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社会蕴涵着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内容,它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依然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除了道德因素之外,法律因素对当前公民家庭道德建设也发挥着规范作用,二者在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基础。在传统社会中,家风是勤俭道德养成的主要途径,对勤俭道德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是道德养成的最好场所,通过家风建设促进全民勤俭道德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源相对急剧变动,道德资源的剧烈变动表现为道德生态不容乐观。因此,涵养道德资源是当前至为重要的任务。加强道德建设的传统思路存在着单一的个体主体性倾向与道德教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弊端。当前我国在涵养道德资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挥宏观社会力量即社会关系资源尤其是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潜涵于社会生活层面与社会制度层面的善的可能性,积极创新道德教化的方式,以提高道德教化功效,以尽快优化社会道德生态,消解社会道德危机,涵养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4.
现代道德建设的传统文化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引发了现代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弱化,其深层原因则是现代道德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解与表达,是人们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道德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文化形成的基础.在中国,伦理性的传统文化是现代道德建设的母体,脱离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道德难以发挥应有功效.因此,现代道德建设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模式的转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体现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过程中,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从道德现象的发展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道德就处于从集体本位的道德模式向集体与个人相统一道德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这一转变可以通过道德赖以存在的利益基础、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及道德作用方式等的改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道德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缺乏调节现代社会关系的社会道德体系,市场经济的弊端,一些舆论不符合事实的宣传.我国的社会道德并未善失,要对未来的社会道德建设充满信心,特别重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其跨越上千年的时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的积淀,对现代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用着很大的影响。其中,我国传统道德中对我国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强的影响作用。现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偏重法律意识培养,其中的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本文从传统道德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出发,提出了传统道德作用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的策略,以期能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的传统道德体系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价值之维和"头顶星空"。在当代中国社会实际中出现的一系列道德失范、伦理失序的人和事,从文化本源归因上说是传统道德价值观社会影响力消退和衰落。寻求道德失范拯救之道,在于倡导全社会兴起传统文化复兴运动,把"五常"的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现代教育中,回归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权威,发挥法治和舆情法则的力量,重塑传统道德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将传统道德资源弃之不用,造成道德倒退甚至衰败。由于缺乏传统道德资源作为理论基础,现代道德教育陷入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超越现代道德教育之路在于与传统道德资源对接,重建现代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赋予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现代道德通过传统道德载体的作用来构建今人的道德修养理念,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只有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个体主体性发挥着中介和桥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个体道德主体性,激发个体道德需要,培养个体道德能力,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内化。为此,应当高度重视个体道德主体性培养,在培养个体道德需要、提升个体道德能力过程中,促进社会道德转向个体道德。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传统道德的剧烈嬗变。这种嬗变主要表现是,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动摇了传统道德的社会根基,价值导向的现代转变冲击着传统道德的理念依据,行为准则的现代需求锻造着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传统道德的现代嬗变既是~个合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们自觉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道德共识日益萎靡,同当代人的道德需要脱节,也因此失去了其在传统社会中的整合作用,现在已无法适合人们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内心的价值多元化,传统道德已难以在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社会出现了“道德共识”困境。在此环境下,为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内心约束作用,应该在改进传统“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人道德要求的法律,从而实现对人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把人格建设放在了首位,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以德治国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吸取我国传统道德人格和西方道德人格中积极的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进行现代道德人格的社会塑造和自我塑造,促使现代道德人格的建立,从而实现以德治国的目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实道德表现日益理性化的发展趋势;在改造传统化基础上弘扬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道德重建,重在吸收和创新;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注重社会实际,探索道德建设现代化的路子。体现出了现实道德理性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生活中出现失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传统道德要求缺乏普遍性、执法不严、社会激励机制不健全、价值观的混乱等造成了道德滑坡。要有效地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就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道德建设,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深刻地改变了制度与道德这二者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制度与道德的合法性基础不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是世俗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合理化,从而更加清晰地凸显了二者的伦理本质。制度和道德从传统社会的泛伦理化状态中分化出来,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边界和作用机制,但同时又更加紧密地相互依存。厘清制度与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是当代中国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陈梅 《文教资料》2008,(32):91-92
道德选择是道德主体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下,依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者善恶之间进行自觉自愿的选择,作出符合一定阶级或者社会道德准则的决定.可见,道德选择中的主体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道德选择中主体性的发挥机制、道德选择重视主体性的必要性、道德选择充分发挥主体性的措施三个方面来阐释道德选择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道德榜样是道德主体自觉认同、践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典范,道德榜样的树立是人们在道德认同基础上实践的结果,道德榜样也通过道德认同发挥实际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道德本身的认同性、时代性、合理性及榜样树立程序、榜样人格的同一性和持续性等因素共同影响道德榜样建设和人们对道德榜样的认同。因此,应重视道德认同机制在道德榜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立体监督机制与预警机制必不可少:立体监督机制能及时发现传统道德文化践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权衡践行实施力度、有效敦促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预警机制能有效引导传统道德文化的践行,预测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效果,防范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纠正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预警机制的引导→预测→防范→纠正功能的发挥,能有效敦促传统道德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