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OBE理念协同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创新人才。作为目前高等工科教育中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以面向行业,构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校企合作,"基于问题、基于现场、基于项目"的工程教育实践机制为重点,协同搭建"做中学""探中学""赛中学""练中学""四位一体"创新工程实践培养平台,强化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实践表明这样的探索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的工程教育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但在工程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标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仍旧存在诸多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更新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培养机制在内的人才培养要素全面升级,构建了电子信息行业特色鲜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转型升级需要加快构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校企深度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好各项支持保障政策,加强对行业特色型大学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面向建材机械行业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有利于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的本科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完善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本科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本文从如何发挥行业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推进过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在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校成功培养符合行业和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是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基于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化工类跨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建设为例,通过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和跨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形成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完整产业链培训项目体系,为整体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可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实践,提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专业能力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适应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发展需要,面对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南京工程学院以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主要研究、教改与实践的对象,展开了“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了面向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需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1.确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了研究电气信息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譬如,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地方与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互联网+"新形态。应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机制急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电子科技大学借鉴美国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经验,构建了面向"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科交叉与多学科融合为主线,实施了"互联网+"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8.
专业认证下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比分析了传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与专业认证标准存在的差异,指出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应引入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顶层设计、聚焦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有效对接行业企业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需求等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人才培养肩负着面向国际工程教育的光荣使命,实现面向国际工程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未来我国高校教育适应国际人才需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依照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在介绍其工程教育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标准的基础上,探讨和实践了我校适应国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保障国际工程教育培养质量的考核要素。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和人才市场脱节,企业不能作为主体参与人才评价。文章分析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参与评价的必然性与可行性,给出了企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确立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评价的机制,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构建了学校主导企业主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赋予新时代农林工程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N大学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教育教学体系陈旧,与科技发展相脱节;教育理念滞后,与行业人才培养诉求不契合;思政教育薄弱,与立德树人任务不匹配.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工程创新人才,N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改革,探索了农林院校工程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聚焦人才培养质量,重构交叉融合的林业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立足农林行业需求,建立融通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育思维改革,塑造林业工程教育新理念.面向新农科建设,确立以"知农林、为农林、爱农林"为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N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为国内农林院校寻求工程人才培养的内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加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重构农林类工程学科及关涉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产-学"协同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强化课程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互联网+”新形态。应对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机制急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电子科技大学借鉴美国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经验,构建了面向“互联网+”复合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科交叉与多学科融合为主线,实施了“互联网+”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论述了多维度构建的“3333”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首批和第二批进入该计划的高校中有新建本科院校17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特色,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需要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面向工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前提、依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面向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国外同类院校合作与交流等,从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方法,构建交通土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以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方法,构建交通土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面向工程教育高校工科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工科专业办学特色新模式。要形成面向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建4维平台,并基于4维平台构建5层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特色。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教育知识面太窄,工程实践较薄弱的问题。开展大类培养模式下材料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面向大类材料专业,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这些培养方案的施行,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实效,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大类材料专业培养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面向产出的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专业培养目标评价、课程体系修订、毕业生跟踪反馈办法、行业与企业专家参与等关键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由相关责任人定期负责实施,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学环节,构建出闭环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介绍了据此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以及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三方面构建的面向建材工业的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初步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