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寅年 《湖北教育》2009,(10):26-27
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是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教育需要他们掌握有思想的技术,更需要掌握包含技术的思想。这样,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才有可能实现。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育才可能有真正的活水。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常感叹“知音难求”,可见要成为知音实在不易。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情感相通才有成为知音的可能。“士为知己者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信条,作为知识分子,教师需要得到校长的理解、信赖与尊重,可以说理解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只要校长真正理解他们,成为了他们的知音,就能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建 《教学与管理》2004,(11):30-30
一、确立学生人人能成材的观念,把真诚的爱倾注于全体学生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学生观,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罢了.让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心中未来的成功者,让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都成为教师眼中某一方面的优秀者.这样,教师才可能消除对一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失的学生的偏见,才可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可能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喜爱和尊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爱是赏识的前提,爱是成功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确立学生人人能成材的观念,把真诚的爱倾注于全体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学生观,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罢了。让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成为教师心中未来的成功者,让不同个性品质的学生都成为教师眼中某一方面的优秀者。这样,教师才可能消除对一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失的学生的偏见,才可能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可能真正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喜爱和尊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爱是赏识的前提,爱是成功的动力。真诚的爱不仅是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闪…  相似文献   

5.
马涛 《宁夏教育》2008,(2):26-26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将很难健康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在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一个信任、接纳、理解、尊重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是热爱儿童。”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满腔热忱的爱,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心。教育植根于爱,教育需要爱来做支撑,教师的爱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在现在生活中,学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受家长责骂,他们在痛苦中生活,在烦恼中成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更需要别人来证明他们的价值。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懂得真爱是衡量教育是否合格的标准,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它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一、关爱学生,探求延时批评的宽容美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始…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校要想求得发展,首先必须是教师的进步与成长,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上,最重要的还应该是从教师“精神生态”的视角去考虑,去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有一种自我成长和发展意识,这样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问题才可能有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切肤之痛,也才可能从旧的观念中突围出来,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那么,如何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来激发教师成长,这应该是学校管理者要做出的思考。近年来,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给一份“动力”“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如何理解学习中的儿童 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他们努力去认识、去研究儿童,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儿童、对学习、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坚信——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们又是发展中的人,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即教育)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成长、求知和理解自己身边事物的欲望。从生命的初期,他们就在与社会和物质世界进行“交往”,并通过这种“交往”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本身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现代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尊重儿童,尊重学生。这既是20世纪以来民主、人权等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也是20世纪以来人类教育的主线。可以说,正是有了这种实质性规定,现代教育才和传统教育真正区别开来。用杜威的话说:“赫尔巴特的哲学考虑教育的一切事情,惟独没有考虑教育的本质,没有注意青年具有充满活力的、寻求有效的起作用的机会的能量。”毫无疑问,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尊重儿童、尊重学生内在地包含着对儿童需要的尊重,这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对此我们必须坚持。然而又必须指出的是,尊重儿童的需要并不是在抽象意义上说的,而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0.
处于“疾风暴雨期”的初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因而,我们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激励和尊重。许多班主任认为自己很关心学生,“我这是为了你好”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但关心只是一厢情愿。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是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成长。几年来我校围绕“激扬青春我心飞翔”这一主题,积极、科学地开展了一系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了一些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辅导策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处于“疾风暴雨期”的初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因而,我们的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激励和尊重。许多班主任认为自己很关心学生,“我这是为了你好”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但关心只是一厢情愿。其实,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是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从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发展、成长。几年来我校围绕“激扬青春我心飞翔”这一主题,积极、科学地开展了一系列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采取了一些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辅导策略,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例说如下:策略一:心理周…  相似文献   

12.
徐金录 《学周刊C版》2019,(17):146-146
在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要的是民主和平等。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信任教师;这样师生之间关系才会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3.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14.
郭玲 《教师》2012,(22):11-11
理解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关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理解、尊重、关爱学生,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理解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关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理解、尊重、关爱学生,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理念 儿童主体发展课程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教学中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倡“教”与“学”的互动,儿童和成人的共进共长。 教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儿童好奇、好动、主动探索的天性,教师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理解他们的思想,相信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肯定他们的认知结果,承认他们的勇气与智慧不亚于我们成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内心的真正需要。 二、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17.
从"精神生态"的视角谈教师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校要想求得发展,首先必须是教师的进步与成长,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上,最重要的还应该是从教师“精神生态”的视角去考虑,去激发他们内在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有一种自我成长和发展意识,这样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问题才可能有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切肤之痛,也才可能从旧的观念中突围出来,从而自觉地投身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那么,如何从“精神生态”的视角来激发教师成长,这应该是学校管理者要做出的思考。近年来,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相似文献   

18.
曾令琼 《考试周刊》2010,(41):235-235
教育的基点是爱,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其工作的本质要求,是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成长的基础。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理所当然地成了“情感教育”的主导者。班主任的情感教育应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使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互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学生在校“家长”的角色。做好班主任工作,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保证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是至关重要的。一、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每个学生时时在内心对教师的爱心和执教进行着衡量,并时时观察着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赞美和表扬,更应尊重那些表现一般和后进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尊重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抚平学生失败的忧愁。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培养学校应按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育学生,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对学生学习有利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努力展现学习上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情感、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相似文献   

20.
蔡英英 《教育导刊》2009,(10):50-50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有机会在一个尊重他们的环境里成长,这种环境还必须是安全的,对儿童间的差异性是宽容的。儿童有自己的需要、权利和内在价值,而这些都应该被认可和支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这种尊重包含着对儿童的自主选择、自我表达以及个人生活空间和时间的尊重,即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尊重中体会到教师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