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瞬间的难度     
做一个摄影记者难不难? 初学摄影时,我打心眼里觉得:一点都不难。拿起相机“咔嚓”一下,比一字一字地写、一笔一笔地画来的快多了。当时处在文革初期的混乱年代,所能看到的“新闻照片”几乎都是充斥报刊版面的“剧照”,摆布导演几乎成了唯一的拍摄方式。当我掌握了一定的光影技巧后,对这种“新闻照片”真是不屑一顾,摄影记者可能不容易当上,但他们的活儿一定是容易干的。 如今,我在中国日报干了14年摄影记者,恰好以前在学校、插队、做工、当兵的业余摄影时间也是14年。手中的相机,从跟别人借用,到用8元钱买的“华山”牌简易相机;从百余元的“海鸥”双镜头反光相机,到上万元的进口相机,虽然拍摄的对象由轻松变得沉重,从到此一游成为毕生追求,但拍出的照片,总觉得还对不住昂贵的器材。拍照片是容易的,拍出好照片,有时真让我难得无能为力。 于专业摄影时间一长,40多岁就觉得心已经老了,拍片子  相似文献   

2.
金思柳 《新闻前哨》2009,(11):69-70
摄影记者“扫街”.是指摄影记者用相机在街头、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拍下有新闻价值的镜头。“扫街”是对摄影记者基本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都市类报纸的文字记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文字水平,更要学会“玩转”手中的相机。新文字记者,既要有一般意义上文字记者的素质和修养,又要有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修养。新文字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都市类报纸的文字记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文字水平,更要学会“玩转“手中的相机。新文字记者,既要有一般意义上文字记者的素质和修养,又要有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修养。新文字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6.
足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使亿万人为之疯狂。中国的甲A足球联赛也是热火朝天、烽烟不断。自甲A职业联赛开始,我也便成为联赛中的一员,与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一起南征北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球员的飒爽英姿、喜怒哀乐。作为体育摄影记者如何拍好足球照片一飨读者,是我们每一名体育摄影记者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丰 《新闻传播》2009,(7):79-79
我们知道,具有“灵魂”的新闻摄影作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反映。毫无疑问.相机就是摄影工作者手中的武器,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相机的科技含量得到了空前提升,这一方面为我们拍出更好的照片提供了技术保证。然而.高科技可以给我们带来种种方便.但并不能完全取代我们的思维。相反,科技越是发达,手中的相机越是先进,我们越是要开动脑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摄影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方法跟上科技的发展.才能拍出顺乎时代发展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8.
任悦 《新闻与写作》2007,(7):0002-I0003
“我会像扔手榴弹那样,把相机镜头扔向那些想把我从独家新闻现场上拉走的人!”玛格丽特·伯克-怀特(Margaret Bourke-White,1904-1971)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摄影记者手中的武器——相机,明显地由大变小,由重型转为轻型。135相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和广泛,135相机越来越为广大的专业摄影工作者和业余摄影爱好者所偏爱。在以迅速、准确、纪实为特征的新闻摄影中,135相机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不难发现,在重大的政治外事活动中,在突发事件的现场,在  相似文献   

10.
本人在晚报供职十年有余,担任摄影记者一职感受颇深,尤其是好的新闻照片见诸报端,反响强烈,更是欣喜若狂。 四年来,本报与市公安局联办栏目“新闻110”后,本人用手中的相机和笔,结合晚报特点及时、鲜活地报道了一个城市一天发生的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百姓求助,奇闻怪事等社会新闻,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四年来共发表新闻照片近2000张,文字40万字。探索出了一条晚报摄影记者走专题、拍专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欣闻好友蔡国胜“挤”进了新华社摄影记者的行列。我赶去湖南分社向他祝贺,他正满身披挂着新近领回的全套器材,准备出发采访,光彩的眼里掩不住兴奋。我能够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七八年前,他在一家企业当宣传科长,玩的是双镜头海鸥相机。几个月前,他的“头衔”还是地方报纸——益阳日报的摄影记者。如今,登堂入室,展翅奋飞,那是多少有志者的梦幻啊! 当然,小蔡并非陶醉于这块金字招牌的光环,羡慕已久的是这里有“质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水准。参加工作不久,正赶上工厂的“拳头”产品——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13时19分7秒,柯受良驾驶着一辆乳白色的三菱跑车从铺设在黄河壶口山西一侧的跑道上跃出,我按下了手中的快门。全部拍摄只用了两秒种。数小时后,照片通过新华社送上国内外许多报纸的头版。 回想当时,那紧张得令人窒息的两秒钟刚刚过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拿相机的手也有些微微发抖。为了这短短的两秒钟,新华社“飞越黄河”摄影报道组,团结奋战,历尽艰辛一个多星期……而对我个人来说,作为新华社山西分社的摄影记者,为了对得起这两秒钟,更是付出了许多:搜集有关文字和图像资料,随柯受良或自己前后四次去黄河壶口熟悉地形、选择画面;两秒钟的背后,有我长达一年多的准备,有说不尽的让我一生也难忘的经历、感受。我更加体味到“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摄影大师卡蒂埃·不列松曾经说过:“我们是恒变世界中的被动观者,惟有的创造就在于那按快门的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确,摄影的魁力就在于把握那难以预知的瞬间。新闻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更是担负着记录生活的使命,它要求把持相机的人能够在那短短的一瞬间拍出真实且富有创造力的想像。获得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王瑶,无疑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走进她的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张张精彩的影像,更有影像背后那颗热爱摄影、关切生活的执着之心。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照相机和感光材料厂家在各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中,都愿意花费重金作为赞助费,以取得在这类重大国际比赛中为摄影记者服务的“权利”。其目的除了可以借机取得一个官方指定相机、胶卷的名誉,以扬名四海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图,即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经受考验。事实上,不论何种相机或感光材料,只要能够在各国专业摄影记者使用后受到赞赏,质量必定是过硬的。因为,专业摄影记者使用这些器材时,一定要求它具有十分优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两大日本相机厂——尼康厂和佳能厂,都要为各国参加报道的摄影记者提供最新颖的专业型相机和长短焦距各不相同的镜头数十种。这两个相机制造厂所生产的大部分高级镜头,都是为专业摄影记者和摄影工作者所设计,制造的。相机厂所以愿意如此慷慨解囊为摄影记者提供方便,也是为了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反馈。那么,在新闻摄影中,各种镜头的功能是什么呢?先说35毫米以下21毫米以上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这类镜头在专业摄影记者中用来拍摄动态新闻特别是事件性新闻的较多,因为它具有视角广的优点,可使记者在比较拥挤和狭窄的场合内拍摄到较多的人或  相似文献   

