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岁的安娜贝拉是镇上的跳舞皇后,她总是旋转着、舞蹈着。每次去幼儿园的路上,安娜贝拉也都是蹦蹦跳跳地跳着舞。镇上的人都对她说:"嘿,孩子,别跳了,好好走吧!"可舞皇后跳舞的步伐就是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2.
集群生活的蜜蜂用“舞蹈”未交流并采集蜂蜜和花粉。侦察蜂根据食物的位置跳两种基本形态的“舞蹈”,一种是"0"形的“圆舞”,另一种是"8"字形的“摆尾舞”。“圆舞”的含义:1,食物与蜂巢的距离在50米以内。2.“舞蹈”幅度越大,食物离蜂巢越近。3.“跳舞”的蜜蜂散发出的气味可告知食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下一个节目——《西班牙斗牛士舞》。’音乐响起来了,是那么地充满诱惑,待那渲染出舞蹈者的热情与奔放的前奏过后,她终于上场了。舞姿是那样的优美与洒脱,更让我们兴奋的是,她,竟然是我们新来的语文老师。”这是一段描写我的学生作文。事隔多年,至今我还记得篝火晚会后的第二天收到的一张字条:“老师,您的舞蹈太精彩了,可以在活动时间教我  相似文献   

4.
希希 《家庭教育》2007,(11X):I0010-I0011
5岁的安娜贝拉是镇上的跳舞皇后,她总是旋转着、舞蹈着。每次去幼儿园的路上,安娜贝拉也都是蹦蹦跳跳地跳着舞。镇上的人都对她说:“嘿,孩子,别跳了,好好走吧!”可舞皇后跳舞的步伐就是停不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舞蹈是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以舞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舞助学,促进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以舞解难,提升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来谈一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舞蹈要素。  相似文献   

6.
艾丽 《成才之路》2012,(4):3-I0001
正2011年7月10日晚,"梦想之夜2011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盛典"在沪举行。在田埂上练就一身炫目舞技的卓君,决赛中用舞蹈演绎《爱丽丝漫游奇境》,童话般的氛围、高超的舞技令他一举拿下"年度达人"。卓君的父母都是广西武鸣县府城镇乡村的农民,上初三以前,卓君基本上还是一个"舞盲"。直到有一天,一张美国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视频彻底征服了他。杰克逊的滑步舞简直太酷了,卓君发誓要把这一舞蹈学到手。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语文》2006,(11):80-81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戏曲用它特有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由演员装扮人物;在一定场合当众作故事表演;通过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感染观众。①而戏曲在故事表演当中,通过歌舞动作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来体现戏曲“唱、念、做、打”的艺术特点。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此种说法,抓住了戏曲的基本特征。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戏曲舞蹈需要演员调动起自身肌体和精神的一切因素,实现美化和舞蹈化,而且服饰、道具等,也都参加了美化和舞蹈化的创造。戏曲演员手中拿的、头上戴的、腰上系的……都可以形成舞蹈化的身段组合,如羽扇舞、团扇舞、折扇舞、闭扇舞、双扇舞、方巾舞、马鞭舞、船桨舞、水旗舞等等,还有舞帽翅、舞鸾带、舞甩发、舞红绸等,任何一种生活用具一经纳入戏曲舞台而成为道具时,就会产生出精彩的舞姿,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戏曲舞蹈。  相似文献   

8.
那天,母亲挽着我去某艺术中心。 我穿着小纱裙在母亲背后躲躲闪闪。还记得她叫玲老师,是她亲手把舞鞋穿到3岁的我的脚上,把我带进那个300平方米的舞蹈广场。广场上有好几间玻璃隔出来的教室,玲老师问我:"想学什么舞呢?芭蕾、拉丁、爵士还是民族舞?”  相似文献   

9.
周庭 《班主任》2011,(9):65-66
她叫"月儿",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舞也跳得特别棒,妈妈对她的要求很严。四年级的她已经在校外学了初一的内容,英语考试每次都是拔尖的。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却成了我班的"特殊"女孩。这个孩子特殊:她的身世很特殊,她是被亲生父母"送给"  相似文献   

10.
唐代舞蹈序列,可简略分述为: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及同类、宗教祭祀舞、健舞与软舞和歌舞戏.唐代舞蹈是在雄厚的民间舞蹈基础之上,在充分吸纳古今中外舞蹈艺术精髓之中,加以艺术凝练创新而成就的盛世舞蹈.雄浑庄严的早唐舞蹈,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灵动飘逸的盛唐舞蹈,具有鲜明的浪漫色彩;繁华似锦的中晚唐乐舞,回归现实主义.回溯唐代舞蹈世界,展望新时期中华民族舞蹈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公孙大娘是唐代民间舞蹈家。唐代舞蹈风格多样,分为“软舞”、“健舞”两类。“软舞”柔和婉转,节奏舒缓;“健舞”矫捷刚劲,节奏明快。公孙大娘以表演“健舞”而闻名于世。她在掌握了各种舞剑技艺后,博采众长,创造了一种快节奏,高难度、舞姿雄健的剑器舞。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四川看到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剑器舞时,回忆起自己50年前在河南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情景,写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  相似文献   

