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曹广超 《精武》2007,(6):57-57
梅花拳,属僧门道派,在家为僧门,出门为道派,出自昆仑派,时在西域昆仑山天盘云程孝县清净宫玄金殿。门人在家时称为佛家弟子,出门称为道家弟子,这是有根据的。梅花拳集佛儒道三家精义于一体,它闪烁着文化及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相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 梅花桩在先前不论是练功,还是技击,都在桩上进行。在长方形的拳场上,按照套路,每一步一桩,约栽桩百根,最低桩为三尺三寸,随着习武人功夫的不断增长,桩子也慢慢加高。  相似文献   

3.
4月10日,央视"武林大会"播出梅花桩拳派擂台赛梅花桩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传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出自僧门道派,属于昆仑派,系内家拳一类。它的练功讲究内外结合,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它的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有致,徐疾中节,无论形神皆有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梅花拳     
梅花桩拳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梅花拳老师讲:梅花拳创拳于西域昆仑山,系昆仑山派拳系中的代表拳种,留有百字圣语为传代之陛。梅花拳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手法。过去,梅花桩是以家传方法在民间沿袭。到了明、清时代才在我国冀、鲁、豫一带逐渐广泛流传开来。由于它有丰富多彩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并且步法奇巧、瞬息万变,同时以技击为主,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5.
梅花拳"文场与武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等,对梅花拳“文场与武场”的体育文化内容、体育文化特征及两者辩证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梅花拳由文场与武场组成,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藉世代相传。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等。以“练形以合外,练气以实内,由外及内,再由内而达外,内外一体。精气神合一,自成金刚不坏之体”为练武目的,最后上升到文功。文场是该拳派的领导核心,文场领导武场,文场是武场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梅花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千百年来梅花拳以其特有的功法,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梅花拳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练习时要求动作连贯,迅猛有力,将手、眼、身、步、意、神浑为一体,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6,(5):55-56
本期出场名家: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梅花拳名家韩建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时性视角对高校梅花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特点。研究认为:从传统走向现代,是高校梅花拳的开端;从历时性视角看高校梅花拳的现代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发展、传播、传承的过程;高校梅花拳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身传口授的传授方式,并适应现代社会条件,最终使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建立为一个武术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我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就是康熙年间的武探花来自豫北地区一位农民拳师杨炳和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梅花拳最早是因震惊朝野的清嘉庆时期源起于豫北滑县的天理教起义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梅花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流行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梅花桩拳派的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化、制度化、技术化和内涵化资源,都可供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僧门著名武术家侯坦及其得意门生程大力四川武林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大门,僧门最为显赫。僧门又分郫县、新都、双流三大派系,惟新都赵麻布派称僧门正宗。据传,赵麻布即刺杀嘉庆未成的少林派大侠马朝柱。事发后,他更名换姓亡逃四川,随地择徒授教。赵麻布...  相似文献   

12.
武探花杨炳与梅花拳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梅花拳史,一般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河北平乡和邹宏义以及义和团运动领袖赵三多与梅花拳关系的探讨上,然而,盛传于豫北地区民间的梅花拳却很少有人提及。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河北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了梅花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步伐。如今,梅花拳在邢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邢台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之一。2011年2月,在广宗县梅花拳传承协会副秘书长谷恒通先生的帮助下.笔者对邢台广宗县二中的梅花拳体育课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梅花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梅花拳的运动特点及拳理进行研究,并针对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梅花拳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习武序》的发现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拳名著<习武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杨炳,在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易经>法则的基础上,详述梅花拳的文理功法而撰写的,是指导梅花拳习武者的经典之作.清道光二十三年<习武序>重抄本在我国民间的发现,对研究梅花拳的文化内涵及探明天理教及义和拳运动的起源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邢改东 《武当》2006,(5):7-8
“梅花拳”根源据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 1473页“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  相似文献   

17.
唐豪先生据七十字辈分诗认为抗倭僧兵是少林派僧而非少林寺僧,可能有误。见于文献记载的僧兵,留下的应该是字、号而非法名。明代也没有我们今天意义的少林派。抗倭僧兵显然既有少林寺本寺籍的,也有少林寺分院籍的、非少林寺籍的、乃至游方无定籍的少林僧人。  相似文献   

18.
曹广超 《精武》2008,(4):I0001-I0002
太阳,是梅花拳文班内部尊崇的对象,被誉为圣帝老爷,因为人体的心为火,五行中的火为阳,太为始为初,所以梅花拳是以武治心的,也是从练心开始的。练太阳功即指此。  相似文献   

19.
相传梅花拳创始子孙武子,历史悠久。民国以后,河北冀州梅花拳名师曹振谱飘泊到开封,收徒授艺,成了梅花拳在中州大地发展的一支。 曹振谱是冀州城南大罗村人,跟大孔村孔继祥学武术。清朝末年,孔继祥到北京开万顺镖局,曹振谱又跟班学艺,勤学苦练,枪、刀、拳、棍无一不精。后来孔继祥病故,曹振谱继承师业,为镖局镖头。因他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20.
好消息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和义和拳的源流及相互的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