15.
他随探险队渡漠越岭,开创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先河;他到过“九一八事变”后的锦州前线,也去过“淞沪会战”的战场,在枪林弹雨间,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珍贵的战争影像。一幅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让他享誉全球,却招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通缉,从此背井离乡,逃亡香港。他为中国获得世界人道主义援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他就是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王小亭。  相似文献   

16.
本期调查为“女摄影记者调查”结果的第二部分,调查问题如下: 1.作为女摄影记者,要以手中的相机反映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您怎样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您最擅长拍哪些方面的照片? 2.请简述一次您最难忘的摄影采访经历,说说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您在关注哪些摄影理论问题?对新闻摄影界什么热点问题的争议比较关心,您是否介入? 4.您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常碰到哪些问题,有什么思考?所遇到的困难是否已找到解决的答案? 5.您怎样看待摄影记者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知识积累?怎样提高动笔能力?您认为这些对拍好照片有怎样的作用? 6.女同志从事新闻摄影这个有特殊要求的职业,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解决好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对此,您有哪些感触?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爱尔兰摄影记者约翰·麦克休伊试图进入巴林报道“阿拉伯之春”.他的几个摄影记者朋友也想进入巴林,但很多被阻拦在机场,或被捕或被遣返.想到可能是因为设备令巴林当局警惕,麦克休伊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不携带相机前往.没想到这招还真的奏效:麦克休伊进入了这个国家.但当他着手购买新照相机时,看到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 他回顾说:“我数了数在场拍摄抗议活动的那批人,他们都是依靠Twitter和智能手机里的即时通信应用程序WhatsApp进行内容传播的.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有本事、有决心的人是如何讲述自己故事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达拉斯时代先驱报》摄影记者鲍勃·杰克逊,在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这一事件连续工作了47小时后,已精疲力竭,这时他又在市监狱和其他记者一起等着被指控为行刺者的里·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出现。杰克逊这样描写当时发生的情况: “当奥斯尔瓦德走出门时,我把相机举到眼前,我已准备好了……当我从相机往外看时,奥斯瓦尔德走了8—10步,我看到有个人影进入我的视线……鲁比快走了3步,砰的一声开了枪,当他开枪时,我按了快门。” 杰克逊拍到了鲁比刺杀奥斯瓦尔德的惊险一瞬间,获得当年普利策大奖。 1968年在越南战争最紧张的时候,美联社摄影记者艾迪·亚当姆斯看见一个被怀疑为越南突击队员的男子,由越南海军陆战队和警察领着,那男子的双手被捆在背后,亚当姆斯尾随他们,见一警察头目举起左轮手枪时,亚当姆斯举起了相机。他解释道:“当他举起手枪时,我才举起我的相机,可是我当时没料到他会开枪,他开枪时,我按下了快门。” 这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深刻地揭露了越南战争的恐怖,也是越南这场悲剧战争的缩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的民主,用得着我们用生命去保卫吗?这张照片的发表,使得美国国内掀起一股反战高潮,这照片理所当然获得普利策大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摄影术的日趋完善,人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可以掌握摄影技术。像佳能EOS—5相机。摄影者眼睛对着哪里,哪里便会留下清晰的图像,一切均可以自动完成。那么摄影记者的水平显示在什么地方呢?摄影记者的水平就显示在把相机镜头对准何方和在什么时机按下快门等方面,也就是说,新闻摄影题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我是一名地市报的摄影记者,从事新闻摄影8年多的时间,最大的苦恼莫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张报纸,都离不开新闻图片。报道新闻人物,图片的表现力有其独特的长处。因为,人物形象、人物的新闻价值,往往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来,捕捉瞬间人物形象的特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新闻摄影记者区别于文字记者的明显特征。新闻摄影的主体是人物,是各式各样有着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脱离了人物的新闻照片,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有这样一种意识:我手中的相机要全力为突出新闻人物而工作,使照片更具表现力,运用镜头去增强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达到文字报道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