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莱士和达尔文分享了共同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虽然对性别选择、种间不育和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二人在世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然选择"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侧重的不同,后来的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二人在"自然选择"理论中的微妙差异。对比华莱士和达尔文存在不同的出身经历和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的博物学动机和理论兴趣,能更好地理解两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产生不同的习惯与方法。而二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不同的习惯与方法,又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华莱士在标本采集中对种与属层面的关注,以及达尔文相关工作中对个体细节的关注。对比两人不同的博物学实践工作之后,展现出来的是两条完全独立的"自然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一大成就,达尔文的理论解释了物质的起源和发展,是该领域中的一大革命性的突破,但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并不是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在美国有将近百分之三十三的人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种并非通过自然选择演变的,从一开始这些生命就已经以现有的形式存在,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认为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物"来引导生命的演化,并且创造了人类和其他  相似文献   

3.
进化论心理学综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理论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试图解释人类认知和情感适应功能的起源,并解释这些功能机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文章主要着眼于回答自然选择是如何创造条件,使有机生命体从环境挑战中生存下来的问题;澄清关于进化论的一些错误概念;以及探讨进化论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文章最后简要地阐述了科学界和政治界对现存一些进化论观念的思辨。  相似文献   

4.
进化论质疑     
达尔文进化论“假说”认为,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共同祖先说”和“自然选择说”构成达尔文进化论的两大基石。一百多年来,这一“假说”一直被视为科学的理论。我们发现,进化论对自然世界所作的一些解释,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疑问。从逻辑上看,如果“共同祖先说”成立,那么不断地向上推演,就应当有一个最初的原始低等生物作为起点。然而,那个最初的生物是哪里来的?不会“无中生有”吧!从现实看,仍然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进化过程存在。人…  相似文献   

5.
通灵的漂移     
19世纪上半叶,进化论陷入了猜测的泥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达尔文和华莱士整理出一个证据体系并提出自然选择这一进化驱动机制为止。  相似文献   

6.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科学界与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普尔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自然选择”理论的评价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作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波普尔对“自然选择”理论前后两次评价产生的影响,并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进化论之谜     
虽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在今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有关进化论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释,比如,跨种进化问题,即新物种的起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对进化论的挑战既有突然出现的生物,又有生物进化之间的间隔和缺环,因此进化论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类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外星人的寻找,却始终未发现外星人的踪迹。是真的没有外星人吗?非也。我认为,是我们的寻找标准出了问题。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命的存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说,一切生命的存在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是环境造就了生命,而不是因为生命的存在才产  相似文献   

9.
《科技新时代》2007,(10):111-111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直到现在,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在从猿人的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天然的外衣呢?传统的解释(过去40年科学家研究所得)是:人类祖先生活在非洲太草原的酷热之下,以打猎为生。为了追逐猎物。。不得不脱去体毛来增加皮肤中的汗腺,使身体容易散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自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来,人们围绕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之间的关系发生的种种争论,指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距离,歌德的生物学思想并不具有达尔文进化论上的先驱意义。  相似文献   

11.
Alfred Russel Wallace's role in prompting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 of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is now generally acknowledged. Wallace is now widely recognised as 'Darwin's co-discoverer', but the role that he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Darwinism is more often overlook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ir collaboration in 1858, there were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orks of Wallace and Darwin. Within Darwin's lifetime, the two men also disagreed over several significant evolutionary debates, most notably the role that Natural Selection might play in evolution. Following Darwin's death in 1882, Wallace set about promoting his own version of 'Darwinism', but not without opposition. A rather ungentlemanly debate between Wallace and Darwin's chief disciple George John Romanes throws light on the contested nature of what it meant to be a Darwinia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2.
C. Brotman 《Endeavour》2001,25(4):144
In the year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Darwin'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lfred Russel Wallace became a prominent critic of the argument that evolution provided a sufficient account of human origins. Unbeknownst to many historians of science, Wallace partly based his case on his belief that man's musical sense and aesthetic powers could not have evolv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lthough he witnessed a variety of musical practices during his travels abroad, Wallace, like many contemporaries in Victorian England, assumed that music uniquely belonged to the ‘civilized’ world he inhabit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some evolutionists would challenge this view by reconceiving the nature of music itself.  相似文献   