12.
敦煌舞作为古代舞蹈与西域舞蹈的集大成者,将细腻的中原舞蹈和中亚、西亚舞蹈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敦煌舞。敦煌舞是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景色,不仅凸显了我国古典舞蹈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体现了西域地区鲜明的文化特色。可见,敦煌舞是集多民族文化于一体而创作出来的舞蹈形式,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十个朝代的舞蹈文化发展,还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印度舞、波斯舞等风格。这些融合为一体的优美舞姿,全部的集聚到了敦煌舞身上,进行广泛的容纳与吸收。本文通过对敦煌舞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影响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敦煌舞的艺术特色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白云姑娘很爱干净,她经常穿着洁白的裙子在天上翩翩起舞。白云姑娘的舞姿优美极了,只要她一在天空跳舞,小朋友们就认真地观看,他们觉得白云姑娘的舞蹈最好看。小鹿说:“不知道白云姑娘是吃啥长大的,她的舞为啥跳得那么好!”胖胖猪说:“我要是能跳出像白云姑娘那样的舞蹈,我情愿三天———不,是两天———不,最好是一顿不吃饭。”胖小猪最怕的就是不吃饭,她能够下决心一顿不吃饭就很不容易了。小山羊拍拍胖胖猪的肚子说:“你跳出的也只能是胖胖舞。”气得胖胖猪真的三天———不,是两天———不,是半顿没吃饭。小孔雀天生喜欢跳舞,他想:一定…  相似文献   

14.
敦煌舞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舞蹈派别,因其别样的艺术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审美特色而深受舞蹈表演者及教学者的热爱。敦煌舞作为一种特殊的再生性舞蹈,它的形成和发展虽历经波折,但为世人呈现出了璀璨的古典舞蹈文化。在本文中主要对敦煌舞流派的形成发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敦煌舞艺术的二度创作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15.
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性音乐才能的翩翩学子,他(她)们不仅要能唱、能跳、能教还要能"导"。这就要求《舞蹈创编》课的教学内容、范围要相对宽广而精炼,让学生把什么舞都能跳、能教,会编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搞好《舞蹈创编》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况和目标出发,将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课时,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舞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安代舞作为蒙古族舞蹈的传统舞蹈之一,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丰富着蒙古舞舞蹈文化。安代舞的传承和创新一直是舞蹈艺术工作者,舞蹈教师,舞蹈编导们重点研究的方向。传承安代舞刻不容缓,在传承民族舞蹈的同时需要古老的安代舞蹈艺术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要被淘汰。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还要有一脉相承的安代舞到文化的符号和灵魂。本文将对安代舞的传承和创新经行阐述。蒙古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艺术之林中一棵参天大树,蒙古族舞蹈源远流长并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是进入舞蹈专业教学中的五大少数民族舞种之一。蒙古族舞蹈中有很多是流传已久的舞蹈。安代舞就是其中非常古老的舞蹈。安代舞需要专业的舞者继续研究发扬传承安代舞。传承安代舞刻不容缓。而今,安代舞的创新遇到了难题,如何攻破安代舞这一个古老舞蹈的编创出新的难题呢?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研究,边研究边学习如何能编创出新的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安代舞蹈。所以本文对于安代舞的传承和创编创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舞蹈的基本功在敦煌舞训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属于舞蹈功能性训练,敦煌舞的训练是舞蹈风格的训练;同时,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也是属于舞蹈基础性训练,而敦煌舞的训练也是属于舞蹈表演性的训练。两者之间既是"功能性"与"风格性"的关系,也是"基础性"与"表演性"的关系。只有具备了非常过硬的基本功训练基础,才能更好地展现敦煌舞的风格。在敦煌舞的表演中,想要完成一个好的风格表演,必须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使"基础性"与"表演性"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傣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重要组成部分及如何上好傣族舞课,提出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动律特点,为今后能更好地成为优秀而有创新意识的舞蹈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早期的音乐从舞蹈中产生,又附属于舞蹈,最后才独立发展。待音乐高度发展后,舞蹈又受惠于音乐,舞蹈动作的连续、节奏的变化、情绪的表现都有赖于音乐。二者彼此配搭、彼此衬托。相互表现。相互促进。舞蹈与音乐共生存。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与乐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该重视“乐感”的培养对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让艺术的苗子能在音乐的潜移默化的滋养下,逐渐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乐,声情并茂,养性怡情。  相似文献   

20.
碎舞(二)     
我最喜欢的舞蹈是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它集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强烈的节奏、响板、响铃配以击掌声和顿足声。舞姿刚劲悲凉,有一种峭利如割的美貌。在通常的说法里,这叫做“俊”。跳弗拉明戈舞的女人一般都是腰粗粗的,大嘴,黑发,钩子似的眼神,眼风凌厉。这种女人舞起来,一下子就老了,老成巫婆的样子,四下里一看,周围的人都被罩住了。我从前写过:“……一身艳红,高跟鞋高得惊人。稍一闪失,脚踝就可能骨折。她双手握住一副响板,左右回转,前后闪挪,一束追光和连成雨声的响板声将她刚劲的舞姿整个地给裹住了。全场以及屏幕前的全世界都屏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