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湘西阳戏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践主体是亿万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其来源广泛受到湘西多民族文化影响,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与其周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了湘西人民的审美情趣,弘扬了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写生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创作源于社会生活,写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本文试从写生的特点,结合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写生论、写生方法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等方面论述了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作为性别群体,湘西土娼一直以来都是被赋予了独特内涵的艺术符号,他的小说创作中的湘西土娼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从文主要通过传统中国画的工笔和对比的服饰艺术描写手法,塑造了湘西土娼这一特殊群体。通过湘西土娼这一文学形象,沈从文的自我焦虑不仅得以宣泄,也表达了他对都市上流社会及其代表文化的厌恶及否定和他力图重塑国民灵魂,创造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宏大愿望。  相似文献   

4.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其代表作《边城》以湘西社会生活为题村,充满了独特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浓郁的抒情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写实”“叙梦”的有机结合和独特的人物心理刻画,构成了沈从文艺术上浪漫主义的、回荡着水一样柔情的、充满着牧歌情调的艺术风格,为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创作开拓了新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5.
回顾文坛百年风云,多少人多少事如白驹过隙。大浪淘沙,存留的是不朽的经典。沈从文这颗璀璨闪耀的星,光辉闪烁至今。沈从原名沈岳焕,出生在湘西一个名叫凤凰的古城。湘西地处偏远边境,尚未被现代文明所彻底熏染和同化,这片土地用它原初的纯朴、厚实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儿女。从小在这里生活的沈从文,被湘西浓厚的民俗风情,本土文化所浸染。以至他后来走出湘西到大都市后,依然对故乡魂牵梦绕。他的大多数作品里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湘西情结。沈从文的创作以小说和散文著名,在《沈从文文集》里收录了他一生主要的作品。其中散文如《湘西》、《湘行散…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精心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湘西风物人情画图,笔下渗透着一种纯真的美丽;然而"美丽总是愁人的",在其以乡土为题材的创作中我们领略到一种"淡淡的孤独悲哀"与"乡土悲悯感"。文章拟通过阐述这类小说创作的艺术视野、艺术特色及艺术根源,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清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凤凰厅志》、《湖南通志》、清史稿及各地方志等相关史料对湘西天王庙进行考证.分三个层次:首先,通过相关史料对天王庙在湘西的分布情况进行考探.其次,对天王进行源流考.最后,指出天王庙在湘西民俗方面的特殊作用.如天王庙对湘西赶秋、野祭、五月祭鬼静声的影响以及对民众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湘西地区由于长期处于信息封闭和多民族聚居等特殊环境中,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这些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虚拟和夸张等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正是动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因此,这些民俗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就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9.
戴春勇 《教师》2015,(2):12-13
湘西地区儿童文学创作作为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深深植根于湘西这片现实与历史的土壤,其生动展现了湘西这片独特区域内秀美的风光、历史或现实的生活情趣,又试图以儿童的视域去认识湘西浓郁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与其特有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真清理了湘西南本土作家樊家信的文学创作轨迹。指出其早期中短篇小说注重反思;长篇小说《香母地》表现出对人文主义的张扬;《绿帆》体现了作家对现行中学教育模式的关注;其后期的散文创作是献给传统文明的颂歌。论者最后从学术的层面,较公正地对樊家信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上的艺术探索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湘西洞神传说是指以湘西洞穴中的神仙、鬼怪、妖兽为传说核的民间口述文本,并以丰富的文本内容展现了湘西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成为表现民间生活观、伦理观、宗教观、风俗观和艺术观等价值观的重要文本形式。本文立足于湘西洞神传说现有的传说文本进行研究,总结出"惩恶扬善式"、"斗智斗勇式"、"爱情悲剧式"、"祈愿满足式"等湘西洞神传说的主要叙事模式,为进一步发掘湘西洞神传说的文本叙事特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农村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课题,对促进农民致富和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从湘西农民受教育状况判断,中国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从湘西农民科技素质的构成看,农业社会的科技素质在中国农民科技素质结构中的比重很大;从湘西农民科技意识来分析,中国农民对实用农业科技非常关注,但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去的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社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贯穿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创作中。这些作品,热情赞美生命的健康与雄强,憧憬生命的淳朴、优美与向善,表现生命的沉迷和人性苏醒,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缤纷璀璨的风景线。它不在于给文坛留下多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在于凸显一种真实自然、健康雄强的精神气质,表征一种淳朴率真的文化形态和生命力量。沈从文歌唱生命的庄严和美,说到底还是为了"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扭曲了的理性"。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族民歌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记录着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以及土家族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将土家族民歌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然后按照不同的特征介绍了其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湘西古镇旅游开发研究入手,以龙山里耶为研究重点,首先,对国内外古镇旅游开发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作了概述;其次,对湘西古镇的演变、地域空间特征以及旅游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再以,湘西古镇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偏好分析与资源评价进行调研,对于湘西古镇的客源市场以及游客偏好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为湘西古镇旅游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湘西苗族在历史迁徙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和发展生产,其传统服饰款式也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发展过程,它的生存与传承也是与其生态系统调适以求平衡的发展过程。从生态适应视角来考察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发展对当今社会生活和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以利于湘西自治州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为湘西代言,一方面是湘西本身具有隐蔽性,应有的丰度没有体现,需要得到平等的交流和理解;另一方面是作为特殊代言人的身份决定的,都是弱势的象征。他受到"梦"的压抑,通过梦的表现,转真假命题为善美命题,与湘西一起争取文化空间,同时,也创造了其他的独到价值,实现了代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