13.
Roberts M 《Endeavour》2001,25(1):33-37
Darwin returned to Shrewsbury in mid-June 1831 and spent that summer learning geology. He made geological maps of Shropshire and visited Llanymynech and other localities. From 3-20th August he joined Sedgwick on his tour of North Wales; they geologised west of Shrewsbury before travelling through Llangollen, Ruthin, Conwy to Bangor finally reaching Anglesey. Darwin left Sedgwick at Menai and walked to Barmouth making a special visit of Cwm Idwal. He returned to Shrewsbury on 29th August to open the letter from Fitzroy inviting him to join the Beagle. During this summer Darwin gained skills in all aspects of geology, including chemical analysis, which were to prove vi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 ideas on natural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4.
马岩 《科教文汇》2011,(28):42-45
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结合来访者中心疗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并且重视学习中情感的作用。他主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创造适宜的学习心理氛围,这对成人教育培训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颠覆性技术因具有破坏性、交叉性、高风险高回报等特点,一旦研发成功,会带来产业的重大变革、国家的竞争力飞跃甚至世界格局的重塑等颠覆性结果。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科技强国,会通过设立颠覆性技术研发管理机构、出台支持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战略政策、部署颠覆性技术研发项目等方式开展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管理工作,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管理与资助体系。为更加系统、直观的揭示国外典型国家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情况,本文从技术、项目、机构、国家四层进行建模研究,重点以机构层为例,对美国、欧洲、日本的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体系开展分析,并通过三维叠加对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整体颠覆性技术研发与管理资助体系进行整体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当年最显赫的论敌不在宗教界,而是物理学者汤姆生。他以热力学为武器,对莱尔地质学与天择论长达40多年的无情批评,甚至迫使斯宾塞、赫胥黎改变了他们原先为演化构思的乐观愿景。连达尔文也只能以“不可知论”来敷衍和搪塞。这是演化论史上的著名公案。严复据以做《天演论》的赫胥黎文本,留下了这段公案的线索,但严复似乎并不清楚详情。  相似文献   

17.
由于制冷剂较高的臭氧层消耗潜势和气候变化影响,政府和公众对于制冷剂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加深。《蒙特利尔议定书》虽从源头上限制了臭氧消耗类物质(ODS)的生产和使用,却忽略了ODS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潜在的释放风险。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本文构建了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动态分析框架,并从生命周期角度量化了1998—2019年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流量和存量特征,揭示了不同制冷剂类型的潜在环境释放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8—2019年间,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进口量、存量和释放量均有显著增加,其中最主要制冷剂类型为R22(CHClF2),且R22释放也导致了最大的臭氧消耗潜势(ODP)影响和全球变暖潜势(GWP)影响。②1998—2019年间,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累计进口量为1096.71 t,制冷剂的存量也由零增加至512.67 t且没有达峰的迹象。近年来,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废弃阶段的制冷剂释放量贡献占比高达80%,空调使用阶段制冷剂贡献率为20%左右。尽管澳门特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ODP影响和GWP影响已分别于2014年和2013年达到峰值,但存量仍然具有较大规模。③未来,澳门特区政府应继续巩固和完善废弃空调回收和处置措施,进一步增加现有处理企业处置能力、强化废弃制冷剂的回收和循环处置技术水平。本文的结果可为澳门特区制冷剂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城市核算家用空调生命周期制冷剂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税收普惠政策的推行,扩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范围,企业可能出于不同动机获取加计扣除的税收抵减收益,从而导致不同动机驱动下的政策的激励效果出现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沪深两市2008-2014年2282个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经营效果;企业存在真实研发效率动机和机会主义动机;真实研发效率动机对经营效果有正向调节作用,虚假研发效率动机有弱负向调节作用,机会主义动机有强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