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65%的儿童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有电视机;48%的6岁儿童拥有自己的电脑;70%的4岁到6岁的儿童使用过电脑;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43%的孩子每天都看电视。美国儿童每天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与大众传媒的接触情况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当今传媒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指出大众传媒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引导,提升其媒介素养,并加强传媒行业的自律,使大众媒介不再是留守儿童获取精神慰藉的工具,而是他们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有力帮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倩  李昕言 《当代传播》2012,(2):111-112
家庭作为儿童接触媒介的主要地点和培养媒介习惯的首要场所,对提高儿童媒介素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良好的家庭媒介环境,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基础作用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对儿童媒介接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儿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家庭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从家庭和家长角度提高儿童媒介素养,培养儿童正确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1各类媒介日均接触时长比较日均接触时长是考察各类媒介在居民时间分配占位的重要指标,接触时长越长,居民对该媒介的依赖度越大.图1展示了受访者在5周35天内平均每人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长,假日/工作日时间弹性指的是休息日(双休日之类的短假)或黄金周(国庆七天长假)和工作日媒介接触平均时长差异和工作日媒介接触平均时长的比值,反映的是周末(黄金周)和工作日的媒介接触时长差异,媒介接触行为大部分为闲暇活动,周末的闲暇时间比较长,故而一般认为周末媒介接触时长异于工作日,时间弹性试图分析从工作日转向周末所释放出来的闲暇时间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上海小学8-12岁儿童的健康信息认知"知沟"假设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儿童时期的饮食营养习惯养成,健康信息获知习惯的养成对其成年以后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电视是儿童目前接触频率最高、接触时间最长的大众媒介,有研究者表示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日常饮食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营养健康信息认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家庭对儿童健康信息认知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发现,在电视作为信道的情况下,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而产生了儿童营养健康信息认知的"知沟",这个"知沟"受到了父母对儿童媒介接触控制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报告《大众传播对儿童社会化、观念现代化的影响》指出:电视、广播对儿童社会化、观念现代化的正向影响大大小于报纸、杂志、书籍对儿童社会化、观念现代化的正向影响。儿童接触这五种媒介的频次与儿童社会化、观念现代化的多因回归分析表明:1.儿童接触报纸媒介频次对社会化程度影响最大(F=14.382,P=0.0002,标准回归系数=0.17356),其次是儿童接触杂志的频次(F=8.344,P=0.0040,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8,(13):24
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65%的儿童生活和活动的地方都有电视机;48%的6岁儿童拥有自己的电脑;70%的4岁到6岁的儿童使用过电脑;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现状,本文选取陕西省华阴市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儿童的大众媒介使用状况。希望从媒介接触状况的角度来分析大众媒介对提高儿童现代性的作用,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东西部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行为、媒介使用目的、媒介认知水平以及媒介参与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媒介接触与使用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和领域。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媒介与用户主体经验的二元结构及其互动关系中,媒介接触行为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对于在内地高校学习的澳门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双重社会情境势必给他们的媒介接触与使用带来影响。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该群体在网络媒介的使用、选择、动机与评价四个维度上的表现与现有研究不尽相同,并在整体上呈现出差异性情境下"两栖性"的媒介接触行为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两年来劲吹少儿频道开播的旋风,少儿节目对当今少年儿童正在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表明,4~14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基于天津居民的"时间—空间"多维研究范式的考察报告之一。这项研究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响的差异。本文的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7,25(4)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 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调查发现,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 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 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 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 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苗艳 《视听界》2012,(5):115-116
电视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大众传媒,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遗憾的是,少儿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成人化倾向,成为阻碍节目健康发展的顽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于2005年,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三峡大学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将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媒介接触分为三个部分,即移动互联网使用的基本状况、使用的内容状况和使用的服务与安全意识,调查问卷是从接触和使用媒介、认识理解媒介、评估媒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的.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主要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答卷377份,缺损123份.  相似文献   

17.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9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9年,在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中,包括传统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70%,比2008年增长2.3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率为24.6%,比2008年增长0.1个百分点.数字阅读中,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阅读.这说明,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阅读时间已经大量转移到数字媒介上,数字媒介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中学生网络接触行为、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判断、对网络的需求、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接触行为的特点,阐释了目前青少年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原因,提出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中学网络素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在一片争议声中.颇受儿童欢迎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央视停播.<虹猫>所引发的纷争.其实是一个阶段以来家长对儿童电视节目积怨的大爆发.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对于电视荧屏上防不胜防的卡通暴力,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从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着手,让他们具备识别、判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才会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兰州地区研究生网络接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青年记者》2007,(20):42-42
近年来对于网络媒介的研究逐渐兴起,通过研究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可以了解受众的媒介接触内容、接触习惯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适当调整媒介内容,引导受众媒介接触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了解研究生的网络使用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以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三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对研究生的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样本学生包括一到三年级硕士研究生,总共发出问卷515份,回收508份,有效问卷500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