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针对这种情形我国不断加大对传统媒体改革的倡导,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优势助力下获得更好发展,并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观众信任,特别是民生节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但是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结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更便捷、更及时,使电视民生节目难以满足群众的信息获取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媒体需要尝试与新媒体融合,加强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提升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关注。本文主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当前民生新闻编辑现状,并探究融媒体下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曹莉 《视听》2018,(11):44-45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从百姓的视角讲述新闻事件,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喜爱,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好的口碑,一度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存的必然趋势。电视民生新闻面临媒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在节目内容以及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转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促进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方向的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媒介发展步伐,满足受众更加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事关民生根本和电视服务属性的美食节目一直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经过一系列发展历程之后,形成了重服务、重文化审美和重娱乐的几种不同美食节目类型。在短视频平台上,多种风格迥异的美食内容也吸引着广泛的新媒体用户,体现出当下受众对美食内容的全新需求,与电视美食节目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在此背景下,电视机构制作的美食内容不仅要服务电视观众,更要在各新媒体平台获得传播和影响力,也正因此,应该从全新的立场和角度进行美食内容的策划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现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浪潮性”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被誉为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就业界而言,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创性地打出“民生新闻”的旗号后,相继引起了业内,尤其是城市电视媒体对其内容选择价值及节目组织样式的效仿。“民生新闻”也由此成为业界及学界广泛应用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脚步的加快,电视政务节目也开始走俏荧屏。行风政风不仅要靠监督更要靠建设,而电视媒体天生具有真实、形象、亲切等禀赋,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更不能虚位甚至缺位。如何借鉴广播“投诉热线”“行风热线”的传播理念,把电视政务节目做到位,使得电视政务节目成为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城市台继民生新闻后的另一类更具影响力的主体栏目,这组文章可能引起你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电视节目活动化已是我国电视媒体的重要节目形态,活动推介对于节目品质与感染力、影响力的提升效果有目共睹,依托活动提升节目已成了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共识,本文以《乡村服务社》栏目每年举行的“小麦大王”、“玉米大王”评选活动为例,探讨活动对农业节目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历来是电视媒体的优势节目,自诞生之日起,由于其平民化选题、平民化视角和平民化诉求的报道方式,迅速圈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改变传统媒体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受众的新闻接收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的海量化新媒体新闻在民生新闻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分流着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群体,使其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下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民生新闻要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必须创新改变,积极融入新媒体,实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民生新闻”如星火燎原,方兴未艾。特别是一些地方电视媒体开办的“民生新闻”节目已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杀手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9.
刘晓阳 《声屏世界》2008,(11):55-55
纵观一个时期以来许多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些电视媒体为片面追求新闻的“贴近”和“好看”,忽视媒体的喉舌作用和引导功能。一些民生节目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简单的就事论事,忽视了对事件本质的挖掘与理性剖析:还有一些民生节目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上,  相似文献   

10.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分支内容,并且由于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而广受青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曾经面临辉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下显现了困境。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出创新之路,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电视媒体曾在受众的心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的播出,也为人们带来丰富的视听感受。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栏目又该如何在众多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的特点以及综合节目编排制作,来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林娟 《新闻窗》2012,(3):115-115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各种类型的专题节目,在电视台或者电视网络上播放,效果如何,除了编导的前期采编,播音员对于专题节目的配音效果,也是整个节目最终效果和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从最初的家长里短、扶贫帮困,到重大民生政策的解读、到休闲娱乐新闻的加盟,一直深受百姓的欢迎。随着民生新闻本身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提升,在现阶段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好的策划可以使民生新闻全面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显示新闻的公平公正、摆脱市井新闻的阴影,可以提升栏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俊  刘臻 《新闻实践》2013,(11):60-61
核心阅读:如今民生服务节目越来越成为电视媒体的主流。如何做好民生服务节目,真正服务群众,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分析浙江热播的民生服务栏目涌现出来的亮点,就电视频道民生服务节目的发展新趋向作一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炜林 《东南传播》2020,(12):28-29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下,电视民生新闻收视份额逐年下降,广告创收市场日渐萎缩。面对节目时效性先天不足、与受众交互性弱、受众被新媒体瓜分与蚕食等现象,电视民生新闻该何去何从?本文以福建电视台民生新闻《帮帮团》为研究个例,在探索改变传统理念、移动直播提高时效、网台联动、强化服务帮忙意识等方面,打开一条适合电视民生新闻融合创新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从最初的家长里短、扶贫帮困,到重大民生政策的解读、到休闲娱乐新闻的加盟,一直深受百姓的欢迎。随着民生新闻本身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提升,在现阶段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好的策划可以使民生新闻全面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显示新闻的公平公正、摆脱市井新闻的阴影,可以提升栏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明 《记者摇篮》2007,(8):85-86
电视媒体与其他大众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看得见的主持人元素。而正因为如此,电视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才具有了人际化的特征,主持人也便成了电视节目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中介。主持人的风格定位必然会传达出节目的品质内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海阳 《新闻战线》2023,(10):94-9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应当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推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支持,打造能够多平台共享的精品节目。“帮帮团”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体现了节目的服务意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