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莉  郑寿春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3):177-178,180
中药村产业既是关系到我国传统医学能否健康发展的产业,也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现在它正处于转型时期。从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转向把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与现代前沿科学和健康新理念相结合的朝阳产业。本文将在分析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理论和综合经济效益理论,对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读者——秦皇岛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腾飞,图书馆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新学科与图书馆研究的交融,都使图书馆星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服务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发展主题,创新是一个机体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服务,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惠更斯发明的摆钟在清初传入中国,其他力学成就是在鸦片战争后翻译的《重学》中传入的,对惠更斯所观测到的土星环和土卫交,部分中国人的了解比较早,他的光学理论和数学成就直到清末才被中国人接触到,这些材料为揭示从清初到鸦片战争之后二百多年来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脉络提供了一些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打造运动健康城市是实现健康城市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运动健康城市建设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仍没有一套公认的方法对运动健康城市本身做出科学的衡量。本文追溯到健康城市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源头,梳理了国内外健康城市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运动健康城市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6.
曾业洁 《今日科苑》2010,(8):296-296,297
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点。《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7.
科技行为道德约束的困境与法律制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行为同任何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服从于道德规则,而现代科技行为的道德约束却陷入了困境。现代科技行为呼唤法律制裁。然而,法律制裁有时也会陷入僵局。本文认为,科技行为不仅需要道德约束,同时也需要法律制裁。德威兼施、宽猛相济才可保证高科技时代科技行为的健康实施。  相似文献   

8.
郝美玲 《知识窗》2007,(9):60-61
最新一期的美国《预防》杂志邀请专家,揭露了健康饮食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含有符物的都是健康食品 虽然大量研究都发现,富含谷物的食品能有效抵抗心脏病、癌症以及其他多种疾病。但专家们也表示,只有未经加工的谷物才富含纤维、维生素E和镁等营养物表。一旦加工成面粉,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的丢失。  相似文献   

9.
<正>GDP,这个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最佳指标的符号,几十年来在中国被赋予了众多的含义,它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正是这个GDP,让中国当下的环境和生态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事实上,业界存在一个能够平衡二者的指标——绿色GDP,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推行绿色GDP需要有考核指标转变做制度保证,当中国各地区的考核不再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依据时,转变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只有将经济发展与绿色GDP相挂钩,经济增长数据才不会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为代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和健康。  相似文献   

10.
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形成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这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深化对发展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药产业发展与中药技术科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并通过整体观、阴阳学说与哲学层次相连接.中药技术科学有中药炮制学、中药学和方剂学,中药工程技术包括生产工艺理论、生产共性技术和中药使用标准化理论三方面.中药技术科学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中医药基础科学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速度和效率,加大技术科学层次人力资源投入,必然将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中医院校科技工作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以后。中医药学这种中华民族几千年医疗实践所结晶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将被人类所共享,但已习惯了西医学知识体系的人们却难以接受中医理论,因此,必须用现代科技去解析中医药,建立国际性的中医药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高等中医院校是中高级中医药科研人员的集中地,引导着现在与将来的研究趋势,中医院校科技工作者们将担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重任,就必须认清形势、抓住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理顺科研思路,准确制定中医院校的中医药研究方向,与现代科技接轨,达成中医药知识的国际共识,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国际市场,用现代科技继承发扬中医药学,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劳动以及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本文将中医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主要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引导广大高校师生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黄奕然  李静  桑珍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93-198
阐述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在全球健康治理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认为其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的新路径。同时分析和评估我国参与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对我国未来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药科学的新发展强调系统整体观念,使中医药的同步发展成为可能、中医药科学讲究天人合一,具备系统性、综合性等优势,同时又存在玄妙性、经验性等弱点。扬长补短是中医药发展的基本战略,建立资源、专利、标准、文化等保护平台和完善立法,是当前保证中医药发挥自身优势的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我国中医药产业在21世纪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加快制订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就具有了极为迫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我国21世纪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系统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是我国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学术研究和传承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才规律深受社会关注。为对国医大师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有一个整体把握,该文以三届共90名国医大师为研究对象,基于成长履历构建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特征、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荣誉称号等,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该群体的成才周期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发现首次临床期、初学中医期、工作前的院校教育、工作后的师承教育对国医大师的成才周期有显著影响,提出早期启蒙是发展基础、早实践是核心环节、先院校后师承是有效途径的建议,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依据和导向。  相似文献   

18.
运用医学的黑箱理论探讨了中医诊断与植物缺素症诊断的相似性,分析了中医诊断以及植物缺素症诊断目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中医诊断与植物缺素症诊断应与仪器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医四诊实现仪器化、客观化和规范化,使植物缺素症诊断更加科学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药教育的核心问题,其辩证思维、整体思维、抽象思维等模式贯穿于中医临床各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因此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通过辩证思维、整体观思维、对立统一思维、取象比类思维、以人为本思维等思维模式将有可能更好地推动病理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不仅及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国内生产生活也已逐步恢复正常。在疫情阻击战的"中国答卷"中,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成为此次抗疫的亮点与特色。但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参与防控的储备和应急能力均存在不足,尤其是在中医药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救治制度、专业人才培养、应急科研体系与平台建设、应急战略资源储备等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不仅能提升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能力,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的必然需求。文章结合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实践经验及历代抗疫智慧,分析其中亟待解决或完善的薄弱环节,就如何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