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盘瓠是苗、瑶、畲等族共同敬奉的民族图腾,盘瓠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遍及湘西以及渝、鄂交界的苗族和瑶、畲族聚居区。湘西境内的麻阳苗族自治县,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一半以上为苗族,每年农历五月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盘瓠祭祀活动。在为期十多天的盘瓠祭祀活动中,传统祭祀音乐一直贯穿始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心理。论文着重介绍了湘西麻阳苗族盘瓠祭祀音乐中的龙歌和舞蹈。  相似文献   

2.
盘瓠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研究盘瓠神话,对于认识我国古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古代汉文献中记载的盘瓠神话以及湘西地区民间盘瓠神话的研究分析,以探讨神话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畲族族源问题是我国南方民族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现就近年来有关国内畲族族源研究的情况进行介绍,以助于这一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入。一武陵蛮或苗瑶畲同源说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畲族源于武陵蛮或畲、瑶、苗同源于武陵蛮,并与盘瓠关系密切。蓝万清《畲族盘姓去向探讨——兼论畲瑶关系》(《民族研究》1989年第3期)认为盘瑶与畲族同源,他们原是一个部落内的几个氏族,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盘瑶融合别的民族因素,重新组成了新的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其分布格局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不仅现代的民族在不断地"散化",古代的民族也同样经历过不断"散化"的过程。瑶族更是如此,宋代即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格局。在此背景下,盘瓠神话成为散居各地瑶族各支系根深蒂固的信仰支撑,以及民族认同的重要依据。尽管如此,盘瓠神话的功能依然经历了神圣向世俗的变迁。以瑶族对于盘瓠神话的运用为切入点,从功能主义的视角,运用文化变迁理论,揭示中国宗教对于民族散居化过程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5.
梅山蛮的民族成分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即九黎三苗盘瓠说、越族分支说、多民族结合 ,都将梅山蛮定为外来民族。笔者认为 :梅山蛮主体民族不是外来民族 ,而是原始土著民族 ,即今隆回县虎形山瑶族的先民———瑶  相似文献   

6.
<正>《辞源》载:“盘瓠,也作般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民族词典》载:“盘瓠,又作‘磐瓠’或‘盘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大名。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图腾信仰。”有关盘瓠的记载数《后汉书·南蛮传》最早,而《山海经·海内北经》、《宋书》、《魏书》、《南史》、《湖南通志》、《辰州府志》等文献,都记载着盘瓠的起源。盘瓠的后裔瑶族的《过山榜》、畲族的《狗皇歌》等也较详细叙述了盘瓠的起源。现今苗、瑶、黎、  相似文献   

7.
梅山文化,是保存于湖南中部的一种古老的原始渔猎文化,古老的历史赋予了梅山民族民间舞蹈多姿多样的风格和特点。在梅山地区流传极广的舞蹈品种有花鼓戏、龙舞、狮舞、灯舞,祭祀性摊戏舞等五大种,呈现出时间性、多民族糅合、戏曲性、舞蹈和武术相互融合等特色。  相似文献   

8.
湘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各种文化现象都有很突出的民族特征。在同一种文化现象中,民族间由于生产、生活、习俗的差异,其表现方式也色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梅山文化的诸现象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一、从民间传说看梅山文化的历史渊源 梅山,是湘西土家、苗、汉等各个民族共同信仰的猎神。土家族称梅山为“梅嫦”、“媒山”或“梅山阿打”(1)。土家族敬的梅姐是女神;苗族、汉族敬奉的梅山是男神,在性别上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蚩尤是南蛮的上古远祖,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兼论九黎、三苗、盘瓠、梅山蛮等的族源和迁徒.  相似文献   

10.
楚“十日轮出”神话对瑶族社会的影响产生了瑶族犬神神话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楚族为了捍卫楚族尊严,抵御异族文化影响,创造日神形象;瑶族为了捍卫瑶族尊严,抵御异族文化的影响,创造犬神形象,楚瑶神话表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二、楚族的优秀代表屈原与瑶文化的优秀代表盘瓠,他们的品格深受日神、犬神文化影响,其民族品格依托于其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1.
梅山洞蛮所创造的古老梅山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荆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为祖神信仰。有祭盘瓠、祭雷神、祭蚩尤、祭猎神等。其祭祀活动是原生状态史学、戏剧的活化石 ,比外国早近三千年 ,具有极大开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檠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任志强 《文教资料》2009,(28):106-108
有关盘瓠神话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后南朝宋人范晔将盘瓠神话列入正史.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对盘瓠神话的族属、起源地、主要人物以及相关历史记载等多方面来考察.得出盘瓠神话的历史原型应是历史上的楚与卢戎之战。盘瓠助战受封的历史传说之所以能演变成神话,图腾标志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盘瓠神话历采都被认为是五溪蛮的祖先神话。在传世文献记载的盘瓠神话中,盘瓠的形象以神性为核心,而在麻阳的民间故事中,盘瓠的形象逐渐向人性转化。麻阳县盘瓠文化深受楚文化和蚩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与同化脞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同化,有着比不同民族( 系) 、不同地域间文化的吸收、同化一般规律丰富得多的内涵。相当接近乃至相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诸因素,是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与同化得以长期进行并结果的基本条件;两种文化各自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上的优势互补及优胜劣汰,构成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与同化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南海国族人源出东夷太吴、少昊和蚩尤三古帝南迁苗裔.史称“三苗”(后来未融入汉族的又演变为瑶、畲、苗三族,并继前三古帝联盟,以盘瓠为联合体总领),先后创造了吴城、大洋洲、浮滨文化。至西汉初建立了南海王国,拥有闽粤赣边诸地,置有天母寨、龟山二处祭天地的畴。王城在今潮州饶平南武山北的大质(挚)山东北麓。  相似文献   

17.
盘瓠神话在瑶族神话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神话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对该神话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剖折。论证了神话中诸多不合理的情节,是以特殊的方式反映了瑶族先民早期的历史和文化。而盘瓠神话的经久不衰,则是其内在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梅山”这个词的概念,一是地名,二是对猎神或是半神半人式的人物的称呼,即巫师。《辞源》中有“梅山”条目云:“山名,在湖南新化、安化县间,在新化者称上梅山,在安化者称下梅山。宋神宗熙宁中章惇开梅山,置安化县,即此。”在中国,号称梅山的地名颇多,但作为具有某种历史神话的特殊意义的地点,则是新化与安化之间的梅山。又《宋史·梅山蛮传》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确定梅山文化的地域范围及其基本表现层次的基础上,对梅山文化的生存背景进行了阐述;同时从民族文化融合与流变的角度,对梅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淡化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综述了近代梅山文化的诸特征,以突出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20.
安化梅城为古梅山历代首领的大本营,也是梅山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论证梅城古遗址,不少史书多有记载。因此,我作为一个梅城人,对梅山及梅山文化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特别感情与研究兴趣。 梅山文化因历史、地理、交通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长期被人忽视,默默流传数千年。直至1988年5月,在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研讨会上才被确认为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请查阅1989年8月26日《新民晚报》上《梅山文化湮沉千载今被确认》一文。此后,又于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