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河南固有的价值体系承受着时代潮流的冲洗,一些不和谐的音节进出,河南人在国内的诚信形象饱受质疑。以《河南人惹谁了》一书为代表,河南人表达出强烈不满。2002年,河南省著名诗人王怀让先生在《一棵比一个世纪年轻十岁的大树——为河南大学90年而作》一诗中无奈地吟唱道:“河南,河南,何其难矣!”如何让他人更多地了解河南,认识河南,河南的对外宣传策略要注重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
刘杨 《新闻知识》2007,(4):40-42
前些年,一提起河南,一些人便会想到焦作大火、洛阳大火、法轮功自焚、原阳毒大米、尉氏假棉花等负面事件,于是,河南人便成了愚昧、落后、欺诈、一事无成的代表。媒体的轰炸性报道、河南段子的广泛流传——地域性歧视的“集体狂欢”使人们忘了河南曾经的辉煌,让人们看不到河南如今的发展,也让河南人的处境无比尴尬。如今,当人们再次提起河南的时候,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的李学生,大义至孝的当代孝子张尚昀,勇于担当的洪战辉……各大媒体再次聚焦中原之时,人们看到了河南人的纯朴本色,看到了新世纪河南人的新形象。媒体的这种变化起于何时、缘何而起、又有什么不足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日报》2000-2007年中有关河南人形象的比较研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畅销解析: 《河南人惹谁了》在河南省会郑州成为最受欢迎的社科类书籍无疑有点“给自己平反”的味道。妖魔化河南人日渐盛行的今天,有人曾生动地形容此书记载着河南人的痛与愤。作者不仅列举了歧视和丑化河南人的各种现象,更从人性、经济和  相似文献   

4.
原阳县卷入有毒大米事件,尉氏县棉花掺杂使假,两起假货案发生后,河南产品、河南形象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每一个关心、热爱自己家乡的河南人都不能不思索这样一些问题:两起假货案产生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河南人应该从中得到哪些警示?如何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围绕这些问题,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2006年2月9日,“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10个感动中国的人,河南人占了两个,这就是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和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此外,河南还有两位人物被列入候选名单,即为救人而英勇献身的…  相似文献   

6.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华商报》,2月8日)  相似文献   

7.
一、贺兰山下闻乡音 刚到宁夏,前来欢迎我们的自治区记协的同志就告诉我们:你们河南老乡在宁夏可到处都是啊。 可不,我们在银川住的沙湖宾馆总经理就是河南人。过了一天,大家就觉得宾馆许多服务员普通话里总带点“河南味”,一问,果然是河南老乡。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主人特意安排,我们采访的不少单位,介绍情况的都是河南人。往往采访一结束,我们就成了被采访的对象:河南老家现在怎么样?河南近两年发展快不快?西部大开发河南有什么新动作?等等。他们大都离家时间很久了,有些甚至是随父辈来到宁夏的,但谈起河南,他们还是那么…  相似文献   

8.
河南告急     
在餐桌上成为哈哈一笑对象的9000多万河南人,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歧视,并由此对他们的生活乃至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在河南人被“妖魔化”的过程中,政府处于某种程度的缺位状态。现在河南启动“形象工程”,可以视做政府向本位的回归:对公众负责  相似文献   

9.
<正>由著名作家刘震云编剧,冯小刚执导的国产大片——《1942》,讲述的是1942年发生在河南大饥荒时期的逃荒故事。蔓延至1943年的这场大灾荒,造成300万河南人死亡,上百万逃荒到陕西西安等地,成为"河南担"。70年后,当再次梳理这段悲怆的历史时发现,除了极少数传教士和个别中外记者留下片断记录外,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飞花拾零     
“玉堂春”原是河南人“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这唱词许多人耳熟能详。可是你知道吗,苏三原是我们河南人。据史料记载,王金龙的原型名王三善,《明史》有传。王三善字彭伯,号龙名,家住河南永城县,兄弟四人,他本人行三;于明万历29年(1601年)考中进士,后来升为考功文选郎中、太常少卿,在京城当官。他找上苏三也是事实,但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