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短评     
正上海浦东的"毒校服"事件在全国不是第一起。相关部门透露,浦东的"毒校服"曾"3年4次抽查不合格"。"毒校服"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认识不到位是致命原因。相关部门一次次的重拳出击,都是着眼于事而忽略了事背后的人。让孩子的内心充满信任和温暖,这个观念不树立起来,查处"毒校服"事件就难彻底,类似的毒奶粉、毒馒头、毒文具事件,  相似文献   

2.
奶粉质量事件的行政执法不到位——经济处罚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品(食品)质量行政监管机关处理三鹿毒奶粉事件,存在明显的执法不到位,对涉案企业没有依法实施经济性处罚,以行为处罚代替经济处罚,只处罚一家,不及其余。表现出对此事件的性质认识不清,卫生、质检职责分工不舍理,政企不分思维意识的残余和地方保护主义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虽然三鹿毒奶粉事件已逾3年之久,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中国奶制品已过去,但由此引发的一连串食品安全问题远没有结束,民众如今吃什么都不安全、不知道吃什么好。因此,有必要回顾"三鹿事件"所存在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影响,让它催生企业的道德血液,落实政治伦理的爱民理念。以"三鹿事件"为例来研究民生现状和民生问题以及探索伦理学,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民生幸福指数,而且能改善我们的民生,必须坚决抵制此类事件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4.
近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继“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之后又一起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温州警方在17日已抓捕了3名制售“染色馒头”的违法涉嫌者。  相似文献   

5.
患儿逐渐出院,经过检验的奶制品摆上货架,人们开始抢购半价促销的牛奶……看上去,毒奶粉事件正在渐渐平息。但实际上,它引发的伤口不可能短时间平复,尤其是精神的创伤将长期存在。这种精神伤害,包括了我们对于社会诚信和职业道德等方  相似文献   

6.
张甫卿 《小读者》2011,(9):52-52
近来.“瘦肉精”、“毒奶粉”、“牛肉膏”等一桩桩食品安全问题事件被曝光。我们不妨回望古代,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  相似文献   

7.
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肇事企业不但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刑事责任;同样,政府及其执法人员不但要严格履行执法责任,也应该因为先前的渎职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只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以戒来者,避免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三鹿奶粉在全国遭到追剿,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正在进行"候选人提名"的"2008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三鹿集团等问题奶制品企业负责人也获得了反面提名。奶粉事件余震未息,因"毒奶粉"事件一蹶不振的三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和在园幼儿的健康、安全问题,一直牵动着千百万个家庭、每一位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神经,"毒奶粉"事件、"喂药"事件频发,不断扯动着家长们悬着的心。对此,许多人都有话要说,本期我们从不同层面选取了几位作者的来稿,对相关问题进  相似文献   

10.
热点素材 2008年3月以来,陕、甘、宁、豫等省、自治区相继出现“肾结石宝宝”,后经证实,这些“肾结石宝宝”大多长期食用三鹿奶粉,而三鹿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然而,随着质监部门对奶制品行业的全面检查,一些名优奶制品也卷入毒奶粉事件。三鹿问题奶粉,让整个奶制品行业陷入了巨大的信誉危机。  相似文献   

11.
最近的毒奶粉事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看到成千的孩子在生命幼小的时期无辜受害,人们感到非常痛心。两年前,阜阳曾发生过奶粉事件,因为有些奶粉质量不达标.婴儿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导致头部水肿。那次事故后相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出台了一些法规。但是,相隔没有多长的时间,这次又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事故。上次是偷工减料,这次是明知三聚氰胺有害于人体,特别是儿童,却仍有不法奸商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毒奶粉、假红酒、健美猪事件在国际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抹黑我国形象.突破了人民群众的容忍底线,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质量现状的造成原因以及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3.
责任的背后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茶”由于质量问题被问责,由唐国强代言的北京新兴医院广告被认定虚假宣传,被国家工商总局叫停。2008年,毒奶粉事件让整个中国的消费者心惊胆战,其品牌代言人邓婕、薛佳凝、花儿乐队、倪萍等人也遭到网友的炮轰。  相似文献   

14.
最近搅动全体国民神经的非三鹿婴幼儿奶粉暴露出的“毒奶粉”事件莫属。 向尚在襁褓中婴儿的食物中加入足以导致他们致病甚至致死的化工产品三聚氢氨,已非用“企业无良”可以概括,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如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彩色馒头、“小悦悦事件”,拽着耳朵将孩子提离地面的“虐童事件”,等等,使舆论的焦点直接指向了“中国人的道德”问责.而教育历来被认为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道德问题,一味揭露、指责自私、麻木的国民性,对于改善现实并无多大裨益.更重要的是应该审思造成国民性不足的教育根源究竟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才能更好地改善社会道德状况.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与国务院参事座谈,指道德滑坡已到严重地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28)
引爆于河北三鹿集团而波及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结石娃娃"事件,让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降到了冰点。无良的业内"潜规则",竟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不惜向自己民族的未来下毒,不惜让稚嫩的祖国花朵受害,职业道德何在?社会良心何在?毒奶粉摧残成千上万孩子的健康,众多家长人人自危,足以让人愤怒与恐惧。最可怕的是,"结石娃娃"与当年的"大头娃娃"何曾相似,  相似文献   

18.
说到食品安全,大家都会想起三聚菁胺"毒奶粉"事件。如果不是一位有良知的记者勇敢地站出来,部分奶制品厂商毒害婴孩的行为或许还会继续。他,就是原《东方早报》首席记者、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简光洲。虽然在简光洲之前就已经有媒体陆续报道过"毒奶粉",但都没有指出品牌名称。简光洲是第一位在报道中打破"某"规则直接点名"三鹿"的记者。这篇点名报道虽然不到2000字,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食品安全问责风暴,其影响至今犹存。简光洲,也因此被许多中国网友视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  相似文献   

19.
从三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到2010年霸王产品含致癌物质的曝光,从两年前卓越网的"25元门"到淘宝网的"秒杀门",从一年前媒体抖落出农夫山泉产品二氧化硫超标到康师傅瓶装水用自来水作水源被举报,从去年五粮液在国内A股市场因涉  相似文献   

20.
问不倒信箱     
《考试》2008,(12)
河北邯郸读者张玉兰:在这次毒奶粉事件中,我可爱的小侄女深受其害,住院治疗了好久。我的一些平常爱饮用牛奶的同学,也惶惶不安了很长时间。食品质量与安全真的很重要!我想了解一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怎么样?工作条件好不好?哪些学校的这个专业比较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