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明星 《出版参考》2006,(4X):35-35
2006年中国出版界通过环球新闻发展公司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公司两家组团,有近四十多家出版社派代表参加了伦敦书展。书展期间,英国出版商协会还专门组织召开了一场主题为“变化中的中国市场”的图书论坛,近百人参加。论坛由英国出版商协会国际主任贝尔主持。来自中外出版集团、出版社、文化公司的代表分别就中国图书市场、期刊出版的情况做了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服务变革机制研究--英国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文从对英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现象的观察入手,探索现象背后的社会、法律等影响因素以及图书馆服务变革的趋势,以此为参照探讨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机制和变化,并进一步建构新的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特约专稿     
《青年记者》2005,(8):4-4
英国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高盛公司高级顾问雷默(Jashua Ramo)的一篇报告——《北京共识》。报告对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成就和发展模式作了全面、理性的分析。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第一原理就是:消除变化带来的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更多的变化和更多的创新,创新越好,密度越大,发展也越快速。他认为,中国的改革进程已经转变成一个更加成熟的、自我实现的改革进程,中国正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写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民的淞沪抗战开始。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也是对英国利益的直接侵犯,期间,以《泰晤士报》为首的英国报界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和批评,对中国军民淞沪会战时英勇抗敌的称赞和声援,与之前卢沟桥事变时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英国政府援华制日政策的制定施加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与中国存在经贸合作的巨大空间。究竟怎样处理对华关系积极和中国共同谋求建设一个包容、多赢的未来世界格局,英国需要尽快完成“灵魂求索”,以更明确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英国出版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有吸引力的市场.犹如一块色香诱人的蛋糕吸引着英国出版商的眼光。早在1982年,英国出版商就开始组团访问中国,试图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中英出版贸易进入实质性阶段并且发展迅速:培生集团(Pearson Group)、郎文出版公司(Longman Publishing Company)、  相似文献   

7.
英国80年代的杂志出版业斯蒂芬·德莱弗(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安德鲁·格里斯皮(英国纽卡斯特尔,泰恩大学)一、文化工业的结构变化“文化工业”的观点可以简要地归结为:对读者的研究和风险的扩展构成了文化工业的发展过程。由于媒介产品的低成功率和高边际利润,传播...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新闻教育及记者培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新闻业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学习新闻的最好途径是在实践中,尽管你对新闻报道的特点了如指掌,尽管你对十八世纪英国的新闻史和新闻理论倒背如流,但是如果你不能很快地将一个地方谋杀案编成一个故事报道出来,那么就没用。今天持这种观点仍大有人在,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并不大。在媒介经营和工会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摘     
外国记者笔下的世纪瞬间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的盛典的报道。很多报道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6月30日零点那个神圣的世纪瞬间:[路透社香港7月1日电]6月30日午夜时分,当查尔斯王储将香港归还中国时,英国结束了一度强大的大英帝国的殖民历史。随着时钟指向156年殖民统治的尽头,响起了英国国歌声,英国国旗落下,英国结束了它对香港最后的统治。随着7月1日的到来,响起了中国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法新社香港7月1日电]156年来一直是英国统治的香港,今天回到了中国的治理之下。在一次…  相似文献   

10.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把加紧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控制掠夺作为摆脱危机的手段,中国也就成了他们控制掠夺的重要对象。帝国主义国家对华商品倾销更加猛烈,致使中国的进口货物剧增,出口货值大减,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1931年中国对外贸易入超为81641亿元,创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入超最高纪录。日本、美国和英国的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英国这个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在对华贸易中名列第一的国家,虽然早已失去了对华贸易的黄金时代,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英国趁中日贸易大幅度…  相似文献   

11.
曾令留学资深人士“非常震惊”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50名中国留学生一事近日再起余波:包括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等在内的十余所英国知名院校近日出台新举措,要求中同学生在递交常规申请材料同时还需提供“诚信档案”。留学专家指出,“纽卡斯尔大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英国院校对中国学生的整体印象,学生和中介机构均需引以为戒,出国留学切忌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宏观视角出发对英国书评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其与英国出版业、社会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性的探讨,勾勒出英国书评自诞生至现在的发展脉络与体系轮廓.从中可以窥见英国书评的形态变化、语言风格、制度完善及数字化革新,这些多元因素相互交织促进英国书评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思考中国书评的发展提供了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13.
马可和雅各的传说 马可·波罗(Marco Polo)真的到过中国吗?这句话是我前年看到的一本书的书名,作者是英国人Frances Wood,这个英国人怀疑马可吹牛。不过,去年又有人把雅各·德安科纳( Jacobd’Ancona)的《光明之城》(The city ofLight)译成了中文,整理者也是英国人,他神秘兮兮地宣称,在一个更神秘的人那儿发现了这本书。于是有人说,即使马可没到过中国,反正有雅各比他更早就到过了中国。 是真是假,好像一时难以论断。主张马可和雅各真的来过中国的人,和主张马可和雅各没有…  相似文献   

14.
郑观应的现代图书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以英国图书馆为蓝图,反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要求引进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和技术,在中国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体系,推进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中国富国强兵的梦想,他是中国现代图书馆思想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5.
戴立群 《中国索引》2006,4(4):52-57
英国索引学会(以下简称学会)2006年年会于7月7日至9日在座落于英格兰东北部历史悠久的达勒姆大学(Durham University)召开。笔者有幸以英国索引学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及信息专业工作者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认证会员以及中国索引学会名誉理事的身份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文以本届年会为例,从英国索引研究和索引工作者、索引培训、索引的普及和教育以及国际索引学刊《索引家》四个方面来探讨英国图书索引的发展现状,并就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文中“索引”一词,如无其他说明,则专指图书索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冷战期间曾几次遭遇美苏两国的核讹诈,这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但鲜为人知的是,英国也曾制定过用核武器进攻中国的计划。6月30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1957年-1961年间的绝密档案,从而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为了防止中国收回香港,英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计划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相似文献   

17.
传媒点击     
子川 《新闻记者》2005,(2):16-16
英国最主要的新闻媒体路透社准备在印度和中国开办电视频道。路透社认为,这两个国家是理想的地方.可以与当地传媒集团组建合资企业,也许仍在路透社的旗下。由于在英国和美国开办电视新闻频道的竞争过于激烈。所以印度和中国就成为合适的选择。在不远的将来,路透会增加在那里的记者人数。在中国。路透社将与关系密切的新华社成立一个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欧美不一样。发达国家网民上网主要是使用电子邮件;而且,中国人和英国人对于新闻的概念理解是不一样的,英国人不太用互联网去浏览新闻,而是到网上寻找他们想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图书发行情况考察金盾出版社谢德元应英国文化委员会的邀请,中国图书发行考察团一行5人,于1993年11月8日至19日,对英国图书发行情况进行了考察。英国出版培训中心负责人史密斯、英国出版商协会高级职员泰勒、汉普顿图书发行公司发行部主任布恩雷、图书资...  相似文献   

20.
简讯二则     
《中国索引》2007,5(3):13-13
英国索引家协会2007年年会暨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于2007年7月13日-16日在伦敦举行。年会主题为“Golden Retrievers”。中国索引学会荣誉理事、英国索引协会会员、《索引家》编委成员戴立群女士,应邀在会上介绍中国索引学会和索引事业的发展历程,扩大了中国索引学会的对外宣传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