,探讨苏轼谐趣词对北宋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祝燕娜 《文教资料》2009,(18):25-27
作为苏门重要的外围成员,李之仪对苏轼的学习诚恳而谦逊,对其才情和人格的称颂屡屡见诸笔端.但在作词上,他却是婉约一派的继承发扬者.本文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其词作内容及形式的全面分析,认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词人尊花间为宗、以婉约为高,与苏轼"以诗为词"的审美理想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贬谪地的自然地理风貌与文化异于中原,这种独特的异域地理体验给苏轼贬谪词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个外乡人,苏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关照陌生的异乡,内心的困顿、仕途的不畅都将借由贬谪地的地理文化得以调和疏解。词人对于黄州、惠州、儋州原本是排斥的,正如他在词里面的形容那般,"蛮风瘴雨""今困天涯",但经过实地相处,苏轼却又表现出与先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即"不谓尘世""不似天涯"。这种人地关系的转变恰恰体现了苏轼自我需求的实现与满足。  相似文献   

10.
词的特点是长于抒情.苏轼词之所以受到人们喜爱,在于他掌握了词的创作规律,在词中抒发了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苏轼是一个多情的词人.他热情澎湃,激情四溢,豪情万丈.所以他的词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如火如荼的煽情性.苏轼词中表达了豪情、韧情、亲情、爱情、艳情、真情、怡情、民情、同情、傲情、乡情等.故称苏轼为词中"情圣"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1.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苏轼与李清照作为词坛两大重要词人,他们的创作主张独具见解,部分理论还曾引起文坛轩然大波。此篇论文在前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陌生化"的理论视角挖掘二人创作的突破和创新,将中西方理论和文学现象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3.
"以诗为词"的出现是对北宋初中期颓靡词坛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它改交了词体原有的特征,也改变了词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创作倾向由苏轼处获得成熟定型后,大致形成了以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式的雄旷激越和以张先、晏殊、欧阳修、晏几道式的风流闲雅为主的两条线,分别影响了以后的"苏辛派"与"周姜派"词人,直至近代.  相似文献   

14.
婉约和豪放之间的评判标准一直没有明确。实际上,不管"婉约"还是"豪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词人写作皆出于真情。以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为例,他的词豪迈中见婉转,融写景、叙事、抒情三者于一体,因为他的真情实感使他超越了一种风格的约束,呈现出了难觅端倪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词论》针对苏轼"以文为词"、"以诗为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显示她的词人独立词体的意识,有其积极意义,然而也限制词的发展,应予全面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一、称"××居士"唐代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词人秦观,号淮海居士,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朱淑贞,号幽栖居士;南宋文学家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词人李清照,号易安  相似文献   

17.
<正>《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中具有豪放风格的代表作。词作借写自然之景(赤鼻矶壮景)、古人之事(周瑜、赤壁之战)来表达词人的人生之感(人生如梦),是传世之经典名篇。然而,在全面把握词作内容的基础上,仔细推敲词句时发现,词作存在两个有悖史实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出现,是词人无意疏漏,还是有意为之?通过仔细分析这两个问题,把握词人的生平遭遇,走进词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或许可以找寻最终的答案。一、两个"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摆脱了众多词人的婉约惆怅之态,抒发了词人豁达的情怀与超脱的精神。本文作者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体会,从背景、思想、人生境界与矛盾等几个方面来鉴读这首千古名作。  相似文献   

19.
进取与退守问题,可谓中国文人面临的两大人生课题,北宋著名词人苏轼也不例外。苏轼终生为宦,承受过几起几落,大起大落的生活波折。动荡的仕宦生涯使他对人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不断思考探索。正是这种思考探索,把他的思想带入了进退两难、极度矛盾的境地。他最终向着更加高远的“理想”境界走去了。本文试图以来代的社会状况为参照系,对词人苏轼的思想心态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20.
衣达 《语文天地》2012,(9):31-32
【设计理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在此单元之前,已先后学习了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和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对宋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授本课,引导学生联系苏轼作品比较阅读,可以让旧知与新学有机联系,增强学习能力。另外,用典是本课的学习难点。辛词中大量用典,这是他作品的特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