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有的英语教师动辄合作,可学生刚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把合作作为课堂上的点缀。本文通过透视合作英语学习中的无效合作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争执吵闹不断,不懂得倾听、吸收”,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无效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分工后你只管说你…  相似文献   

3.
葛群 《青海教育》2010,(7):39-39
新课程下的“生本课堂”教学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的价值。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上,合作学习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谈一谈我在“生本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有的英语教师动辄合作,可学生刚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把合作作为课堂上的点缀。本文通过透视合作英语学习中的无效合作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一、英语学习中有“明确分工…  相似文献   

5.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6.
刘敏 《中小学电教》2011,(12):139-139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这就是合作的好处。《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学生互助成长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7.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教育家舍吉宁也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是的,我们过去那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不是学生的,是一个“死”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使用率达到了98.3%。但是,合作学习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忧虑。目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有效吗?许多专家都呼吁:让我们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一、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前提“万事开头难”,实施合作学习之初,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目前,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了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的意识。然而,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多数讨论不外乎这样两种状况:一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要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四人一组七嘴八舌地说开了,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见解,说完了,讨论就算结束了。二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问题浅显直白,答案一目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被引人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地探究问题已成为共识。研究性学习倡导的自主、合作、互动的模式有助于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和“你讲我听、你写我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更新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提出合作、互动教学,以学生为本,所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要求由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转移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传统教学中的“授之鱼”,即“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更主要的是“授之渔”,通过互动的方式,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我国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只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实际上涉及到一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初一的学生还不具备这些知识基础,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突出新基础教育的理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你说我说、实验探究等活动,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又加上对演示实验的合理改进、抽象原理采用多媒  相似文献   

14.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很多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观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秩序混乱;小组汇报时,经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的培养无法进行。2.合作学习缺乏深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明确自己的任务,有时也缺乏自主学习的基础准备,不进行深入思考,不进行充分酝酿,出现了矛盾和问题时,没有经过讨论的协商,马上…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落后的教学方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教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单调,课堂上我说你听,我读你跟现象还比较严重。如何在教学上摒弃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努力去建构新型的课堂,在变中创造语文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王彬 《考试周刊》2011,(60):160-161
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你说我听,你讲我记”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与合作学习既是目前所需,又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就这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模式是基础和前提。它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被动心理状态“要我学”引导为主动探求知识的“我要学”,学生的自我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韦兰珍 《学语文》2005,(2):14-14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萤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这样一些不和谐现象:有人口若悬河,有人却呆若木鸡;或是你说你的,我想我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它像一缕春风,唤醒了小学教学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生机、灵性与活力。但是小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少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一、现象1.安安静静的“无言堂”。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置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2.热热闹闹的“众言堂”。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理会别人的发言及合作学习的目标;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观念与操作误区1.合作学习形式化。目前课堂上教师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有“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操作中尚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有“形”无“质”的合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